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为研究语义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文章阐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框架理论来指导学生阅读,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框架理论;认知语义;阅读教学;词汇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改进,以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概念,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对于记忆的研究。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对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受期望的影响,而期望是以图式的形式由心理表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把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计算机等科学领域,出现了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等交叉和前沿科学。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算起,40多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象人一样思考。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努力着。在这种背景下,Minsky把心理学的图示理论运用于人工智能研究,认为人的知识是以数据结构(data-structure)表示常规情景(stereotyped situation)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的,同时,他使用“框架”这个词作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 cover term)取代“图式”。Minsky 系统论述了框架理论(frame theory),认为“框架”是储存在记忆中的、表示特定情景的信息结构,是含有若干节点和连接的网络系统,人们可从记忆中随时调出框架中的信息作为背景知识来理解新的情景和语句。一个系统框架(frame systems)可由不同的相关框架组成,而每个框架都拥有很多“空位( slot)”,或称之为“成分”,任何一个框架空位或成分都可以激活 (evoke, activate) 它所属的那个框架。
Fillmore 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把“框架”概念引入认知语言学领域。在批判结构主义语义学(structural semantics)过程中,Fillmore 使用了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这个术语 。 Fillmore (1982)认为,“框架语义学”是一个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一个用来呈现这类研究的结果的一个描述框架。框架语义学提供了了解词语的意义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词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加新的意义,或将一段文章中各成分的意义组装到一起,从而形成整篇文本的全部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而“框架”是一个概念系统,系统内的各个概念相互联系,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 当这样一个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引入一个文本或一个谈话中,其它的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框架”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它涵盖关于自然语言理解文献中的为大家所知的各种各样的概念。
二、框架理论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阅读课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而实际课堂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师和学生感到最困惑的是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在阅读时词汇量的不足以及缺少相关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比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读到这样一个句子: He was kept in a dungeon for 25 years. 对于学生而言,句子中的 dungeon 是一个未习得的词。当然学生可以求助于词典,而且这种方法有时候也的确切实可行。然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学时,教师经常会强调,阅读时不准使用词典。其原因很简单,许多学生过于依赖词典,有时候甚至在阅读时遇到每一个生词就不由自主的去求助于词典。这样阅读速度很慢,效率自然很差,而且,每次停下来去查阅词典,一方面降低了阅读速度,最重要的是打断了阅读思维,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关注文本的中心思想所在。实际上,在阅读教学当中,完全禁止学生使用词典也是值得商榷的,词典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有能力的读者知道何时停下来查阅词典,但是在阅读时不停地使用词典无疑不可能提高阅读效率。传统的阅读技巧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如遇到生词在不影响理解整个文本的情况下,可以不去理会这些所谓的难词,或者通过上下文 (context) 来理解其意义。这里我们不妨使用Fillmore 的框架理论来阐释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时培养学生扩大词汇量的阅读技巧。上句以及没有提及的前文都是讲述某个人犯罪活动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特定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犯罪活动框架(crime frame)”知识,框架理论认为,某一框架内的词汇和框架相辅相成,词汇激活框架,框架确定词义。因此一旦这个犯罪活动框架中的 “he”(犯罪者)、 “kept (羁押)”、“for 25 years”成分以及相关的框架系统里的成分,比如可能在前文提到犯罪者的其它方面的犯罪行为等被提到,它(们)就可能激活整个犯罪活动框架,“dungeon”的意义基本上就确定了。学生依据已有的犯罪活动框架知识,便可能界定 “dungeon”这个词指某种关押犯人的地方,大致等同于“prison” 。而且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 “prison” 这个词汇的意义,他可能界定“dungeon” 不是 “prison”的同义词而是下义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监狱(注:dungeon: a dark underground prison, esp. beneath a castle) 。
结语: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为研究语义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框架理论来指导学生阅读,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Coulson, S. Semantics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Croft,W. & Crose, A.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王寅.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汪立荣.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 中国翻译,2005.
(作者简介:王新天,安徽淮北人,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教师。)
关键词:框架理论;认知语义;阅读教学;词汇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改进,以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概念,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对于记忆的研究。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对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受期望的影响,而期望是以图式的形式由心理表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把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计算机等科学领域,出现了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等交叉和前沿科学。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算起,40多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象人一样思考。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努力着。在这种背景下,Minsky把心理学的图示理论运用于人工智能研究,认为人的知识是以数据结构(data-structure)表示常规情景(stereotyped situation)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的,同时,他使用“框架”这个词作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 cover term)取代“图式”。Minsky 系统论述了框架理论(frame theory),认为“框架”是储存在记忆中的、表示特定情景的信息结构,是含有若干节点和连接的网络系统,人们可从记忆中随时调出框架中的信息作为背景知识来理解新的情景和语句。一个系统框架(frame systems)可由不同的相关框架组成,而每个框架都拥有很多“空位( slot)”,或称之为“成分”,任何一个框架空位或成分都可以激活 (evoke, activate) 它所属的那个框架。
Fillmore 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把“框架”概念引入认知语言学领域。在批判结构主义语义学(structural semantics)过程中,Fillmore 使用了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这个术语 。 Fillmore (1982)认为,“框架语义学”是一个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一个用来呈现这类研究的结果的一个描述框架。框架语义学提供了了解词语的意义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词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加新的意义,或将一段文章中各成分的意义组装到一起,从而形成整篇文本的全部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而“框架”是一个概念系统,系统内的各个概念相互联系,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 当这样一个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引入一个文本或一个谈话中,其它的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框架”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它涵盖关于自然语言理解文献中的为大家所知的各种各样的概念。
二、框架理论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阅读课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而实际课堂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师和学生感到最困惑的是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在阅读时词汇量的不足以及缺少相关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比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读到这样一个句子: He was kept in a dungeon for 25 years. 对于学生而言,句子中的 dungeon 是一个未习得的词。当然学生可以求助于词典,而且这种方法有时候也的确切实可行。然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学时,教师经常会强调,阅读时不准使用词典。其原因很简单,许多学生过于依赖词典,有时候甚至在阅读时遇到每一个生词就不由自主的去求助于词典。这样阅读速度很慢,效率自然很差,而且,每次停下来去查阅词典,一方面降低了阅读速度,最重要的是打断了阅读思维,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关注文本的中心思想所在。实际上,在阅读教学当中,完全禁止学生使用词典也是值得商榷的,词典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有能力的读者知道何时停下来查阅词典,但是在阅读时不停地使用词典无疑不可能提高阅读效率。传统的阅读技巧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如遇到生词在不影响理解整个文本的情况下,可以不去理会这些所谓的难词,或者通过上下文 (context) 来理解其意义。这里我们不妨使用Fillmore 的框架理论来阐释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时培养学生扩大词汇量的阅读技巧。上句以及没有提及的前文都是讲述某个人犯罪活动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特定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犯罪活动框架(crime frame)”知识,框架理论认为,某一框架内的词汇和框架相辅相成,词汇激活框架,框架确定词义。因此一旦这个犯罪活动框架中的 “he”(犯罪者)、 “kept (羁押)”、“for 25 years”成分以及相关的框架系统里的成分,比如可能在前文提到犯罪者的其它方面的犯罪行为等被提到,它(们)就可能激活整个犯罪活动框架,“dungeon”的意义基本上就确定了。学生依据已有的犯罪活动框架知识,便可能界定 “dungeon”这个词指某种关押犯人的地方,大致等同于“prison” 。而且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 “prison” 这个词汇的意义,他可能界定“dungeon” 不是 “prison”的同义词而是下义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监狱(注:dungeon: a dark underground prison, esp. beneath a castle) 。
结语: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为研究语义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框架理论来指导学生阅读,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Coulson, S. Semantics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Croft,W. & Crose, A.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王寅.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汪立荣.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 中国翻译,2005.
(作者简介:王新天,安徽淮北人,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