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200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病,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基层医院,也常出现诊断不明确或疗效不佳的情况,如何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仍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83-02
  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病,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基层医院,也常出现诊断不明确或疗效不佳的情况,如何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仍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
  1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提高针灸的疗效,首先要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肩周炎的诊断有典型的临床依据,单侧或双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或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可有手指麻木肩关节不同程度的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明显受限,严重者可出现三角肌的萎缩,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掌握以上几点诊断,本病一般不难确诊,但需与以下几种病症鉴别。
  1.1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也有肩关节痛疼者,受天气变化影响,检查X线、血沉、抗“O”及临床表现鉴别不难。
  1.2肩关节结核。也有肩关节局部痛疼、压痛、肿胀、活动受限,三角肌明显萎缩等症。鉴别诊断可X线摄片、血沉检查及询问结核病史多可明确诊断。
  1.3臂神经痛。臂神经痛是指构成臂神经的颈胸神经根、臂丛或周围神经干,因不同原因使其受损,产生上肢疼痛,常因颈椎病变,颈胸神经根炎、臂丛损伤等导致,询问病史及X线摄片多可鉴别。
  1.4颈臂综合征。项颈肩胛背部疼痛,并伴臂痛,常出现疼痛触发点,关节运动障碍及运动时疼痛,颈椎位置异常疼痛增剧,上肢皮肤冷感麻木感,神经麻痹及上肢肌萎缩。配合X线摄片及各种神经学检查加以病因探讨诊断不难。
  1.5肩袖损伤。常有外伤史,肩痛,局部压痛明显,疼痛因肩部位置有变化,外展30°~70°时无痛,70°以上出现疼痛,外展大于120°又消失。根据病况区又分肩峰下滑囊炎、岗上肌腱炎、岗上肌腱不全断裂及钙化等,区别点有很少放射痛,压痛点范围较小但较剧烈,夜间不加重。
  2取穴、手法与针感
  针灸治疗肩周炎,取穴常以肩三针加曲池为主。肩关节为手三阴、手三阳经筋及部分足经筋结聚之处。因此取筋会之穴阳陵泉配合治疗,疗效常能更好,针刺时取双侧阳陵泉,针尖朝上,行针时嘱病人作上抬、外展、背屈肩关节等动作多次,出针后再针刺肩三针等穴位。
  肩周炎属于风湿寒痹症。应当以散寒为主除湿祛风为法,针刺肩三针手法当以烧山火最佳,针感以酸胀及肩关节内出现热感最好,针刺曲池穴针感以酸麻感为佳。许多临床治疗中,进行后仅施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即予以电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或疗程变长,关键就是不注重针法与针感,施行烧山火手法不必强求九阳术。热感往往在酸胀感基础上产生,进针生先找到酸胀感,再以天人地三部运针,紧按慢提。产生热感一般不难,并且保持时间也较长。曲池穴旋以飞经走气法,主要是飞经走气为通经接气之法。对气血痹阻,寒留关节者,可起到“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以促使针感作用于整个患肢。
  3重视刺络拔罐与灸法的运用
  较好地运用刺络拔罐与灸法。是提高肩周炎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刺络拔罐可去瘀血而行血滞,出邪气而畅经络,并能泄“阴阳俱有余”而不伤正气,对风寒湿痹之肩周炎,刺络拔罐疗法能起抽风吸寒除湿之效,具体方法为于肩关节压痛点明显处,痛甚者三棱针点刺2~3处,每处3针,再行拔罐疗法,出血量约3ml左右,疼痛较轻者用梅花针点刺出血,再行拔罐疗法,出血量约1~2ml。灸法能够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之症,肩周炎治疗也可配合TDP神灯照射等。
  4配合推拿疗法与家庭训练
  针灸配合推拿疗法与家庭训练,对促进巩固针灸疗效很有益。推拿作用于肩关节及患肢,推拿有舒通经络,活血祛瘀,温阳散寒,理筋整复作用,对恢复肩关节及温经止痛效果很好,手法以柔和顺畅为宜,不可使用剧烈手法,过强的被动活动容易造成软组织新的损伤,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每天治疗后,应嘱患者进行良好的家庭训练配合,巩固针灸疗效,训练方法有患肢摸高、甩手、后伸及摸对侧肩等动作。每天坚持数次,每次数分钟,每次还可对摸高动作作记录以对比治疗进展,痊愈后还应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动作训练以无痛及能忍耐为原则,并逐渐加幅度。
  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和肩关节囊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卫气不固,腠理空虚,或坐卧湿地,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致使肩周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关节不利,乃致肩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肩周炎的针灸疗效一般都很好,但也有某些个例,对疼痛剧烈,进行以上治疗仍不见好转者,可考虑封闭治疗,则更利于早日康复。
其他文献
摘要: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女生痛经多为原发性,治疗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简称理疗)和止痛药物对症治疗,通过对50例理疗治疗和50例单纯止痛药物治疗的痛经案例比较,发现理疗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作用机理,电磁板直接照射疼痛部位和穴位,通过经络调节和局部调节,改善病位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与药物相比,减少了药物通过胃肠吸收,全身分布的大循环的环节,所以收效快、疗程短。  关键词:女生原发性痛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昆仑路街道的雅典娜社区、碧水云天社区、永升花园社区中各选取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15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服药依从性、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肺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80例肺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0例给予基础方药治疗,治疗组39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有这样一句话:“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方法:两例患者已尝试过多种疗法均无效果,采用针灸循经取穴理论,结合输穴的特性进行针刺。  结果:针刺后一例症状立即消失,至今无复发。一例守方六次而愈。  结论:循经取穴治疗复杂的疾病疗效明显,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配合应用。  关键词:针灸循经取穴配腧穴的特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和中消滞合剂的化气消食和感冒型肠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和中消滞合剂,两组均用药3d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用药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给予抗菌、消炎、助消化、止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期刊
基金项目:2011年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冯麟(197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针灸文献与针灸美容。  摘要:全国第二批中医药名老专家,路绍祖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痤疮,尤其强调中医辨证,标本兼治,根据主证选取穴位,多取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为自血部位,配合针刺其他穴位,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宝贵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路绍祖针刺自血疗法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应用。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2例,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西药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的两年后进行随访可以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2例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3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实验原则将我院收治的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蒙医传统温针与蒙医温针仪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采用蒙医温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蒙医传统温针治疗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在总有效率上,两组均举得了良好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之后的症状与体征上,两组较治疗前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