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同时,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那么,怎样在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通过设问激发创造欲望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朱熹语)。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是训练思维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我们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
  
  二、努力开发发散思维
  
  思品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肯定索然无味。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课堂讨论相结合。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经过课堂讨论,再抽象的内容,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如教学《做一个具有勇敢精神的人》这一课时,针对课后习题《评一评》,我组织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围绕高翔的行为是否属于勇敢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时,我趁热打铁,紧追着问:“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行为呢?”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录像片断——解放军战士义无反顾地冲进灾区。最后大家认识到,真正勇敢的行为应该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效果,像无数的英雄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课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创设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令其经历仿真性的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可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到工业区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让学生亲眼看到如果不保护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且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培养了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架桥铺路。如教学《科学造福人类》后,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比赛以及科幻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从小爱科学的观点,使学生在长期自主实践中养成细心观察、爱动脑子的习惯。
  《课程标准》还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要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与学校其他活动或节日等配合进行。”的确,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光靠在教室里上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上形成的道德观点、产生的行为冲动,除了在课上进行必要的课内操作、表演等当堂践“行”外,还必须依靠课前、课后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如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等,既让学生想想、说说,又让他们做做、练练,真正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这是我的心意》时,除了课上的学习,还可开展“让我关心你”这一活动,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了解家人有什么喜好、有什么特点,想想根据这些特点,“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并落到实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块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片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其他文献
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对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构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前提    1、有效的教学环境和素材准备。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前对计算机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次上课前应把所有的学生电脑开好,有条件的话
期刊
摘 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高效    现代教育技术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
期刊
多媒体有着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情趣盎然     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强烈
期刊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各系统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整合则是指教育课程整合和信息教育整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历经无数岁月的锤炼而不衰,说明有其合理、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内涵,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观念改变,审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在直观性、有效性和启发性等方面,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适当地发挥计算机技术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功能,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亮丽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教育科技取向日益鲜明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美术学科的教学之中,它给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广大美术教师都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但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系统化、规范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迅猛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我,也是班主任中的一员,感受很深刻。班级管理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如果能在很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对学生来说,就是很高兴的事。这样,既能证明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位
期刊
随着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几个方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的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并运用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现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 丰富信息来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新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
期刊
在许多人的眼中,历史课往往是“教师上课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因此显得枯燥乏味。尤其古代史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很难理解,怎样引导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直是历史学科和广大历史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情。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使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这无疑为历史学科和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