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其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手段;生活内容
纵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二人都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将生活视为是教育的本源。尤其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充分地体现出了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对此,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能再借助传统的以照本宣科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内容感知语文,在生活活动中探究语文,激发起语文学习兴趣。在本文中,我主要从生活内容和生活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驱使下,教材编写人员在选择语文教学素材的时候,精选了诸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这就为我们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一) 深挖教材中的人文内容
纵观我们当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其中蕴含着诸多的极具思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文章,且这些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挖掘出具有人文价值的内容,借此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使其更加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显得很吃力,在有限的语文知识储备下,其难以理解晦涩的文言文字词,无法分析其复杂的句式结构,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更是无法有所体验。针对这一情况,我会从生活角度入手,借助生活内容来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
以《出师表》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组织教学之初,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没有直接将本篇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从生活入手,借助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诸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痛斩马谡》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故事的呈现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有一个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出师表》,在该文章学习中了解诸葛亮。
(二) 引入课外的生活内容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际运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驱使下,自主地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会按照字词解析、佳句赏析、思想感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这一方式只是将语文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会立足生活教育理念,借助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多样的学习内容驱使下获得全面发展。
我在组织《济南的冬天》这一内容教学之前,会鼓励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借助多样化的渠道来搜集老舍相关的作品,并对所搜集的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分析老舍的写作风格。而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由学生充当小老师,对老舍的写作风格进行讲述。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素材,开拓其语文学习视野,还可以获得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为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使用的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我一般采取以下手段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论述其生活教育理念的时候曾提道: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要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自由的生活环境,使其在生活参与下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组织《紫藤萝瀑布》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紫藤萝瀑布美丽的景象。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观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为美丽的自然景象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一样,直观地感知到紫藤萝瀑布的魅力,为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对紫藤萝的喜爱和大自然无尽的魅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方式,不仅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利于实现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
(二) 接触自然,动手实践
既然生活是教育的来源,那么,我们可以将生活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限制,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将学生带到生活之中,带到大自然之中,使学生在生活活动参与下,自主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
我在组织《雨的四季》这一内容教学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我会鼓励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借助课余时间到校园里、到植物园里、到公园里亲自感知夏天的雨,并借助所学到的古诗词对夏天的雨进行描绘。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在亲身体验中为大自然的魅力所折服,还可以自主地将所观察的夏雨的景象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不但为其写作活动的开展积累了直观的经验,还有利于读写结合的实现。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看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借助生活化教学,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活动,使学生在生活氛围的创设下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活动参与下感知语文、体验语文,进而提升其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莉芬.找寻生活元素,体验身边趣味——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考[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3.
[2]寇思明.捕捉初中语文的生活元素——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课外语文,2012(18):18.
作者简介:
姚秋月,福建省石狮市,石狮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手段;生活内容
纵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二人都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将生活视为是教育的本源。尤其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充分地体现出了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对此,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能再借助传统的以照本宣科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内容感知语文,在生活活动中探究语文,激发起语文学习兴趣。在本文中,我主要从生活内容和生活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驱使下,教材编写人员在选择语文教学素材的时候,精选了诸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这就为我们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一) 深挖教材中的人文内容
纵观我们当前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其中蕴含着诸多的极具思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文章,且这些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挖掘出具有人文价值的内容,借此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使其更加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显得很吃力,在有限的语文知识储备下,其难以理解晦涩的文言文字词,无法分析其复杂的句式结构,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更是无法有所体验。针对这一情况,我会从生活角度入手,借助生活内容来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
以《出师表》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组织教学之初,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没有直接将本篇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从生活入手,借助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诸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痛斩马谡》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故事的呈现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有一个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出师表》,在该文章学习中了解诸葛亮。
(二) 引入课外的生活内容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际运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驱使下,自主地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会按照字词解析、佳句赏析、思想感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这一方式只是将语文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会立足生活教育理念,借助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多样的学习内容驱使下获得全面发展。
我在组织《济南的冬天》这一内容教学之前,会鼓励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借助多样化的渠道来搜集老舍相关的作品,并对所搜集的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分析老舍的写作风格。而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由学生充当小老师,对老舍的写作风格进行讲述。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素材,开拓其语文学习视野,还可以获得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为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使用的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我一般采取以下手段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论述其生活教育理念的时候曾提道: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要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自由的生活环境,使其在生活参与下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组织《紫藤萝瀑布》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紫藤萝瀑布美丽的景象。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观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为美丽的自然景象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一样,直观地感知到紫藤萝瀑布的魅力,为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对紫藤萝的喜爱和大自然无尽的魅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方式,不仅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利于实现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
(二) 接触自然,动手实践
既然生活是教育的来源,那么,我们可以将生活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限制,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将学生带到生活之中,带到大自然之中,使学生在生活活动参与下,自主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
我在组织《雨的四季》这一内容教学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我会鼓励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借助课余时间到校园里、到植物园里、到公园里亲自感知夏天的雨,并借助所学到的古诗词对夏天的雨进行描绘。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在亲身体验中为大自然的魅力所折服,还可以自主地将所观察的夏雨的景象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不但为其写作活动的开展积累了直观的经验,还有利于读写结合的实现。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看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借助生活化教学,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活动,使学生在生活氛围的创设下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活动参与下感知语文、体验语文,进而提升其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莉芬.找寻生活元素,体验身边趣味——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考[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3.
[2]寇思明.捕捉初中语文的生活元素——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课外语文,2012(18):18.
作者简介:
姚秋月,福建省石狮市,石狮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