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名远播的上海环球港离寒舍不远,去年开张以来,我已去过多次。开始感觉不错,空间开阔,体量庞大,装潢奢华,设施齐全,置身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格局犹如澳门威尼斯人赌场的翻版。
可是最近再去,整个商场的氛围似乎渐现落寞。一是客流明显减少,全无当初摩肩接踵景象;二是商场买气清淡,多数名品店铺门可罗雀;三是待租已久的商铺至今闲置,那些靠临时简陋包装的“空铺”,在豪华气派中尤为刺眼。
“3天试营业迎来50万客流,笑语欢声、人气爆棚,环球港一炮走红。”这是去年7月环球港首秀时,沪上各大媒体的一致惊呼。一年时间未到,媒体标题已悄然改为“上海最大购物中心卡位遇挫,环球港面临调整”。如此快速的变脸,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也不为过。
造成这种局面,有观点认为与环球港招租受阻、经营不善有关。这是显而易见的。像我这样的外行也发现确有地方不妥,如一些品牌店的大而无当便是一例。或许真陶醉在高大上的幻觉中,有的专营店动辄隔断为几百平米,弄得门面空空荡荡,陈设松松垮垮,风格与周边不统一,周末人多时就算有十数个顾客闲逛也不显热闹,大部分无人时光,那才叫“白茫茫一片干净”,哪像购物中心,分明如同人去楼空的展销厅。而租金自然不菲,为降低成本,商家只能把商品价格抬上去。去秋我去东南亚遛弯,行前到环球港欲采购一拉杆箱,走进一家德国品牌店,挺普通的一个行李箱,标价八九千元,吓人一大跳,这不明摆着抢钱吗?当时就想,这样的漫天要价谁还会来买劳什子名品。
环球港的定位是所谓集“商、旅、文”三大中心的城市综合体,涵盖了时尚品牌、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这对于靠卖家具起家的环球港东家月星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而陌生的转身。从早先的以租赁开设家居卖场盈利,到经营投资巨大、回報周期长的商业地产,这是转型升级,也是严峻挑战。现时遭遇的招商不济、人气散淡等调整之阻,说白了,也是未来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对环球港的担心主要不在内部治理,而是外部环境对城市综合体本身的制约。
不妨给环球港画个周边业态地图。环球港坐落在地铁三、四号线的金沙江路站旁,由此往西一站是中山公园商务区,久负盛名的龙之梦购物中心依仗其“一站式”转换的便利,每天人山人海吸引难计其数的客流;环球港向东一站的武宁路上我格广场同样是一个综合性购物中心,虽然规模较小,却也能大体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环球港的东南方不远处是成熟的曹家渡商务区,集聚了大量饭店、公司、商场、购物中心,并已纳入市政府长远开发规划;环球港北面正在加快建设真如副中心,附近还有规模不小的百联广场等综合体。
显然,在周遭一两公里的狭小范围内,环球港已然处在大大小小各类城市综合体的密集包围之中。再放大到全市,上海有多达400多家购物中心,其中大中型购物中心百余家。这些商业地产大多在短时间里蜂拥而上,不仅在地域布局上出现重叠,在功能定位、服务方式、品牌组合等方面,也陷入同质化困局,其结果是恶性竞争硝烟四起,加之网络购物夹击而来,诸多城市综合体势必受到冲击。仓促上阵的环球港本就生不逢时,又对商业地产经验不足,如何在大型购物中心过剩危机来袭的背景下,尽快适应形势,早日突围,这才是其无可回避的最大考验。
有报道说,从1956年到2005年的50年间,美国有超过1500家的大型购物中心拔地而起,此后疯涨停止,并开始出现倒闭潮,现在许多当年红火的购物中心纷现萧条荒芜景象。美国零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美国境内的购物中心将会消失一半。
都说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我不知道中国现有多少城市综合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还会崛起多少购物中心。但是,本刊记者曾去常州采访发现,这座500万人口的地级市,已建在建的大型购物中心多达30家,其中开业的无不冷冷清清、人影稀疏,而月星集团继常州环球港之后的第三家同样高大上的环球港,马上就要在徐州开门迎客。明年今日是否会重蹈上海环球港覆辙?真为它们捏把汗。
可是最近再去,整个商场的氛围似乎渐现落寞。一是客流明显减少,全无当初摩肩接踵景象;二是商场买气清淡,多数名品店铺门可罗雀;三是待租已久的商铺至今闲置,那些靠临时简陋包装的“空铺”,在豪华气派中尤为刺眼。
“3天试营业迎来50万客流,笑语欢声、人气爆棚,环球港一炮走红。”这是去年7月环球港首秀时,沪上各大媒体的一致惊呼。一年时间未到,媒体标题已悄然改为“上海最大购物中心卡位遇挫,环球港面临调整”。如此快速的变脸,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也不为过。
造成这种局面,有观点认为与环球港招租受阻、经营不善有关。这是显而易见的。像我这样的外行也发现确有地方不妥,如一些品牌店的大而无当便是一例。或许真陶醉在高大上的幻觉中,有的专营店动辄隔断为几百平米,弄得门面空空荡荡,陈设松松垮垮,风格与周边不统一,周末人多时就算有十数个顾客闲逛也不显热闹,大部分无人时光,那才叫“白茫茫一片干净”,哪像购物中心,分明如同人去楼空的展销厅。而租金自然不菲,为降低成本,商家只能把商品价格抬上去。去秋我去东南亚遛弯,行前到环球港欲采购一拉杆箱,走进一家德国品牌店,挺普通的一个行李箱,标价八九千元,吓人一大跳,这不明摆着抢钱吗?当时就想,这样的漫天要价谁还会来买劳什子名品。
环球港的定位是所谓集“商、旅、文”三大中心的城市综合体,涵盖了时尚品牌、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这对于靠卖家具起家的环球港东家月星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而陌生的转身。从早先的以租赁开设家居卖场盈利,到经营投资巨大、回報周期长的商业地产,这是转型升级,也是严峻挑战。现时遭遇的招商不济、人气散淡等调整之阻,说白了,也是未来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对环球港的担心主要不在内部治理,而是外部环境对城市综合体本身的制约。
不妨给环球港画个周边业态地图。环球港坐落在地铁三、四号线的金沙江路站旁,由此往西一站是中山公园商务区,久负盛名的龙之梦购物中心依仗其“一站式”转换的便利,每天人山人海吸引难计其数的客流;环球港向东一站的武宁路上我格广场同样是一个综合性购物中心,虽然规模较小,却也能大体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环球港的东南方不远处是成熟的曹家渡商务区,集聚了大量饭店、公司、商场、购物中心,并已纳入市政府长远开发规划;环球港北面正在加快建设真如副中心,附近还有规模不小的百联广场等综合体。
显然,在周遭一两公里的狭小范围内,环球港已然处在大大小小各类城市综合体的密集包围之中。再放大到全市,上海有多达400多家购物中心,其中大中型购物中心百余家。这些商业地产大多在短时间里蜂拥而上,不仅在地域布局上出现重叠,在功能定位、服务方式、品牌组合等方面,也陷入同质化困局,其结果是恶性竞争硝烟四起,加之网络购物夹击而来,诸多城市综合体势必受到冲击。仓促上阵的环球港本就生不逢时,又对商业地产经验不足,如何在大型购物中心过剩危机来袭的背景下,尽快适应形势,早日突围,这才是其无可回避的最大考验。
有报道说,从1956年到2005年的50年间,美国有超过1500家的大型购物中心拔地而起,此后疯涨停止,并开始出现倒闭潮,现在许多当年红火的购物中心纷现萧条荒芜景象。美国零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美国境内的购物中心将会消失一半。
都说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我不知道中国现有多少城市综合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还会崛起多少购物中心。但是,本刊记者曾去常州采访发现,这座500万人口的地级市,已建在建的大型购物中心多达30家,其中开业的无不冷冷清清、人影稀疏,而月星集团继常州环球港之后的第三家同样高大上的环球港,马上就要在徐州开门迎客。明年今日是否会重蹈上海环球港覆辙?真为它们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