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病,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基层医院,也常出现诊断不明确或疗效不佳的情况,如何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仍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83-02
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病,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基层医院,也常出现诊断不明确或疗效不佳的情况,如何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仍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
1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提高针灸的疗效,首先要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肩周炎的诊断有典型的临床依据,单侧或双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或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可有手指麻木肩关节不同程度的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明显受限,严重者可出现三角肌的萎缩,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掌握以上几点诊断,本病一般不难确诊,但需与以下几种病症鉴别。
1.1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也有肩关节痛疼者,受天气变化影响,检查X线、血沉、抗“O”及临床表现鉴别不难。
1.2肩关节结核。也有肩关节局部痛疼、压痛、肿胀、活动受限,三角肌明显萎缩等症。鉴别诊断可X线摄片、血沉检查及询问结核病史多可明确诊断。
1.3臂神经痛。臂神经痛是指构成臂神经的颈胸神经根、臂丛或周围神经干,因不同原因使其受损,产生上肢疼痛,常因颈椎病变,颈胸神经根炎、臂丛损伤等导致,询问病史及X线摄片多可鉴别。
1.4颈臂综合征。项颈肩胛背部疼痛,并伴臂痛,常出现疼痛触发点,关节运动障碍及运动时疼痛,颈椎位置异常疼痛增剧,上肢皮肤冷感麻木感,神经麻痹及上肢肌萎缩。配合X线摄片及各种神经学检查加以病因探讨诊断不难。
1.5肩袖损伤。常有外伤史,肩痛,局部压痛明显,疼痛因肩部位置有变化,外展30°~70°时无痛,70°以上出现疼痛,外展大于120°又消失。根据病况区又分肩峰下滑囊炎、岗上肌腱炎、岗上肌腱不全断裂及钙化等,区别点有很少放射痛,压痛点范围较小但较剧烈,夜间不加重。
2取穴、手法与针感
针灸治疗肩周炎,取穴常以肩三针加曲池为主。肩关节为手三阴、手三阳经筋及部分足经筋结聚之处。因此取筋会之穴阳陵泉配合治疗,疗效常能更好,针刺时取双侧阳陵泉,针尖朝上,行针时嘱病人作上抬、外展、背屈肩关节等动作多次,出针后再针刺肩三针等穴位。
肩周炎属于风湿寒痹症。应当以散寒为主除湿祛风为法,针刺肩三针手法当以烧山火最佳,针感以酸胀及肩关节内出现热感最好,针刺曲池穴针感以酸麻感为佳。许多临床治疗中,进行后仅施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即予以电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或疗程变长,关键就是不注重针法与针感,施行烧山火手法不必强求九阳术。热感往往在酸胀感基础上产生,进针生先找到酸胀感,再以天人地三部运针,紧按慢提。产生热感一般不难,并且保持时间也较长。曲池穴旋以飞经走气法,主要是飞经走气为通经接气之法。对气血痹阻,寒留关节者,可起到“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以促使针感作用于整个患肢。
3重视刺络拔罐与灸法的运用
较好地运用刺络拔罐与灸法。是提高肩周炎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刺络拔罐可去瘀血而行血滞,出邪气而畅经络,并能泄“阴阳俱有余”而不伤正气,对风寒湿痹之肩周炎,刺络拔罐疗法能起抽风吸寒除湿之效,具体方法为于肩关节压痛点明显处,痛甚者三棱针点刺2~3处,每处3针,再行拔罐疗法,出血量约3ml左右,疼痛较轻者用梅花针点刺出血,再行拔罐疗法,出血量约1~2ml。灸法能够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之症,肩周炎治疗也可配合TDP神灯照射等。
4配合推拿疗法与家庭训练
针灸配合推拿疗法与家庭训练,对促进巩固针灸疗效很有益。推拿作用于肩关节及患肢,推拿有舒通经络,活血祛瘀,温阳散寒,理筋整复作用,对恢复肩关节及温经止痛效果很好,手法以柔和顺畅为宜,不可使用剧烈手法,过强的被动活动容易造成软组织新的损伤,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每天治疗后,应嘱患者进行良好的家庭训练配合,巩固针灸疗效,训练方法有患肢摸高、甩手、后伸及摸对侧肩等动作。每天坚持数次,每次数分钟,每次还可对摸高动作作记录以对比治疗进展,痊愈后还应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动作训练以无痛及能忍耐为原则,并逐渐加幅度。
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和肩关节囊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卫气不固,腠理空虚,或坐卧湿地,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致使肩周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关节不利,乃致肩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肩周炎的针灸疗效一般都很好,但也有某些个例,对疼痛剧烈,进行以上治疗仍不见好转者,可考虑封闭治疗,则更利于早日康复。
关键词: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83-02
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病,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基层医院,也常出现诊断不明确或疗效不佳的情况,如何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仍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
1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提高针灸的疗效,首先要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肩周炎的诊断有典型的临床依据,单侧或双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或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可有手指麻木肩关节不同程度的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明显受限,严重者可出现三角肌的萎缩,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掌握以上几点诊断,本病一般不难确诊,但需与以下几种病症鉴别。
1.1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也有肩关节痛疼者,受天气变化影响,检查X线、血沉、抗“O”及临床表现鉴别不难。
1.2肩关节结核。也有肩关节局部痛疼、压痛、肿胀、活动受限,三角肌明显萎缩等症。鉴别诊断可X线摄片、血沉检查及询问结核病史多可明确诊断。
1.3臂神经痛。臂神经痛是指构成臂神经的颈胸神经根、臂丛或周围神经干,因不同原因使其受损,产生上肢疼痛,常因颈椎病变,颈胸神经根炎、臂丛损伤等导致,询问病史及X线摄片多可鉴别。
1.4颈臂综合征。项颈肩胛背部疼痛,并伴臂痛,常出现疼痛触发点,关节运动障碍及运动时疼痛,颈椎位置异常疼痛增剧,上肢皮肤冷感麻木感,神经麻痹及上肢肌萎缩。配合X线摄片及各种神经学检查加以病因探讨诊断不难。
1.5肩袖损伤。常有外伤史,肩痛,局部压痛明显,疼痛因肩部位置有变化,外展30°~70°时无痛,70°以上出现疼痛,外展大于120°又消失。根据病况区又分肩峰下滑囊炎、岗上肌腱炎、岗上肌腱不全断裂及钙化等,区别点有很少放射痛,压痛点范围较小但较剧烈,夜间不加重。
2取穴、手法与针感
针灸治疗肩周炎,取穴常以肩三针加曲池为主。肩关节为手三阴、手三阳经筋及部分足经筋结聚之处。因此取筋会之穴阳陵泉配合治疗,疗效常能更好,针刺时取双侧阳陵泉,针尖朝上,行针时嘱病人作上抬、外展、背屈肩关节等动作多次,出针后再针刺肩三针等穴位。
肩周炎属于风湿寒痹症。应当以散寒为主除湿祛风为法,针刺肩三针手法当以烧山火最佳,针感以酸胀及肩关节内出现热感最好,针刺曲池穴针感以酸麻感为佳。许多临床治疗中,进行后仅施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即予以电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或疗程变长,关键就是不注重针法与针感,施行烧山火手法不必强求九阳术。热感往往在酸胀感基础上产生,进针生先找到酸胀感,再以天人地三部运针,紧按慢提。产生热感一般不难,并且保持时间也较长。曲池穴旋以飞经走气法,主要是飞经走气为通经接气之法。对气血痹阻,寒留关节者,可起到“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以促使针感作用于整个患肢。
3重视刺络拔罐与灸法的运用
较好地运用刺络拔罐与灸法。是提高肩周炎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刺络拔罐可去瘀血而行血滞,出邪气而畅经络,并能泄“阴阳俱有余”而不伤正气,对风寒湿痹之肩周炎,刺络拔罐疗法能起抽风吸寒除湿之效,具体方法为于肩关节压痛点明显处,痛甚者三棱针点刺2~3处,每处3针,再行拔罐疗法,出血量约3ml左右,疼痛较轻者用梅花针点刺出血,再行拔罐疗法,出血量约1~2ml。灸法能够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之症,肩周炎治疗也可配合TDP神灯照射等。
4配合推拿疗法与家庭训练
针灸配合推拿疗法与家庭训练,对促进巩固针灸疗效很有益。推拿作用于肩关节及患肢,推拿有舒通经络,活血祛瘀,温阳散寒,理筋整复作用,对恢复肩关节及温经止痛效果很好,手法以柔和顺畅为宜,不可使用剧烈手法,过强的被动活动容易造成软组织新的损伤,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每天治疗后,应嘱患者进行良好的家庭训练配合,巩固针灸疗效,训练方法有患肢摸高、甩手、后伸及摸对侧肩等动作。每天坚持数次,每次数分钟,每次还可对摸高动作作记录以对比治疗进展,痊愈后还应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动作训练以无痛及能忍耐为原则,并逐渐加幅度。
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和肩关节囊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卫气不固,腠理空虚,或坐卧湿地,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致使肩周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关节不利,乃致肩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肩周炎的针灸疗效一般都很好,但也有某些个例,对疼痛剧烈,进行以上治疗仍不见好转者,可考虑封闭治疗,则更利于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