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并因此为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因而如何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就成为了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为学生设置奖惩制度三种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培养;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的活动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在脑海中对抽象数学知识有着形象的认知,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基于此,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这样他们就能够为未来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时担任学生学习引导者这一角色的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要想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将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话,性格活泼的小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课前预习环节、课堂导入环节、知识讲解环节等都能够成为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进而促进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计划的顺利落实。例如:《测量》这一单元需要学生建立起厘米这一长度的空间概念,并且能够估计出一定的长度。在学习之前,学生因为日常的生活经验,他们是对尺子有印象的,也知道其是用来做什么的。因而在预习活动中,笔者就会让学生去运用尺子去测量他们所喜欢的物品长度。如有的学生想要证明自己比好朋友高,他们就可以和小朋友相互测量自己的身高,进而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想要测量自己喜欢的芭比娃娃有多大,他们也可以付诸于行动。这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好机会,笔者会紧紧抓住,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笔者。这样的话,笔者就会了解到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有计划地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会将动手操作的步骤依次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只是机械地展开操作,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对数学知识有着深入的思考。不仅如此,当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指导之后,他们将无法进行动手操作。因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出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落实自己的思考结果。例如:在课前预习中,笔者没有告诉学生测量物品的尺子该如何去用,也没有告诉学生该怎样去测量,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进行自主思考的。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测量的物品比较类似,但测量结果却有着很大差距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其中必然有一些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此时笔者就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可能造成错误的原因,而是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重新展开测量,并让他们对自己的测量过程进行对比,进而找出差距过大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下次再组织测量活动的时候就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为学生设置奖惩制度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强,因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會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此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如果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则会有可能会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排斥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奖惩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奖惩制度的制定中去。这样的话,奖惩制度就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进而帮助教师顺利落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计划。例如:在动手操作进行测量之前,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是认识尺子的刻度。在此过程中,因为这一知识略显复杂,有的学生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为了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会提前和学生约定好,如果抓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该如何惩罚,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笔者身上的学生又该如何奖励。惩罚和奖励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因而笔者在落实奖惩制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接受。这样的话,学生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就会克制自己,让自己认真地学习相关知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广泛的应用性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未来,学生都会需要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在此前提下,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此时他们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自主收获知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贯彻落实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贵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青海教育,2018(05):44.
[2]胡伟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教师,2017(S1):18.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龙城镇南关小学 马静静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培养;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的活动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在脑海中对抽象数学知识有着形象的认知,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基于此,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这样他们就能够为未来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时担任学生学习引导者这一角色的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要想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将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话,性格活泼的小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课前预习环节、课堂导入环节、知识讲解环节等都能够成为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进而促进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计划的顺利落实。例如:《测量》这一单元需要学生建立起厘米这一长度的空间概念,并且能够估计出一定的长度。在学习之前,学生因为日常的生活经验,他们是对尺子有印象的,也知道其是用来做什么的。因而在预习活动中,笔者就会让学生去运用尺子去测量他们所喜欢的物品长度。如有的学生想要证明自己比好朋友高,他们就可以和小朋友相互测量自己的身高,进而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想要测量自己喜欢的芭比娃娃有多大,他们也可以付诸于行动。这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好机会,笔者会紧紧抓住,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笔者。这样的话,笔者就会了解到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有计划地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会将动手操作的步骤依次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只是机械地展开操作,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对数学知识有着深入的思考。不仅如此,当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指导之后,他们将无法进行动手操作。因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出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落实自己的思考结果。例如:在课前预习中,笔者没有告诉学生测量物品的尺子该如何去用,也没有告诉学生该怎样去测量,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进行自主思考的。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测量的物品比较类似,但测量结果却有着很大差距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其中必然有一些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此时笔者就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可能造成错误的原因,而是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重新展开测量,并让他们对自己的测量过程进行对比,进而找出差距过大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下次再组织测量活动的时候就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为学生设置奖惩制度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并不是很强,因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會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此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如果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学生则会有可能会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排斥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奖惩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奖惩制度的制定中去。这样的话,奖惩制度就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进而帮助教师顺利落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计划。例如:在动手操作进行测量之前,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是认识尺子的刻度。在此过程中,因为这一知识略显复杂,有的学生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为了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会提前和学生约定好,如果抓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该如何惩罚,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笔者身上的学生又该如何奖励。惩罚和奖励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因而笔者在落实奖惩制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接受。这样的话,学生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就会克制自己,让自己认真地学习相关知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广泛的应用性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未来,学生都会需要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在此前提下,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此时他们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自主收获知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贯彻落实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贵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青海教育,2018(05):44.
[2]胡伟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教师,2017(S1):18.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龙城镇南关小学 马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