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其背以出血”中“蹈”字训释平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收录了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苏武传》一文。此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对于文中“蹈其背以出血”一句中“蹈”字的释义,注家们的见解多有分歧,列举起来,共约四说:释“蹈”为“踩”说,释“蹈”为“搯”说,释“蹈”为“掐”说,释“蹈”为“焰”说。下面,笔者不顾浅陋,对此四说进行平议。
  《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蹈,践也。”就是踩的意思。所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就注为:“蹈:踩。”
  最早对此说进行辩证的是杨树达先生。杨树达《汉书管窥》:
  背不可蹈,况在刺伤之时耶!蹈当读为搯。《国语·鲁语》云:“无搯膺。”韦注云:“搯,叩也。”马融《长笛赋》云:“搯膺擗摽”,搯膺,谓叩胸也。搯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
  杨氏对自己的见解非常自信,他在《汉书管窥·自序》中说:“师古及《补注》并无说,余因读蹈为训轻叩之搯,文乃可通。” 杨氏此说一出,很有影响。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蹈:搯。”郑天挺主编《汉书选》:“蹈与搯通,轻叩其背。”皆从其说。
  后来,有两位著名学者提出商榷意见。
  一位是郭在贻先生。《郭在贻文集·汉书札记》:
  以余觇之,杨说实有商榷之余地。《国语》及《长笛赋》之“搯膺”,即俗所谓椎心,两《汉书》及《论衡》诸书中又谓之叩心,乃形容极度哀痛之状,以之施于《苏武传》之文,毋乃乖剌已甚!依鄙见,蹈似当为掐(掐讹为搯,再借作蹈)。掐音苦洽切,爪刺之意也。《大庄严经论》卷三音义引服虔《通俗文》“爪案曰掐。”又《汉学堂丛书·佚书考·张揖埤苍补遗》:“掐,抓也,谓爪伤也。”“蹈其背以出血”意谓用手指掐捏其背,以使淤血畅通。殆即今俗之所谓刮痧也。
  郭先生用考据的方法,旁征博引,有力地批驳了杨先生的训解,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有说服力。
  另一位是徐复先生。他的《读〈汉书〉札记》引用了杨先生的说法后说:
  这里先要解决“蹈背”的解释,究竟对不对。我考查的结果,认为杨先生纯从推理出发,没有了解边地民族的风俗习尚,也就是没有这方面的实践,所以他的“轻叩其背”的说法也是不妥当的。冯承钧译的《多桑蒙古史》第一卷第二章有这样一段记载:“铁木真遇泰亦赤兀十二骑,铁木真独与战,敌骑十二矢并发,伤其口喉,痛甚,昏坠马。不儿古勒(人名)燃火热石,投雪于石上,引铁木真口,以蒸气熏之,及凝血出,呼吸遂通。”这就很好地说明蒙古族也有同样的急救法,事情也正好类似。我因比照两处文字,根据其风俗习尚,考知《汉书》的“蹈背”,决不如杨先生“蹈当读为搯”,而应当是‘焰背’的形近的误文。据《说文·炎部》:燄,“火行微燄燄也”,燄字与焰通用,引申的意思就是熏了。此文正好是“以火微熏其背以出凝血”的意思。“焰”字在此是动词,修辞上是转性用法,又与上文“置煴火”的意义正好相承,所以句子特别生动有力。
  徐先生从民俗和训诂角度,用质朴的语言,把这个问题诠释得淋漓尽致。无怪乎郭在贻先生“读后颇有冰释理顺之感”。
  综上,释“蹈”为“踩”说和杨树达先生的释“蹈”为“搯”说,肯定不成立;那么,郭在贻先生的释“蹈”为“掐”说和徐复先生的释“蹈”为“焰”说究竟哪一个更正确呢?在没有出现直接材料证明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二说并存。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25)
其他文献
阅读收集材料有定点意识,积累材料进行分类组合,这种阅读积累法就叫做系列组合读书法。这种方法好操作,选好一个层面(或说一个知识面),定点收集钻探,按序组合摘录。它的好处是写作运用起来能体现出思想的深度。下面这个真实故事能强化我们的理解和体会。  1935年3月20日,一个名叫雅各布的人突然被德国特务从瑞士绑架走了,原因是他写了一本关于德国军队的小册子,详尽地揭示了希特勒新军的情况。在那本小册子里披露
海事局VTS系统机房基本上是以局机关机房为中心,沿江多个雷达站机房为分站点的架构,其中雷达站站点偏远,维护不便,所以提出要对雷达站及中心机房中的配电、环境、安防、通信
倪文锦教授在阐述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的时候,首先提到的就是“语言理解与运用”。倪教授认为,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所谓语言理解与运用,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其品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阅读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性要求  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载体是语言,语言是什么?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这一部分失分率相当高。概况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审题不准,答非所问,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解题示例1:芦芙荭的散文《一只鸟》第一问是: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解题分析:这个题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而有的学生只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即使回答了两个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语言卓越,充满思想和艺术魅力的文学经典,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江苏省高中阶段设置《〈史记〉选读》作为选修科目,它对高中学生的文言能力、写作、思想具有很好的陶冶作用,进行《〈史记〉选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情和考情等综合考虑,引导学生亲近《史记》,喜欢《史记》,让《史记》的文言知识、人物思想、精神光芒既照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积累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审视古诗词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古诗词的意蕴,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转变古诗词阅读教学视角  高中古诗词相比初中,在难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加。高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