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作为学校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思考“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化构建和谐校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
二、学校教职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是由人的理解、情感和行为等基本组成的。学校中领导者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等任何层级的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这三种成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学校的人际关系通常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心理压力造成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排挤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逐步占领了教育教学的领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学校领导集体缺乏凝聚力给学校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
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指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办好学校、建设学校、稳定队伍、建设队伍等各项工作,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尤其是校级领导,学校领导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以及领导成员之间所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是它的根本保证。一个团结和谐、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友情深厚的领导集体,必定是一个思想融洽、情绪稳定、工作配合、具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这样的领导集体不仅在领导层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而且也是形成学校凝聚力的一个根本因素。
3、工作矛盾和利益冲突给学校教师间交往造成较大的影响
几年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确定,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但是,学校这块改革领域中最后的“净土”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有力冲击,要求教师完全奉献已不大现实,各学校更多地把教师创造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与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于是,学科起点不一致造成教学效果不一致,教学工作量不一致种种矛盾出现时,教师之间也一改知识分子过去的“斯文”,面红耳赤,该争必争,毫不留情,过去是亲密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今天的敌人。上优质课、评职称、年底评先进、工资晋升等就更加当仁不让了。如此种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堪一击了。因此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或多点进行团队合作的竞争,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三、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逐渐推广和深化,广大教师的观念已开始更新,作为新型教师,不能总是强调“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将“红烛精神”升华为“火箭精神”——通过不断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还能将“目标”送入预定的“轨道”。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教师应当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优化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里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形象来做学生的楷模。要优化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始终确立领导和教师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这样一种意识,而不同于企业组织那样一种纯粹行政上的关系,其次要尊重教师业务上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业务才干,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充分利用教师中的典型来影响大家,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再次相互沟通,增强了解,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好政治学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执行好师德规范,注意经常性地了解教师的想法,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优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中,教师之间虽有一定的分工,但这种分工与其它工作中的分工有区别 ,所有分工都统一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中,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配合、协调。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要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是关系到校园和谐的关键,发扬团队精神,领导、教师形成一股力量,努力建设高尚师德、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奋斗。
(作者联通:678700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明社小学)
一、社会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
二、学校教职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是由人的理解、情感和行为等基本组成的。学校中领导者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等任何层级的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这三种成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学校的人际关系通常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心理压力造成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排挤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逐步占领了教育教学的领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学校领导集体缺乏凝聚力给学校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
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指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办好学校、建设学校、稳定队伍、建设队伍等各项工作,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尤其是校级领导,学校领导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以及领导成员之间所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是它的根本保证。一个团结和谐、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友情深厚的领导集体,必定是一个思想融洽、情绪稳定、工作配合、具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这样的领导集体不仅在领导层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而且也是形成学校凝聚力的一个根本因素。
3、工作矛盾和利益冲突给学校教师间交往造成较大的影响
几年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确定,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但是,学校这块改革领域中最后的“净土”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有力冲击,要求教师完全奉献已不大现实,各学校更多地把教师创造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与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于是,学科起点不一致造成教学效果不一致,教学工作量不一致种种矛盾出现时,教师之间也一改知识分子过去的“斯文”,面红耳赤,该争必争,毫不留情,过去是亲密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今天的敌人。上优质课、评职称、年底评先进、工资晋升等就更加当仁不让了。如此种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堪一击了。因此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或多点进行团队合作的竞争,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三、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逐渐推广和深化,广大教师的观念已开始更新,作为新型教师,不能总是强调“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将“红烛精神”升华为“火箭精神”——通过不断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还能将“目标”送入预定的“轨道”。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教师应当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优化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里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形象来做学生的楷模。要优化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始终确立领导和教师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这样一种意识,而不同于企业组织那样一种纯粹行政上的关系,其次要尊重教师业务上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业务才干,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充分利用教师中的典型来影响大家,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再次相互沟通,增强了解,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好政治学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执行好师德规范,注意经常性地了解教师的想法,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优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中,教师之间虽有一定的分工,但这种分工与其它工作中的分工有区别 ,所有分工都统一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中,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配合、协调。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要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是关系到校园和谐的关键,发扬团队精神,领导、教师形成一股力量,努力建设高尚师德、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奋斗。
(作者联通:678700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明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