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痕迹。本文立足于词汇学,结合字源字形,从历史角度上探析了粤语词汇中關于“走”“食”“细”的古语来源。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产生在岭南地区的粤语,在古代长期保留着古汉语中的语言痕迹,并没有因语言的分化与融合而消失,因此,才使得粤语成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关键词:粤语;词汇;古语来源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4-0054-03
粤语作为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不仅活跃于香港和广东大部分地区,而且在众多海外华侨聚居地仍然在使用粤语。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无论在语音、词汇上,还是在语法上,都保留着古汉语的痕迹。例如,在语音上,粤语至今保留着鼻辅音这一发音习惯,比如“我”在粤语中就被读作ngo5。①在语法上,最常见的是至今仍然使用状语后置这一语法习惯,例如在粤语中表达“我先走”时说成“我走先”;直接宾语前置现象,例如在表达“给我一次机会”说成“俾次机会我”。在词汇上,粤语中有很多词汇依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义项,有的仍然完整保留古代汉语词汇,例如,在表示现代汉语中的“零钱”时,粤语中用“碎银”一词;有的词汇则是在词义构成中部分保留古义,例如在粤语中表示“洗脸”时用“洗面”一词,等等。本文主要从词汇角度探究以下具有古语痕迹的粤语词汇的古语来源。
一、“走”
“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人或鸟兽的脚步交互向前移动。”例如“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走不动了”等。在现代汉语中“走”与“跑”相对,“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脚可以同时腾空)。”例如“跑动”“赛跑”“跑了一圈”等。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区别主要在于动作的速度,“走”的速度缓慢,“跑”的速度迅速,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对反义词。
而粤语中的“走”却和“跑”现代汉语中的“走”和“跑”有所不同。在粤语中,一般用“走”字来表示“跑”的义项,例如:“今日我一條氣走咗②兩堂路。”(今天我一口气跑了10公里路)“走来走去做咩?”(跑来跑去干什么?)“你呢个豆丁,唔好走啊!”(你这个小不点儿,别跑!)。
“走”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为 ,许慎解释为“趋也。从夭止”。根据六书理论,“走”字是会意字,小篆字为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表示人在跑,其本义是跑,也就是今天现代汉语中“跑”的义项。例如:“来朝走马。”(《诗·大雅·緜》)“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可见“走”字的这一义项古代一直沿用着,而在现代汉语中,才用“跑”字专门表示这一义项。而在粤语中则一直保留了“走”的本义,并沿用至今。
二、“食”
“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义项,其中表示动词“吃,或者吃饭”的这一义项现在只存在于个别的词汇中,例如“食堂”“废寝忘食”等。而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吃,或者吃饭”时则用“吃”字,例如“吃饭”“吃奶”“吃药”等。
在粤语中则有所不用,粤语中的“食”表示“吃,或者吃饭”,例如:“话过都唔食垃圾嘢嘞”(说过都不吃乱七八糟的东西了)“食飽未呀?”(吃饱了没?)“食件糕顶住肚先啦!”(吃点糕点先充饥吧!)在粤语中所有表示“吃,或者吃饭”这一义项时全部都用“食”字。
“食”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为 ,字形像一个盛食物的器皿,许慎解释:“一米也。从皀亼声。”根据六书理论,该字是会意字,本义是指食物,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之后该字由名词引申为动词,在古汉语中,表示“吃、或者吃饭”这一义项,例如:“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等。在现代汉语词汇中,除个别词汇用“食”字外,通常情况下用“吃”字代替“食”字,而粤语则一直保留古义至今。
三、“细”
“细”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是形容词,例如“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等,现代汉语主要使用这一义项。该字也常用来形容人的肢体或者身材,例如“身材纤细”“她的腿很细”等,其中心意义主要是和“粗”相对,作形容词用。
在粤语中,与“细”字有关的词汇主要有“细佬”(或者写作“细路”)“细蚊仔”,例如:“呢个③细路读书好!”(这个小孩读书挺好)“呢个细蚊仔唔系几择食。”(这个小孩不怎么挑食)“我哋④都唔⑤细 啦。”(我们年纪都不小了”)等。由此我们发现,在粤语中,“细”的义项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小”,与“大”相对,这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有所不同。
“细”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为 ,许慎解释:“微也。从糸囟声。”是形声字,其本义就是表示小,为形容词,与“大”相对。《广雅》中将其直接解释为:“细,小也。”例如:“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等,都用“细”的本义。后来由本义“小”引申为现代汉语中的“(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这一义项,例如:“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细笔钩勒。”(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等,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并成为“细”的中心意义,与“粗”相对。在粤语中,“细”仍然使用其本义,与“大”相对。
四、古语成分保留原因分析
粤语在词汇上为何保留大量古汉语痕迹?究其历史,我们可以找出答案。 “粤语”之名,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汉书》作“南粤”)。“越”是一個泛称,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在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部族,常统称为“越”。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在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我们的一部分祖先由中原地区迁徙到岭南地区,并开始了长期的生活。此后,中原地区一度出现长年的内战,经历了许多朝代更迭,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因此也会随之而变。但在距离中原较远的岭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保持稳定,在语言方面,很少受到外族语的影响,出现融合与分化现象。因此,粤语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才得以保留大量古代汉语的痕迹。
本文以粤语词汇“走”“食”“细”为例探析了粤语词汇中的古语成分,在粤语中这类语言现象还有很多。研究粤语中的这类现象,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粤语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弄清粤语中古语成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学习古汉语。
注 释:
①ngo5是粤语拼音,用国际音标表示为[η?13]。
②粤语中的“咗”相当了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了”。
③“呢个”为粤语中的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这个”。
④粤语中“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们”,加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
⑤粤语中的“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表示否定。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郑定欧.香港粤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邵慧君,甘于恩.岭南方言的价值及其研究的拓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5〕高原.谈汉语中位移动词的变化——以《古文观止》为个案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
〔6〕赵敏.从粤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
〔7〕张振江,陆镜光.广州话与普通话、香港话的语词接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8〕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广州话词汇特点研究(上)[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1).
〔9〕方小燕.广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对句子表述性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2.
〔10〕邵慧君,甘于恩.广东西江流域粤语语音特点概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
〔11〕彭小川.广州话是非问句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粤语;词汇;古语来源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4-0054-03
粤语作为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不仅活跃于香港和广东大部分地区,而且在众多海外华侨聚居地仍然在使用粤语。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无论在语音、词汇上,还是在语法上,都保留着古汉语的痕迹。例如,在语音上,粤语至今保留着鼻辅音这一发音习惯,比如“我”在粤语中就被读作ngo5。①在语法上,最常见的是至今仍然使用状语后置这一语法习惯,例如在粤语中表达“我先走”时说成“我走先”;直接宾语前置现象,例如在表达“给我一次机会”说成“俾次机会我”。在词汇上,粤语中有很多词汇依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义项,有的仍然完整保留古代汉语词汇,例如,在表示现代汉语中的“零钱”时,粤语中用“碎银”一词;有的词汇则是在词义构成中部分保留古义,例如在粤语中表示“洗脸”时用“洗面”一词,等等。本文主要从词汇角度探究以下具有古语痕迹的粤语词汇的古语来源。
一、“走”
“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人或鸟兽的脚步交互向前移动。”例如“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走不动了”等。在现代汉语中“走”与“跑”相对,“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脚可以同时腾空)。”例如“跑动”“赛跑”“跑了一圈”等。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区别主要在于动作的速度,“走”的速度缓慢,“跑”的速度迅速,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对反义词。
而粤语中的“走”却和“跑”现代汉语中的“走”和“跑”有所不同。在粤语中,一般用“走”字来表示“跑”的义项,例如:“今日我一條氣走咗②兩堂路。”(今天我一口气跑了10公里路)“走来走去做咩?”(跑来跑去干什么?)“你呢个豆丁,唔好走啊!”(你这个小不点儿,别跑!)。
“走”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为 ,许慎解释为“趋也。从夭止”。根据六书理论,“走”字是会意字,小篆字为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表示人在跑,其本义是跑,也就是今天现代汉语中“跑”的义项。例如:“来朝走马。”(《诗·大雅·緜》)“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可见“走”字的这一义项古代一直沿用着,而在现代汉语中,才用“跑”字专门表示这一义项。而在粤语中则一直保留了“走”的本义,并沿用至今。
二、“食”
“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义项,其中表示动词“吃,或者吃饭”的这一义项现在只存在于个别的词汇中,例如“食堂”“废寝忘食”等。而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吃,或者吃饭”时则用“吃”字,例如“吃饭”“吃奶”“吃药”等。
在粤语中则有所不用,粤语中的“食”表示“吃,或者吃饭”,例如:“话过都唔食垃圾嘢嘞”(说过都不吃乱七八糟的东西了)“食飽未呀?”(吃饱了没?)“食件糕顶住肚先啦!”(吃点糕点先充饥吧!)在粤语中所有表示“吃,或者吃饭”这一义项时全部都用“食”字。
“食”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为 ,字形像一个盛食物的器皿,许慎解释:“一米也。从皀亼声。”根据六书理论,该字是会意字,本义是指食物,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之后该字由名词引申为动词,在古汉语中,表示“吃、或者吃饭”这一义项,例如:“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等。在现代汉语词汇中,除个别词汇用“食”字外,通常情况下用“吃”字代替“食”字,而粤语则一直保留古义至今。
三、“细”
“细”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是形容词,例如“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等,现代汉语主要使用这一义项。该字也常用来形容人的肢体或者身材,例如“身材纤细”“她的腿很细”等,其中心意义主要是和“粗”相对,作形容词用。
在粤语中,与“细”字有关的词汇主要有“细佬”(或者写作“细路”)“细蚊仔”,例如:“呢个③细路读书好!”(这个小孩读书挺好)“呢个细蚊仔唔系几择食。”(这个小孩不怎么挑食)“我哋④都唔⑤细 啦。”(我们年纪都不小了”)等。由此我们发现,在粤语中,“细”的义项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小”,与“大”相对,这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有所不同。
“细”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为 ,许慎解释:“微也。从糸囟声。”是形声字,其本义就是表示小,为形容词,与“大”相对。《广雅》中将其直接解释为:“细,小也。”例如:“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等,都用“细”的本义。后来由本义“小”引申为现代汉语中的“(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这一义项,例如:“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细笔钩勒。”(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等,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并成为“细”的中心意义,与“粗”相对。在粤语中,“细”仍然使用其本义,与“大”相对。
四、古语成分保留原因分析
粤语在词汇上为何保留大量古汉语痕迹?究其历史,我们可以找出答案。 “粤语”之名,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汉书》作“南粤”)。“越”是一個泛称,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在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部族,常统称为“越”。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在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我们的一部分祖先由中原地区迁徙到岭南地区,并开始了长期的生活。此后,中原地区一度出现长年的内战,经历了许多朝代更迭,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因此也会随之而变。但在距离中原较远的岭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保持稳定,在语言方面,很少受到外族语的影响,出现融合与分化现象。因此,粤语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才得以保留大量古代汉语的痕迹。
本文以粤语词汇“走”“食”“细”为例探析了粤语词汇中的古语成分,在粤语中这类语言现象还有很多。研究粤语中的这类现象,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粤语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弄清粤语中古语成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学习古汉语。
注 释:
①ngo5是粤语拼音,用国际音标表示为[η?13]。
②粤语中的“咗”相当了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了”。
③“呢个”为粤语中的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这个”。
④粤语中“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们”,加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
⑤粤语中的“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表示否定。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郑定欧.香港粤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邵慧君,甘于恩.岭南方言的价值及其研究的拓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5〕高原.谈汉语中位移动词的变化——以《古文观止》为个案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
〔6〕赵敏.从粤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
〔7〕张振江,陆镜光.广州话与普通话、香港话的语词接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8〕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广州话词汇特点研究(上)[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1).
〔9〕方小燕.广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对句子表述性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2.
〔10〕邵慧君,甘于恩.广东西江流域粤语语音特点概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
〔11〕彭小川.广州话是非问句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