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民主,开放与科学”。也就是说,课程须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由科学内容走向学生经验。教學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探索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认为: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没有实践探索,就不存在甚至不发生教学。并且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新课改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与探索,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所以,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与探究,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并求得新发现而达到共识、共享,共同进步,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关注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人,是有发展、有思维更有尊严的人,所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全体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因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爱护与牵挂。关注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张载有言: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因此,课堂教学应是兴高采烈的场面。沉闷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体育教学中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因为体育知识的内涵太丰富了,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认真地筛选设计,巧妙地提出问题,构建研究探索的互动平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能力,学生定会感兴趣的。伴随体育技能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定会越来越积极,信心更是越学越高。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铸造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力。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坛。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社会道德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情感的表现和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生的体育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在伴随体育知识获得的同时,变得越来越有坚强、忍耐及竞争拼搏的精神;越来越有爱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创设情景,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志趣,因为志趣是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最高阶段,要达此目标,教师就得时时处处留心挖掘教材,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行为和心理承受力。
教师要在教学行为中尊重学生,尊重智力稍弱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也同样要尊重有严重缺点或生理缺陷的学生,更要尊重在学术上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学生,这样才能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才能质疑,释疑与相互研究探索。要把师生看作是平等的,才能构建相互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并内化;还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向往。
我们更知道:教的本质在引导。但引导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因势利导。引导的内部不仅包含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准则。引导可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表扬。发现学生的新观点要高度赞美。但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则要多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合作与沟通,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机融合。要构建好师生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这个平台必须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协作的原则上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在新课程中,教师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也就要求教师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要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更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研究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社会适应力。
所以,教师要围绕现代学习方式的五种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而展开。
一、要在教学设计中设疑激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为一切脑力体力劳动的成果都依赖于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兴之所然,心始有所专,学始有所长。体育教育中有很多项目是可以设疑激趣的。如队列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我并不按以往的方式进行整体训练,因为它的单调、枯燥容易使学生厌烦,而是由他们自由结合成四个小组,提出难点疑点,看谁的队列最美观,并由他们自己讨论并评比。我有意叫有“肥仔”的那个小组操练,引得他们捧腹大笑。原因是他向前看齐了,后面却凸了出来,组长把他的屁股对齐了,前面又凸了出来,大家都乐开了。通过这一生动的示例演练,全班同学都心领神会这项目的要求,很快掌握要领,在最后整体训练时,班长还提出让有“肥仔”的小组站在中间。“肥仔”也得站在中间,这样,“方阵”的四边都非常匀称、整齐、美观了。这一节课体现了“民主、开放与科学”的理念,学生感兴趣,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自觉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培养独立探究精神
民主开放与科学的价值观是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展开讨论,思考活动的动机和应得的结果,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方法。如体育游戏项目,教师提出自由结组,自主选择,然后讨论游戏的动机和应得的效果是什么。这种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方式既不偏离学科知识,又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张扬他们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使其树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讨论中,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发展创造空间,充分体现民主开放与科学的新理念,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三、展开各种活动以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
中学体育课是以活动课为主,但活动课应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更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与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探究和体验精神,使学生学会自我解读,自我检测,自我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拓展创新思维。
四、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提问题,更多情况下,最好是学生向老师提问题,以至相互质疑,相互释疑,共同合作,平等交流,相互拓展。这就是学习的问题性。例如:在铅球和实心球等投掷项目中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以45o角投掷,60o角或是30o角怎么样?不靠腰力和肩力,仅用臂力可获得最佳效果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试一试,让他们自己去释疑。实践出真知,他们会认真地按自己的疑问去做,把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这就是任务型学习,最后,老师才把45o角投射的科学原理告诉学生。在体育课中,注意挖掘教材,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这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的逻辑力量,更是生长新思维、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所以,“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归纳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在师生间相互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五、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的教育
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人的动作变协调,食欲更旺盛,睡眠更安稳,精力更充沛,从而发挥更大的潜能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更明白,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个特等残疾人,但他的心理承受力强,有坚韧的拼搏精神,身残志坚,为世界做出了他的巨大奉献。我们更痛心,国足队员为本国打球劲道不足,合作精神全无,不听指挥,个人逞英雄,一句话:心理不健康,导致国格、人格、品位低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高度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球类运动,田径、游戏等项目,都要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胜不骄、败不馁、拼搏竞争、坚持到底的精神,这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格健壮的人。
总之,体育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改变每天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师的观念转变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体育课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创造。体育课教学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536003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
新课程认为: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没有实践探索,就不存在甚至不发生教学。并且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新课改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与探索,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所以,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与探究,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并求得新发现而达到共识、共享,共同进步,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关注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人,是有发展、有思维更有尊严的人,所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全体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因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爱护与牵挂。关注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张载有言: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因此,课堂教学应是兴高采烈的场面。沉闷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体育教学中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因为体育知识的内涵太丰富了,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认真地筛选设计,巧妙地提出问题,构建研究探索的互动平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能力,学生定会感兴趣的。伴随体育技能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定会越来越积极,信心更是越学越高。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铸造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力。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坛。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社会道德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情感的表现和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生的体育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在伴随体育知识获得的同时,变得越来越有坚强、忍耐及竞争拼搏的精神;越来越有爱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创设情景,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志趣,因为志趣是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最高阶段,要达此目标,教师就得时时处处留心挖掘教材,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行为和心理承受力。
教师要在教学行为中尊重学生,尊重智力稍弱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也同样要尊重有严重缺点或生理缺陷的学生,更要尊重在学术上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学生,这样才能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才能质疑,释疑与相互研究探索。要把师生看作是平等的,才能构建相互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并内化;还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向往。
我们更知道:教的本质在引导。但引导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因势利导。引导的内部不仅包含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准则。引导可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表扬。发现学生的新观点要高度赞美。但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则要多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合作与沟通,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机融合。要构建好师生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这个平台必须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协作的原则上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在新课程中,教师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也就要求教师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要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更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研究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社会适应力。
所以,教师要围绕现代学习方式的五种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而展开。
一、要在教学设计中设疑激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为一切脑力体力劳动的成果都依赖于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兴之所然,心始有所专,学始有所长。体育教育中有很多项目是可以设疑激趣的。如队列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我并不按以往的方式进行整体训练,因为它的单调、枯燥容易使学生厌烦,而是由他们自由结合成四个小组,提出难点疑点,看谁的队列最美观,并由他们自己讨论并评比。我有意叫有“肥仔”的那个小组操练,引得他们捧腹大笑。原因是他向前看齐了,后面却凸了出来,组长把他的屁股对齐了,前面又凸了出来,大家都乐开了。通过这一生动的示例演练,全班同学都心领神会这项目的要求,很快掌握要领,在最后整体训练时,班长还提出让有“肥仔”的小组站在中间。“肥仔”也得站在中间,这样,“方阵”的四边都非常匀称、整齐、美观了。这一节课体现了“民主、开放与科学”的理念,学生感兴趣,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自觉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培养独立探究精神
民主开放与科学的价值观是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展开讨论,思考活动的动机和应得的结果,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方法。如体育游戏项目,教师提出自由结组,自主选择,然后讨论游戏的动机和应得的效果是什么。这种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方式既不偏离学科知识,又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张扬他们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使其树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讨论中,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发展创造空间,充分体现民主开放与科学的新理念,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三、展开各种活动以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
中学体育课是以活动课为主,但活动课应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更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与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探究和体验精神,使学生学会自我解读,自我检测,自我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拓展创新思维。
四、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提问题,更多情况下,最好是学生向老师提问题,以至相互质疑,相互释疑,共同合作,平等交流,相互拓展。这就是学习的问题性。例如:在铅球和实心球等投掷项目中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以45o角投掷,60o角或是30o角怎么样?不靠腰力和肩力,仅用臂力可获得最佳效果吗?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试一试,让他们自己去释疑。实践出真知,他们会认真地按自己的疑问去做,把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这就是任务型学习,最后,老师才把45o角投射的科学原理告诉学生。在体育课中,注意挖掘教材,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这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的逻辑力量,更是生长新思维、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所以,“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归纳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在师生间相互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五、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的教育
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人的动作变协调,食欲更旺盛,睡眠更安稳,精力更充沛,从而发挥更大的潜能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更明白,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个特等残疾人,但他的心理承受力强,有坚韧的拼搏精神,身残志坚,为世界做出了他的巨大奉献。我们更痛心,国足队员为本国打球劲道不足,合作精神全无,不听指挥,个人逞英雄,一句话:心理不健康,导致国格、人格、品位低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高度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球类运动,田径、游戏等项目,都要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胜不骄、败不馁、拼搏竞争、坚持到底的精神,这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格健壮的人。
总之,体育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改变每天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师的观念转变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体育课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创造。体育课教学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536003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