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作业,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份有价值的作业,既能检测学生所学,又能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
作业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学生对所学练习巩固的园地。一份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检测学生思维提升的高度,检测学生所学的薄弱环节,以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矫正指导,以便开展今后的教学。因此,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类型及设计
1.随堂练习
指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让学生边学边练的内容,这是检测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
(1)基础练习。小学生的特点是边学习、边模仿,在教学中,及时巩固和模仿练习是必须的。随时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练习,对比练习一下,能对基本知识及时掌握好。
比如,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44×15之后,想想做做安排了375×24,309×26和248×45,在模仿的同时,其中第2个笔算乘数还含有0,体现了类型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练习。对教师所授知识点理解之后,学生还需要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点,有梯度地变化形式练习,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化阶段迅速提升到抽象思维阶段。
学习找规律之“简单的图形覆盖现象”后,教材安排了这样一题:
“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双胞胎,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我们还可以拓展,如:①“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双胞胎,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②“小芳和小英到礼堂一看,发现第一张椅子被一个同学给坐了,现在还有17种坐法吗?”
在一系列对比题中,研究各种情况的复杂变化,提升思维水平。
(3)拓展练习。经历基本练习和提升练习之后,还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用各种事例和类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综合运用自己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只有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我们才能说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学好了数学。
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之后,我们还可以变化形式,拓展知识:“用2块完全相同的三角板可以拼成( )形,内角和是( )度。”既理解了三角形内角的含义,知道了它的内角和始终是180度,又了解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再通过下面一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很好地运用拓展。
“按照样子画一画,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再推算内角和是多少度?”
2.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一般指我们所说的课堂作业。一节课结束,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阅,指导学生及时订正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课堂作业,也体现了他从知识到技能到思维,获得全面提升。课堂作业的设计,能针对个体,达到解疑的目的、练习的目的,也帮助教师达到检测矫正的目的。
(2)家庭作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防止遗忘。家庭作业的设计可以灵活一些,针对计算题,可以设计答案形式不同的计算;针对作图题,可以让学生画画练练;针对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先写写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再计算。
3.预习作业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切实提高自学能力,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从小学三年级以后,我们就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看懂教材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在数学上就是预习作业的第一步。将重要的和关键的摘录记忆,在数学上也同样重要。接着可以模仿着教材的教法,自己尝试练习,遇到不会或不懂的,再记录下来,使第二天听课时更有针对性。解疑、提高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预习作业能很好地帮我们做好铺垫工作。
如“替换”可以这样设计预习:
(1)模仿例题第一种方法画一画:
解答:把( )杯换成( )杯。
(2)思考:你认为例题中为什么要将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同一种杯子?
(3)再模仿例题第二种方法画一画。(图同上)
思考: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有了前一天的预习,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对这两种“倍数关系”的操作活动完全可以自己介绍了,教师只需要点拨解疑,而将大量的时间放到本课难点“相差关系的替换”上去了。
二、设计与原则
在数学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也要注意趣、活、易三大原则。
1.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学好,完成得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可以变化题型,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苏教版教材就是体现了这些特点。
2.活
活是指题型的灵活性,不要做枯燥重复的作业,这样只会减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如果一定要练习,如计算,这需要经常练习,那么,就控制数量,口算一次10~20题,计算4~6题足够了。活,还有分层布置的意思。每次作业,可以适当提优补差,成绩落后的,掌握基本知识已经很不错了,但对于优等生,每次增加一个挑战题,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都得到提升。
3.易
易是指适当控制作业的难度。如果每一题都很难,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信心都没有了,兴趣和效果也自然没有了。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思维发散题,让学生跳一跳,即可以摘到果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知识本身的结构要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展情况,也要考虑教学者的目的,兼顾为之,才能提高作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裴文敏,詹振权,方善森.教育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西张小学)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
作业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学生对所学练习巩固的园地。一份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检测学生思维提升的高度,检测学生所学的薄弱环节,以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矫正指导,以便开展今后的教学。因此,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类型及设计
1.随堂练习
指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让学生边学边练的内容,这是检测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
(1)基础练习。小学生的特点是边学习、边模仿,在教学中,及时巩固和模仿练习是必须的。随时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练习,对比练习一下,能对基本知识及时掌握好。
比如,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44×15之后,想想做做安排了375×24,309×26和248×45,在模仿的同时,其中第2个笔算乘数还含有0,体现了类型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练习。对教师所授知识点理解之后,学生还需要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点,有梯度地变化形式练习,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化阶段迅速提升到抽象思维阶段。
学习找规律之“简单的图形覆盖现象”后,教材安排了这样一题:
“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双胞胎,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我们还可以拓展,如:①“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双胞胎,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②“小芳和小英到礼堂一看,发现第一张椅子被一个同学给坐了,现在还有17种坐法吗?”
在一系列对比题中,研究各种情况的复杂变化,提升思维水平。
(3)拓展练习。经历基本练习和提升练习之后,还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用各种事例和类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综合运用自己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只有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我们才能说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学好了数学。
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之后,我们还可以变化形式,拓展知识:“用2块完全相同的三角板可以拼成( )形,内角和是( )度。”既理解了三角形内角的含义,知道了它的内角和始终是180度,又了解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再通过下面一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很好地运用拓展。
“按照样子画一画,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再推算内角和是多少度?”
2.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一般指我们所说的课堂作业。一节课结束,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阅,指导学生及时订正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课堂作业,也体现了他从知识到技能到思维,获得全面提升。课堂作业的设计,能针对个体,达到解疑的目的、练习的目的,也帮助教师达到检测矫正的目的。
(2)家庭作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防止遗忘。家庭作业的设计可以灵活一些,针对计算题,可以设计答案形式不同的计算;针对作图题,可以让学生画画练练;针对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先写写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再计算。
3.预习作业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切实提高自学能力,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从小学三年级以后,我们就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看懂教材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在数学上就是预习作业的第一步。将重要的和关键的摘录记忆,在数学上也同样重要。接着可以模仿着教材的教法,自己尝试练习,遇到不会或不懂的,再记录下来,使第二天听课时更有针对性。解疑、提高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预习作业能很好地帮我们做好铺垫工作。
如“替换”可以这样设计预习:
(1)模仿例题第一种方法画一画:
解答:把( )杯换成( )杯。
(2)思考:你认为例题中为什么要将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同一种杯子?
(3)再模仿例题第二种方法画一画。(图同上)
思考: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有了前一天的预习,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对这两种“倍数关系”的操作活动完全可以自己介绍了,教师只需要点拨解疑,而将大量的时间放到本课难点“相差关系的替换”上去了。
二、设计与原则
在数学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也要注意趣、活、易三大原则。
1.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学好,完成得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可以变化题型,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苏教版教材就是体现了这些特点。
2.活
活是指题型的灵活性,不要做枯燥重复的作业,这样只会减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如果一定要练习,如计算,这需要经常练习,那么,就控制数量,口算一次10~20题,计算4~6题足够了。活,还有分层布置的意思。每次作业,可以适当提优补差,成绩落后的,掌握基本知识已经很不错了,但对于优等生,每次增加一个挑战题,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都得到提升。
3.易
易是指适当控制作业的难度。如果每一题都很难,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信心都没有了,兴趣和效果也自然没有了。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思维发散题,让学生跳一跳,即可以摘到果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知识本身的结构要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展情况,也要考虑教学者的目的,兼顾为之,才能提高作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裴文敏,詹振权,方善森.教育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西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