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当中有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及护理的120例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语言性沟通,如眼神,身体语言,脸部表情交流等。医院制作调查表,在患儿出院后,由患儿家属填写满意程度。结果:不管在服务态度还是护理技术上,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都在90%以上[1]。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采用恰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有利于医生和患儿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由于患儿具有年龄小等特点,护士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传统意义上的沟通大多数是以语言为主,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非语言性沟通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现就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儿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取得的效果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120例。其中,男孩64例,女孩56例,年龄最小的1岁左右,最大的10岁左右平均6岁左右,将其分成对照和观察组,每组60例。住院时间为6到12d,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及护士的面部表情是行为、举止的集中表现,同时对患儿心理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护士表现的亲切、和蔼、自然,嘴上时刻挂着微笑,就会增加患儿对你的信任,减少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感。当患儿入院以后,如果医生或者护士时时刻刻都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就会拉远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紧张甚至恐惧,从而这导致患儿不愿意接受治疗,延缓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病情加重;同时也会使患儿家属产生负面情况,这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3]。相反,如果在患儿入院以后,医生以及护士都是带着和蔼可亲的微笑,使患儿感到像回家一样,就会让其心情愉悦,拉近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减少患儿心中的紧张感,有利于接下来的治疗。
1.2.2身体姿态的应用
适用运用身体姿势也有利于护理工作。在和患儿家属进行交谈,收集患儿资料时,时常使用一些手势等动作,有利于接下来的交谈。如果遇到比较紧急的情况,护士表现慌张,举止动作出现纰漏,会加重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以及恐慌感,不利于接下来的治疗:但如果护士举止从容镇定,动作敏捷迅速,会让患儿以及其家属放心,有利于治疗继续进行。
1.2.3抚摸的应用
抚摸是一种很实用的护理技术,能够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对患儿进行抚摸有利于促进孩子成长,每当患儿感到温柔的抚摸时,就会感到非常安全,减少紧张感。抚摸不仅改善了患儿的睡眠质量,还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力,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抚摸还可促进其吸取和排泄,作用非常大。
1.2.4眼神与目光的应用
第当患儿治疗时,也是其最痛苦的时候,护士此时通过目光及眼神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使其对护士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给患儿以鼓励,让患儿心情放松下来,以起到稳定患儿情绪的作用,让医生完成接下来的治疗。
1.2.5病房环境的应用
每当患儿接受治疗时,也是其最痛苦的时候,护士此时通过目光及眼神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使其对护士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给患儿以鼓励,让患儿心情放松下来,以起到稳定患儿情绪的作用,让医生完成接下来的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我院使用SPSSI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并进行 检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儿出院以后,根据患儿家属填写的护理满意调查表,显示无论是对护理技术还是服务态度,观察组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患者对手术过程中护理服务的评价整体较高,每个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都在4点多,在非常满意和满意之间。这表明随着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视,手术 参观制度的实施和深入,手术室护士,沟通技巧的提高和护理服务的不断提高,使手术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一直期待的服务。
麻醉师,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提供足够的相关知识,给予帮助和心理支持。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让他们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关爱并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有研究表明,患者与医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可以更有效分散注意办,缓解手术前的负面情绪。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减少恐惧和焦虑,并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经过我院的这次调查与分析,有效证明了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对患儿进行语言性沟通及非语言性沟通,高效地完成了患儿的治疗工作。同时,非语言性沟通也可应用在患儿家属上,要掌握好其灵活性及技巧,要求护士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张春日, 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33):22-23
[2] 彭方敏,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信息, 2014, (26):198-200
[3] 张娟娟,闫凌云,浅谈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5, (2):22-23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当中有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及护理的120例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语言性沟通,如眼神,身体语言,脸部表情交流等。医院制作调查表,在患儿出院后,由患儿家属填写满意程度。结果:不管在服务态度还是护理技术上,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都在90%以上[1]。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采用恰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有利于医生和患儿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由于患儿具有年龄小等特点,护士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传统意义上的沟通大多数是以语言为主,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非语言性沟通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现就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儿采取非语言性沟通取得的效果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120例。其中,男孩64例,女孩56例,年龄最小的1岁左右,最大的10岁左右平均6岁左右,将其分成对照和观察组,每组60例。住院时间为6到12d,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及护士的面部表情是行为、举止的集中表现,同时对患儿心理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护士表现的亲切、和蔼、自然,嘴上时刻挂着微笑,就会增加患儿对你的信任,减少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感。当患儿入院以后,如果医生或者护士时时刻刻都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就会拉远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紧张甚至恐惧,从而这导致患儿不愿意接受治疗,延缓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病情加重;同时也会使患儿家属产生负面情况,这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3]。相反,如果在患儿入院以后,医生以及护士都是带着和蔼可亲的微笑,使患儿感到像回家一样,就会让其心情愉悦,拉近护士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减少患儿心中的紧张感,有利于接下来的治疗。
1.2.2身体姿态的应用
适用运用身体姿势也有利于护理工作。在和患儿家属进行交谈,收集患儿资料时,时常使用一些手势等动作,有利于接下来的交谈。如果遇到比较紧急的情况,护士表现慌张,举止动作出现纰漏,会加重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以及恐慌感,不利于接下来的治疗:但如果护士举止从容镇定,动作敏捷迅速,会让患儿以及其家属放心,有利于治疗继续进行。
1.2.3抚摸的应用
抚摸是一种很实用的护理技术,能够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对患儿进行抚摸有利于促进孩子成长,每当患儿感到温柔的抚摸时,就会感到非常安全,减少紧张感。抚摸不仅改善了患儿的睡眠质量,还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力,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抚摸还可促进其吸取和排泄,作用非常大。
1.2.4眼神与目光的应用
第当患儿治疗时,也是其最痛苦的时候,护士此时通过目光及眼神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使其对护士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给患儿以鼓励,让患儿心情放松下来,以起到稳定患儿情绪的作用,让医生完成接下来的治疗。
1.2.5病房环境的应用
每当患儿接受治疗时,也是其最痛苦的时候,护士此时通过目光及眼神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使其对护士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给患儿以鼓励,让患儿心情放松下来,以起到稳定患儿情绪的作用,让医生完成接下来的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我院使用SPSSI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并进行 检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儿出院以后,根据患儿家属填写的护理满意调查表,显示无论是对护理技术还是服务态度,观察组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患者对手术过程中护理服务的评价整体较高,每个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都在4点多,在非常满意和满意之间。这表明随着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视,手术 参观制度的实施和深入,手术室护士,沟通技巧的提高和护理服务的不断提高,使手术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一直期待的服务。
麻醉师,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提供足够的相关知识,给予帮助和心理支持。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让他们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关爱并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有研究表明,患者与医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可以更有效分散注意办,缓解手术前的负面情绪。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减少恐惧和焦虑,并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经过我院的这次调查与分析,有效证明了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对患儿进行语言性沟通及非语言性沟通,高效地完成了患儿的治疗工作。同时,非语言性沟通也可应用在患儿家属上,要掌握好其灵活性及技巧,要求护士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张春日, 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33):22-23
[2] 彭方敏,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信息, 2014, (26):198-200
[3] 张娟娟,闫凌云,浅谈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5, (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