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途径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作用,是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义。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体验、领悟、把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实施的必要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明确地指出:“我們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从我国古代文论的“境界说”,我们可以探索这种情境教学,总结出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说明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所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揭示了物与情、语言与思维的紧密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我们根据“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的相互作用与联动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学生在情意的驱动下想象、思维得以积极展开,情感素养、思维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串讲串问,忽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领悟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大力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情境教学更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语文新课标提出教学建议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的途径
  1、创设表演情境,理解文章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艺术的手段再现了课文描写的情境,说得更确切一些,是把作家创作时脑海和心灵所经历的那些情境,用艺术的直观再现在儿童的眼前,尽管是模拟的、仿真的,但神韵却相似,同样给儿童以真切感。通过情境,儿童仿佛真的进入了课文描写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而课本中的语言无论是词、句、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一系列的语文基础知识都整体地、相互联系地镶嵌在这个情境中。这是语言的理解,语感的领悟,也是人文精神的熏陶。艺术走进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具体地感受到美——艺术的美和课本本身内涵的美,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符号式的语文教学,在艺术的典型化的展示中,使模拟课文的情境,罩上了审美的光环。
  2、巧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盘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问题情境中设计的精简问题是结合文章中心和重难点提出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全文的思想内容便清晰明了,重难点也迎刃而解。
  如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时可这样导入:出示“大眼睛”照片,配音乐,板书“大眼睛”;接着设问“屏幕上的这双大眼睛你熟悉吗?看到这双大眼睛,你又会想到什么呢?”(板书“渴望读书的”)最后,进行问题延伸“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设疑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
  3、调动想象拓展情境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我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假如我是一只小鹿,我要尽情地在树林里飞奔。”……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4、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以生活事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当中中的事件里,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孩子们通过对亲近的生活事件的体会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新事物的观察和对新问题的思考,富有乐趣的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学生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假设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现在你如何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本堂课有效地避免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毛病,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俗言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笔者相信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从而赋予语文课堂真正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李玉莲.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07,(02).
  [2]杨韶芬.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途径[J].新课程(教师),2009,(01) .
  [3]郑云龙.语文情境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01) .
  
其他文献
[摘要] 中专德育课教学要针对中专学生的心里及认知特点,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能学,真正做到各有所思,各有所得。  [关键词] 中专德育课;差异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大学扩招、高职兴起,成绩较好的初中生大多流向高中,那些中考后落榜的学生升学无望,又因为自身文化素质不够,家长只好把他们送到各类职业学校
转眼间,我已在特岗教师岗位上度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记录了我们的欢笑、汗水,甚至是我们孩子气的泪水。回顾这三年,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幸福。  记得第一次来到学校的时候,连同我在内的三位特岗教师就受到了陈校长的热情欢迎,吃到了陈阿姨特意为我们准备的美味食物,以及为我们入住时的细心准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许就是这些细微的照顾让我原有的一些忐忑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里,我还结识了很多朋友,有
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的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它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函数定义域的并集,值域也是各段函数值域的并集。分段函数的性质是由各段函数的性质共同的到的性质。分段函数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也在每年的高考中的一个热考点,因此,值得我们注意分段函数考查的题型及方向。  一、分段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高考中解决有关方程实数
[摘要] 目前语文教学缺少课外阅读造成的现状是语文教学呈现低成效状态,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兴趣,其语文素养亟待提高,基于此找准突破口,即从扩展阅读、落实课外阅读篇目、大声朗读推荐三个方面对学生实行阅读指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阅读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扩展阅读 课外阅读篇目 大声朗读
一套沙发,一个茶几,几个学生围着一位老教师,谈笑风生。这是我们在《贾老师教作文》录像中见到的画面,在我眼中,这样的课堂,就像聊天一样,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生们爱上了作文,学会了作文。可真谓是一“聊”聊出了作文教学的天地。我想每一位艰难地走在作文教学之旅的语文老师,每一个痛苦地挣扎于“榨文”之路的学生们都在梦想着这样的境界。    一、聊出笑容可掬的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为学生对作
文本研读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二课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不同时间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
摘要:写字教学属于基础中的重点,字写得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才能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一些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只有打好写字基础,才能奠定好学生的人生底色。  关键词 :习惯 榜样 兴趣 意识    “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是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1962年,郭沫若曾在《人民教育》杂
打着我的提灯  我在寻找一个人——“我”  我冷静地观察着她  “课堂教学一旦完成,执教者就已经死亡”(王崧舟语)当课被执教者演绎完后,课的意义就已经不再由执教者本人的意图所支配。这个时候,不管你愿意与否,执教者只能将自己转换成听课者的角度重新倾听“课”的言说。于是,我用课后的我来冷静地观察着在做课的“我”,来冷静地思考着那个“我”的教学——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一、走进文本——未成曲调先有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应用数学的价值,分析应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指出应用数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 作用    1 引言  自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练习题选择、情境创造以及课外活动实践等方面运用了大量应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这极大的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和小学生学习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在听说读写中要格外突出“读”,要求扩大阅读量,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为此还特别调整和补充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数。而读书的主阵地在课堂,培养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更在课堂。  《麻雀》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