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最缺底线”(等3则)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antiff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洋彼岸的孩子在干啥?他们普遍有着怎样的状貌与气质?这是我干教育多年一直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今年暑假,我有幸去了一次美国和加拿大……
  将运动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西方学生十分喜欢运动,他们将运动化成了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夕阳西下,我们走进了一所美国小学。这里的公立小学运动场及运动器械是必须向社区免费开放的,因此这里聚集了许多孩子。运动场里的器械十分丰富,地面用特殊的软木屑铺成,以免孩子不慎跌落地面而受伤。这里许多孩子的手上都有老茧,问及原因,原来是经常在这些运动器械上“摸爬滚打”所致。更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说着便给大家在一个需要双臂交替探抓才能摆渡过去的铁架上做起了表演。她双臂交替前伸,手臂有力又富于弹性,身体也随手臂的运动摆动起来,真是矫若猿猴。我们在场的人都被这个孩子灵巧的身姿与轻松的技巧震惊了。
  我至今仍记得,一次美国的一所高中到北京四中访问。我带着学生陪他们一起登香山。走到半山腰,其中一位中国同学身体不适,无法前行,需要背下山去。我们同行的中国同学面露尴尬,不是不想助人,而是背着这么重的一位同学下山,一个人唯恐体力不支。就在这时,一位美国同学说他可以,一个人背起这位同学就走。不少男同学也都和我说过,与美国男生一起登长城,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还穿短裤。
  有了高分并不一定就有幸福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我见到了曾经教过的一名中国学生。他对我讲起了这样的一件事:第一次入大学,是父亲陪他来的。进入宿舍后发现,没有床具,只有木板。后来一问,原来每个人的床具都需要自己去组装。他和父亲手忙脚乱地装了大半天,可还是没有把这些木板各就各位。就在这时,旁边宿舍的一位美国男生看见了,他拎着自己的工具进来,三下五除二,没费太多工夫,就把一套床具给装好了。据说,国外的人工费很贵,许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
  在国内,我们总是直觉地认为,只要有高分数,孩子将来就会有幸福。其实,在“分数”之外有许多无法考查的东西,却对一个“人”的幸福生活至关重要。例如:做家务的能力,对日常普通生活的热爱以及建设性的情趣,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能力,恰当得体的着装以及自我修饰化妆能力,健康灵活的身体状况,开朗活泼的性情……其实,考上一个好大学,甚至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离幸福还很远很远,但我们似乎想不了那么多了。
  (见《北青网》,文/连中国)
  中国留学生,四分之三
  来自中产家庭
  尽管经济呈现下滑态势,中国的留学热情不减。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去年,四分之三的中国留学生来自年收入3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家庭。在中国的大城市,一个中产阶层家庭的年收入一般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当今,有许多家庭选择移民,或者正在考虑移民。去年中国人超过英国人,成为移民澳大利亚的主力。大多数人认为,留学经历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证,但最近一份针对中国100个最富的80后的调查显示,其中只有6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见新浪网)
  当今中国“最缺底线”
  当今中国最缺的是什么?是资源?是人才?是技术?是民主?是法制?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至少不是“最缺”。易中天认为:“最缺底线。”他认为缺底线是很可怕的事情。“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我赞成易先生的观点。乔叶先生认为,“可以”这个词与底线关系密切,它在底线之上,接近于底线。在它之下,就是那道底线:不可以。人要做“可以”线之上的人,这条底线不能突破,否则就没有以后了。
  掉底线的实质是“缺德”。德是“真理之花”,正义的化身,力量的源泉,向上的阶梯。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德。没有德,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会成为行尸走肉。再穷再苦不可怕,怕的是缺德。人最大的贫穷是精神贫穷,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道德危机,国家最大的灾难是道德灾难。道之不存,国破家亡。一个国家有道德支撑,才能建成高楼大厦;一个社会有“道德生态”,多数人就不会“掉线”。
  (见《经典阅读》,许家详 文)
其他文献
【摘 要】把教材作为解读对象,教师要基于成人、教师、学生三种眼光来吃透教材。教材大到整体结构,小到图文细节,无不蕴含着编者意图及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养成研读教材的良好习惯,读懂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读懂教材明晰教学策略,读懂教材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实现“用教材教”的基本课程理念。  【关键词】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把教材作为解读的对象,教师要基于三种眼光。第一种成人眼光,
【摘 要】“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容易出现教学手段受限制、课堂氛围僵化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教师可以参考多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教材在内容编排、情境创设与应用和核心句式三大环节进行比较,吸纳其中精华为课堂所用,并可尝试设计数学情境创设生动、课堂细节把握到位、练习层次丰富的课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  一、问题缘起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带2005级时,班上有个女孩子非常优秀。不幸的是,读初三时,她得了红斑狼疮。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它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危及生命。而且这种病目前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并不能根治。她是普通农家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医生委婉地告诉她父母,这种病是治不好的,希望他们要有心理准备。  这话一说,她父母就觉得治疗也是白花钱进去
【摘 要】乘除法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以借助直观模型,利用抽象的符号工具,来直观展示算法,深入剖析算理,通过横纵的联合沟通,达到对知识体系重构的目的。并且以此课例,抛砖引玉,阐述如何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于“空白”处补白,于终点处延伸,让数学课堂教学丰富起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合沟通;重构体系  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
木子:有幸拜读钟源先生的诗集,令人感觉耳目一新,真没想到这位相识多年的仁兄还有这样的诗情诗才。虽然只是在人生中记录了某些片段,但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实乃一忍者或说是韧者:一个不倒的战士。  青春年少时是样样懵懂,可惜太匆匆。青年时对爱情的追求、对事业的向往,有时失落,有时迷茫,但总不失纯真。是啊,少年情怀总如诗。难得的是还有那诗一般的记忆,被作者用华丽的词语刻录下来,永久回味。  作者也时常随着火
山东张继鑫同学之死,拷问着教育的良心,拷问着师德的底线,拷问着每一个与教育有关的人的良知,我们,实在无法舒坦!    “冻死舒坦论”背后真相是校园冷暴力  ■ 看客云枫  闻着心寒,逝者难安。山东省临朐县五井中学初一学生张继鑫晚上翻墙出校买食品被老师抓到罚站后,老师忘了寒风中的张继鑫,以致张继鑫当晚被活活冻死。事后,学校老师接受采访时称张继鑫“死得很安详”,并解释“死得很舒坦,脸上没有痛苦”。  
与家人闲聊,说到现在人情淡漠,联系方式越来越多,真正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便是亲戚朋友间也疏于走动,我不禁想起早年间的经历。  那是在乡下老家。逢年过节,或父母生日,就会有或远或近的亲戚,提着或丰或俭的“礼信”,从乡路上迤逦而来。父母早早迎上前去,亲热地聊着家长里短。末了,便取下灶边悬着的腊肉,煮了或炒了,或者杀一只鸡,或烧或炖,再去菜园里,寻些新鲜时蔬,整出几道菜来,热情款待一番。  有时他们久不来
听完容理诚老师执教的《对译》课之后,感到受益匪浅。这是一种突破传统串讲的新课型,它的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让课堂的主动权回归到学生手中,而且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文言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最早由卡尔·罗杰斯提出,它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学生学习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达到教学的效果,而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承担引导的角色。  细心观察的人可以发现,在容老师的对译课
曾有一个作家说过:每个人当听到别人提到自己的童年往事时,心中都会掠过一丝温柔。哪怕这人是总统,这种情感也无法避免。   我深以为是。我很喜欢听我爸妈讲起我小时候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会想那个曾经的小小女孩,原来拙笨得那么可爱。心底,就会掠过温暖的感动。   可惜,岁月流逝,爸妈能记起我小时候的事屈指可数,爸爸便会遗憾地说:“时间长了,你是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会说话,我们都忘了。那时也不
【摘 要】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浙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关系》为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经历先破后立的过程,体会反例的价值;经历多元思考的过程,让“合情”同样“合理”;经历完整表达的过程,让思维的条理显现,从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合情推理;不完全归纳;观察猜想;验证归纳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