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及其社会大生态文明系统路径探析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由广义发展观和狭义发展观所构成的有机统一理论,是有效整合参与历史发展进程的各要素力量,遵循历史发展趋势和自然进化趋势的系统论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文特色社会哲学体系的一体两翼,形成了发展的标准论、方法论、目的论、系统论和主体论宇宙观。构建天地人合一的有机进化的社会大生态文明系统发展形态,是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系统论宇宙观;社会人;生态人;科学含义;方法论;目的论;社会生态文明系统。
  
  正文: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是我们党在理论发展上的重大创新,它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上的巨大贡献。理论界对科学发展观及其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做了一系列深刻探讨,完善了这一开放式理论体系。但在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解读、机制性系统化发展路径理论探索及构建问题上,尚有进一步深化创新探析的必要。
  
  一、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之新解读
  
  1、科学发展观是广义科学发展和狭义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系统发展论。
  广义发展观是大发展观,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系统的、整体的发展观。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天地人合一的动态的、可持续的、和谐的有机的社会大生态文明系统。狭义上科学发展观是指具体就某个方面某个角度作为重点加以表述并强调的发展观。如:整体发展观就是把“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发展观;系统论发展观就是把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同天地生态看做一个大的系统去探讨,把其关系看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共同构筑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系统;创新发展观是创新理念和体制的系统发展论,是把社会发展看做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指打破陈旧观念、陈旧理论、过时意识形态、陈旧体制框架的障碍,突破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观;和谐发展观是指事物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全面协调、互相扶持关系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是把所有发展的最终目的归结为以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以人为核心,满足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狭义发展观有机整合构成了广义的、全面的、科学的、发展的、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人文哲学。
  2、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兼顾自然关系的系统发展论
  科学发展观是天地人生态系统和谐的宇宙观。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以当下及未来历史的人为本,以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人为本,同自然生态发展相协调。按照人与自然的关系划分人类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动物人、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向未来宇宙人的几个发展阶段。我国现阶段进入了经济人到社会人,由社会人到生态人的双重历史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要完成社会人的完善和生态人的形成双重历史任务。它要求建立全新的宇宙观来替代过时的宇宙观,建立天地人关系合一的,动态的,可持续的,与时俱进的,生态系统和谐的科学宇宙观,指导人类发展进程。首先,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的自由权利为本,以长远的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自我完善的关系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为本,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内部分配关系,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系统完成社会人的转变;其次,建立天人地合一的,和谐的,动态的生态系统为本,防止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生态坏境恶化,保证天地人生态系统平衡,完成生态人的转变。为当下及未来人的生存保有一块圣洁的乐园。
  科学发展观是最符合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发展论,是最为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在于此立足点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开放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哲学,使之成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发展哲学。塑造什么样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最优化发展的社会形态和人与自然关系形态,是人类所必须面对并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所以,科学发展观应该是最符合宇宙发展进化规律,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机制化系统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开放式的理论,是系统的发展论,是有机整合一切科学成果的发展论,是多元文化、多元价值体系的碰撞融合创新的发展论。其内涵之丰富,理论之宏大,可涵盖宇宙进化规律之玄机。科学发展是人类自身与人,与自然关系最优化的发展,是实现当下人与未来人的有机统一的发展,是人类生存解放所要求,是人类社会与地球生态系统、宇宙系统最为协调和谐优化发展之状态。科学发展观即是宏大的指导思想,发展的评价标准,又是具体的方法论,是方法论、评价标准论和目的论的高度统一的发展思想。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超稳定的人与社会和谐、天地人合一的动态的天地人生态文明系统,是人类发展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的平衡的有机进化的发展形态。
  科学发展是发展的一致性和价值多元性的统一。其一致性体现在遵循发展的规律性、协调性、全面性、机制性、系统性上,是对发展的最本质要求。多元性是允许多元理论,多元价值观念共存,相互争鸣,在争鸣机制中形成科学发展的统一性认知。其完整发展过程就是经过民主选择(竞争)机制程序,使多元价值观念,在民主竞争机制中求得统一、求得发展的科学,形成“君民一体”的发展机制系统,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和谐治理境界,从而实现再统一。科学发展哲学观,实际上是一个统一、多元、再统一的循环辩证发展过程的发展哲学。
  3、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科学含义
  顺应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趋势的发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科学含义。科学发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社会发展观,把天地人关系看做是统一的、动态的、和谐生态系统的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立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公正地对待人,对待自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与整个人类生存的宇宙时空相协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上,我们所做的只是在永恒的解放思想中解放思想,在永恒的改革开放中改革开放,建立动态的、开放的、有序的、平衡的、客观化的、有机进化的社会运动系统,实现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进程上的与时俱进而已。构建天地人合一的生态文明发展系统,完成由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宇宙人的进化历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至于形而上学的固有观念、教条思想都有抛弃的必要,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由中国的历史去回答,由开放式的与时俱进的运行机制去选择,这就是科学发展的真正含义。
  4、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特色理论的一体两翼
  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再创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而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程序化、机制化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系统再造优化的科学的发展过程。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动态的、有序的、平衡协调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天地人合一的社会生态文明系统。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担负着实现社会发展观和自然发展观念的转变,由专制发展观到民主发展观,由索取自然观到和谐平衡自然观转变的历史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本质是通过程序化、法治化、机制化程序运作,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自然发展处于协调状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统一的因果关系。科学发展是因,社会和谐是果。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个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哲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按照人类社会和自然规律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系统化发展的发展哲学。具体包括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等,构成了一个机制化、系统化社会生态文明系统。人和地球生物都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地位是平等的,要使这个系统实现平衡发展,就要摆正人类在这个系统中的地位。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决定了人类只有敬畏自然,没有狂妄的破坏自然,索取自然的资本,而对自然的改造以尊重和服从自然规律为前提。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和解放,否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灾难。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人文哲学体系的一体两翼。科学发展是方法论、社会和谐是目的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这个哲学体系的理论主体,三者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人文哲学体系的方法论、目的论、主体论和标准论的有机统一。
  
  二、科学发展之有关问题探析
  
  1、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1)科学发展面对人们传统文化陈旧思想观念的挑战。面对自然规律的神秘性与人的认识水平、协调能力的有限性挑战。
  (2)面对科学发展对体制先进性要求与落后体制之间矛盾的挑战。
  (3)面对人的个体主观观念、人的现代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矛盾的挑战。
  (4)面对人的发展欲望的无限性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及资源有限性的挑战。
  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发展所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
  政治基础条件。打破体制性障碍是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科学发展的组织保证。具备权力在人民掌控下运行的机制,法治完备,保障人权,言论自由,分权制衡的政治架构等是科学发展必须具备的政治基础条件。
  社会基础条件。公民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公民社会组织的发育,有序健康的政治参与运行机制的形成是科学发展的社会基础。马克思在对社会历史进行科学分析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个“人”,其主体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如何把人民组织起来形成团结的社会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发展公民社会组织是唯一的途径。
  经济基础条件。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长远发展战略,构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机制系统。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建立国内国际风险预防警戒机制,增强我国抵御国内、国际风险的能力。
  文化基础条件。我们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哲学基础。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思想渊源。在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就提出并阐发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原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力求人的一切作为都要合乎自然的本来面貌和变化规律。庄子发挥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并生、共存的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和我(人)同生于道,人的生命要与天地万物的生命合一;人与万物相应、协调,并与天地共存、同长久。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崇尚自然,主张天地与我“并生”的思想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系统论和谐发展观。第二个文化条件是公民、公务员文化素质的显著提高,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第三个条件是建立多元文化激荡竞争机制,实现文化的繁荣。
  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基础条件。自然科学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关系高度协调,生态恶化得到控制,建立起健康协调的人与自然发展机制系统等。
  3、科学发展的目标
  首先,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的民主和公平正义。社会发展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社会保障健全、人际关系的和谐、人权有保障的社会。
  科学发展的第三个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宏观与微观关系的和谐,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本上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经济发展上,构建宏观和微观经济协调发展体制,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机制系统,保障经济发展安全,防止一切来自国际、国内经济风险和社会危机。
  第四个目标是建立现代权力运行机制系统,实现国家政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现代化。政治发展上,构建权力在人民掌控下运行的“君民一体”的和谐社会体制。国家行政权力运行体系上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权力分开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系统。
  
  三、科学发展的社会大生态文明系统、社会形态构建路径
  
  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之丰富、理论之宏大所要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构架要宏大,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虽然表现为理论问题,但本质上最终表现为一个宏大的体制机制构建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人文社会系统构建问题。这个系统由社会内部系统和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所构成。构建好这两个系统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建立科学的理论创新体制,为科学发展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的发展观,是思想不断与时俱进,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观,是有容乃大、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发展观。我们已经进入全民理论创新的时代,由过去少数精英人物进行理论创新,到全民理论创新转变,建立科学理论发展的激荡选择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实现科学发展,首先理论和文化发展上要进行新一轮思想解放,构建开放式、多元文化发展机制,繁荣我们的科学发展理论。
  2、改革陈旧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弊端,实现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构建科学的社会文明发展系统。科学发展是客观的、现实的实践过程,它不应局限于人们的思想灌输,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发展的客观化、机制化、法治化社会发展体系。没有法治、没有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的科学发展是不现实的。在政党机制上,构建公民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政党整合机制。政治上,构建自由民主、程序正义、舆论自由的社会发展机制制度;文化发展上,构建多元文化竞争机制;社会建设上,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运行机制;经济发展上,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3、革除片面的索取自然观,构建天地人合一的社会生态文明系统(或者发展机制),实现社会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与时俱进的推进社会生态文明进程。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本质是社会发展系统论,机制化、程序化、法治化,是科学发展的系统论哲学基础。是集历史、现实经验及人类改造自然发展成果之大成,是社会文明生态系统发展成果的进一步创新及升华。因此,构筑人和自然协调、有序、健康发展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求得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关系的高度和谐统一趋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路径。具体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的发展机制,构建有机的统一的动态的不断调整的人文社会发展机制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人到生态人的转变,推进天地人合一的社会生态文明进程。
  总之,建立起统一的科学的且定型的天地人合一的社会生态文明系统,实现人的发展由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生态人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使人类获得最大自由和解放,与时俱进的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发展进程,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科学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军人消费信贷的意义,以及在开展军人消费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鼓励军人消费信贷,提高军人消费水平,促进军人消费结构升级,改善军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军人;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信贷。    消费结构的升级是指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演变的过程。消费以收入为基础,增加军人可支配收入是军人消费的前提。同时引入消费信贷的概念,引导
期刊
摘 要:语音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语音的掌握还直接关系到许多其他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提高英语语音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质量;方法。    语音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语音的掌握还直接关系到许多其他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如听力理解、口语表达、词汇、语法甚至拼写等,总之,如果不了解或不能正确地使用语音知识,必然会使交际效果大
期刊
摘 要: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立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国家日益趋向于允许其直接入市流转。因此,关注的重点应转到相关制度的建设上,使集体建设用地能规范流转,把集体建设入市流转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发挥其在解决现有征地弊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最大功效。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状;立法趋势;制度建设。     一、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现状    在
期刊
英国著名学者鲁姆哈特的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 model)表明:读者的阅读能力是由三种图式来决定的,它们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指的是读者对文章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而形式图式则指的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这三种图式中,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础,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而形式图式则是调用内容的能力。三者相辅相成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经典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赔次数服从Cox过程的带干扰多险种风险模型,运用鞅方法得到了破产概率,并对Lundberg不等式作了推广。  关键词:风险过程;Cox过程;破产概率;鞅;Lundberg不等式。    1、引言  经典风险模型的一个局限性就是模型只考虑经营一种险种时的情形。由于保险公司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险种的多元化及新险种的不断开发,单险种风险模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期刊
面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现实,住房金融的经营取向宜分为短期调节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两步运行。短期目标以调节市场供求矛盾,约束房地产开发,拉动市场消费需求,提高市场购买力,消化现有空置商品房为主。远期目标则包括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升国内房地产业竞争能力,提高住房金融服务质量,推进住房金融市场化,促  进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稳健、高效运行等内容。    一、调控房地产业信用总量,约束市场扩张规模与速度   
期刊
摘 要:和谐的大学校园应当是安定团结、融洽祥和的校园,良好的校园秩序是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作为校园生活主体的学校管理者及全体师生员工应积极参与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本文提出校园安全文化的理念,将校园安全上升到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单一职能部门负责转变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更好地维护校园秩序,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途径;和谐校园。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构成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美军车辆装备体制在信息化、使用强度、车型配备及保障环境等方面所呈现的特点。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车辆装备;应用特点。    灵活型、快捷型保障体制。美国陆军于1999年将原来的战区及保障机构——“战区陆军区域司令部”转变成为“战区保障司令部”。“战区保障司令部”有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共同组成,包括1个早期进入模块、1个指挥与控制模块和1个保障力量模块(该模块式战区保障司令部的主
期刊
摘 要:随着金融电子化的不断深入,银行会计核算和结算处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无纸化、网络化对银行会计凭证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现行的银行会计凭证制度仍然保留着手工操作条件下的观念和规则,不仅严重影响了银行工作效率,也不利于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亟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进和整合。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凭证;存在缺陷;改进建议。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不断深入,银行会计核算和结算处理模式发生了
期刊
摘 要:六西格玛管理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是在客户驱动下持续改进的一种质量提升方法,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管理企业的新方式,是组织追求精细管理的一种战略。作者介绍了钢铁企业基层生产车间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的背景、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战略的组织实施方法,以及取得的质量改进效果。  关键词: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立业之本。作为莱芜钢铁集团公司1500mm热轧生产线基层生产车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