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德育理念,借助午读演讲、常态演说、语言社团等形式,让学生勇敢开口表达,爱上口才表达活动;将口才培养融入常态化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的青春成长“烙印”;整合活动内容,以灵活的评价方式,提供展示口才与自信的舞台,激励师生不断成长。
表达能力;关键能力;口才培养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G41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8)08-00-03
石碁四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学生多来自附近农村,与市区学生相比,性格比较羞涩内敛,不善表达,更缺乏自信。多年来,学校以口才培养为突破口,基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德育理念,借助多彩的校园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校期望,随着学生口才的提高,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进而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一、午读演讲,让人人都开口表达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就“每一个”的成长。我们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办学特色必须是普惠的、人人参与的。为此,学校推出了“人人都是演说家”演讲活动,在每天半小时的午读时间中,专门留出5分钟时间,按照学生学号,每天让一名学生上台演讲。
活动之初,我们的设想,每天由一名学生演讲,一名学生参与点评即可。然而,两周后,活动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追捧“,大家强烈要求延长演讲时间,并希望能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校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后,将演讲时间延长至8分钟。如今,每到中午14:02-14:10,各个班级都会传出此起彼伏的掌声。同学们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努力表达自己的心声。演讲学生或脱稿演讲意气飞扬,或手执讲稿略显紧张,而听众们则聚精会神地听,慷慨激昂地评。如此,在一个学期内,每一个学生至少有两次演讲机会,而点评则是自由表达,学生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午读演讲俨然成为了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
“人人都是演说家”借助午读这一“休闲”时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身心愉悦的表达舞台。学生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演讲机会,他们认真准备讲稿,力求能脱稿演讲、生动表达。而同学们的点评和老师的鼓励更成为学生参与演讲的动力,许多同学在演讲后都会认真反思,希望能在下一次活动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校长,如果我的孩子读书时也是您做校长就好了!”一位老师非常感慨地说道。原来,这位老师的孩子直到大学毕业时都还是不善于表达,并因此遇到很多困难。许多家长更是为“人人都是演说家”活動纷纷点赞。演讲给孩子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如今,许多孩子一改过去的羞涩内向,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善于沟通。
二、常态演说,让表达融入校园生活
“人人都是演说家”的“牛刀小试”,让学校惊喜地看到了口才培养活动的魅力和效果。借此“东风”,学校沿着“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思路,开展了更多的口才培养活动,力求使之常态化,自然地融入校园生活之中。
“国旗下讲话”可谓是学校每周一次“老生常谈”的活动。以往,这一活动的主持人和“讲话者”往往都是行政人员或轮值教师。如今,我们将口才培养融入其中,将这一活动交给学生全权“代理”。各个班级轮值,推选主持人和讲话者。负责“国旗下讲话”的班级都高度重视准备工作,同学们齐心协力准备讲稿,主持人更是提前预演,力求展示最好的自己。由此,常规的“国旗下讲话”成为孩子们每周期盼的“盛事”。主持人和讲话者精神抖擞,用流利、自信的表达展示自己和班级的风采。孩子们的讲话内容更是精彩纷呈,班级事、学校事、家庭事、国家事和世界事,真是“事事关心”,紧扣时代和社会热点,展现了青春风采。每次讲话主题新鲜、生动,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老师们赞叹不已,纷纷感慨发现了“不一样”的学生。
有了“人人都是演说家”和“国旗下讲话”的活动基础,学生的自信心“爆棚”,希望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于是,学校尝试在更多常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甚至担当主持。比如,今年的学校开放日由学生主持活动,并增加了学生演讲和师生朗诵等节目。活动当天,上千名家长到校,学生落落大方地接待家长,主持人更是侃侃而谈,颇有“大将风度”;而师生的演讲和朗诵活动更是震撼了家长。家长们纷纷表示:四中的孩子太牛了!
如今在四中,即便是日常的家长会,如果还由班主任包办,难免会被吐槽“没创意”。因为学校的大多数班主任都学会了“偷懒”,将更多的活动放手给学生组织、主持。而学生们也不负众望,主持的家长会各有特色,让家长赞口不绝:“没想到我的孩子竟然能主持一场家长会,而且还这么淡定!”
三、语言社团,用表达为青春成长“烙印”
随着表达能力的提升,许多学生对演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学校鼓励学生自主成立了演讲、辩论和经典诵读等语言类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和特长的平台,更带动了更多学生和老师参与口才培养活动的积极性。
作为校长,笔者率先参加了辩论社团,并成为了“领军人物”。而演讲社团和经典诵读社团更是邀请了具有深厚语言功底的语文老师,以及其他文科老师担当指导专家。社团师生每都会制定详细的学期计划和主题,坚持每周举行一次社团活动。每周五下午,语言类社团都会占据各个功能场室,同学们或是激昂陈词地辩论,或是抑扬顿挫地演讲,或声情并茂地诵读……语言成为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回荡在校园里。
一个初一级孩子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原来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但经过午读演讲和演讲社团的锻炼之后,我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说话也更有条理了。”“辩论,让我学会了表达,懂得了合作,锻炼了思辨能力,更让我懂得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感恩四中辩论社团!”这是一名四中毕业生的留言。孩子们从走进四中开始,便逐渐融入了校园浓厚的“表达”氛围,而难忘的社团活动更为每一个四中学子打上了青春成长的烙印,学生勇敢表达,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四、整合评价,让表达持续激励师生成长
没有评价的改革或活动往往容易无疾而终。为了更好地开展“口才培养”计划,提高活动效果,学校整合制定了灵活的评价机制。
例如,学校记录每一次“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学期根据主持人和发言人的表现,评选“学期最佳国旗下讲话主持人”和“学期国旗下讲话最佳发言人”。在语言类社团活动中,每学期评选“学期最佳口才奖”“学期最有魅力表达奖”“学期最佳辩手”等;而在“人人都是演说家”午读演讲活动中,则会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演讲台风等,组成3-4人的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学期末为“最佳演说家”颁奖。
此外,学校每学年举行一届演讲比赛。这一活动既是评价手段,也是对口才活动的学期总结。优秀选手都是经过班级初赛层层选拔,之后再参加校级比赛的角逐。同学们的演讲内容丰富,极富感染力,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间,无不展示了青春的魅力、书香的情缘、思想的睿智、论辩的深度。
借助这样的激励评价,不仅为众多的“口才达人”提供了展示自信与风采的舞台,而且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演讲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口才培养活动之中。
如今的四中,“人人都是演说家”。学校收集优秀演讲稿,编制成校本教材,并录制了校级“演说家”演讲视频,定期在学校大屏幕滚动播放。班主任每天将学生的演讲视频发至家长群,定期将演讲视频或活动信息发布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正如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口才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广东广州 51145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表达能力;关键能力;口才培养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G41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8)08-00-03
石碁四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学生多来自附近农村,与市区学生相比,性格比较羞涩内敛,不善表达,更缺乏自信。多年来,学校以口才培养为突破口,基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德育理念,借助多彩的校园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校期望,随着学生口才的提高,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进而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一、午读演讲,让人人都开口表达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就“每一个”的成长。我们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办学特色必须是普惠的、人人参与的。为此,学校推出了“人人都是演说家”演讲活动,在每天半小时的午读时间中,专门留出5分钟时间,按照学生学号,每天让一名学生上台演讲。
活动之初,我们的设想,每天由一名学生演讲,一名学生参与点评即可。然而,两周后,活动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追捧“,大家强烈要求延长演讲时间,并希望能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校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后,将演讲时间延长至8分钟。如今,每到中午14:02-14:10,各个班级都会传出此起彼伏的掌声。同学们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努力表达自己的心声。演讲学生或脱稿演讲意气飞扬,或手执讲稿略显紧张,而听众们则聚精会神地听,慷慨激昂地评。如此,在一个学期内,每一个学生至少有两次演讲机会,而点评则是自由表达,学生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午读演讲俨然成为了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
“人人都是演说家”借助午读这一“休闲”时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身心愉悦的表达舞台。学生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演讲机会,他们认真准备讲稿,力求能脱稿演讲、生动表达。而同学们的点评和老师的鼓励更成为学生参与演讲的动力,许多同学在演讲后都会认真反思,希望能在下一次活动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校长,如果我的孩子读书时也是您做校长就好了!”一位老师非常感慨地说道。原来,这位老师的孩子直到大学毕业时都还是不善于表达,并因此遇到很多困难。许多家长更是为“人人都是演说家”活動纷纷点赞。演讲给孩子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如今,许多孩子一改过去的羞涩内向,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善于沟通。
二、常态演说,让表达融入校园生活
“人人都是演说家”的“牛刀小试”,让学校惊喜地看到了口才培养活动的魅力和效果。借此“东风”,学校沿着“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思路,开展了更多的口才培养活动,力求使之常态化,自然地融入校园生活之中。
“国旗下讲话”可谓是学校每周一次“老生常谈”的活动。以往,这一活动的主持人和“讲话者”往往都是行政人员或轮值教师。如今,我们将口才培养融入其中,将这一活动交给学生全权“代理”。各个班级轮值,推选主持人和讲话者。负责“国旗下讲话”的班级都高度重视准备工作,同学们齐心协力准备讲稿,主持人更是提前预演,力求展示最好的自己。由此,常规的“国旗下讲话”成为孩子们每周期盼的“盛事”。主持人和讲话者精神抖擞,用流利、自信的表达展示自己和班级的风采。孩子们的讲话内容更是精彩纷呈,班级事、学校事、家庭事、国家事和世界事,真是“事事关心”,紧扣时代和社会热点,展现了青春风采。每次讲话主题新鲜、生动,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老师们赞叹不已,纷纷感慨发现了“不一样”的学生。
有了“人人都是演说家”和“国旗下讲话”的活动基础,学生的自信心“爆棚”,希望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于是,学校尝试在更多常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甚至担当主持。比如,今年的学校开放日由学生主持活动,并增加了学生演讲和师生朗诵等节目。活动当天,上千名家长到校,学生落落大方地接待家长,主持人更是侃侃而谈,颇有“大将风度”;而师生的演讲和朗诵活动更是震撼了家长。家长们纷纷表示:四中的孩子太牛了!
如今在四中,即便是日常的家长会,如果还由班主任包办,难免会被吐槽“没创意”。因为学校的大多数班主任都学会了“偷懒”,将更多的活动放手给学生组织、主持。而学生们也不负众望,主持的家长会各有特色,让家长赞口不绝:“没想到我的孩子竟然能主持一场家长会,而且还这么淡定!”
三、语言社团,用表达为青春成长“烙印”
随着表达能力的提升,许多学生对演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学校鼓励学生自主成立了演讲、辩论和经典诵读等语言类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和特长的平台,更带动了更多学生和老师参与口才培养活动的积极性。
作为校长,笔者率先参加了辩论社团,并成为了“领军人物”。而演讲社团和经典诵读社团更是邀请了具有深厚语言功底的语文老师,以及其他文科老师担当指导专家。社团师生每都会制定详细的学期计划和主题,坚持每周举行一次社团活动。每周五下午,语言类社团都会占据各个功能场室,同学们或是激昂陈词地辩论,或是抑扬顿挫地演讲,或声情并茂地诵读……语言成为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回荡在校园里。
一个初一级孩子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原来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但经过午读演讲和演讲社团的锻炼之后,我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说话也更有条理了。”“辩论,让我学会了表达,懂得了合作,锻炼了思辨能力,更让我懂得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感恩四中辩论社团!”这是一名四中毕业生的留言。孩子们从走进四中开始,便逐渐融入了校园浓厚的“表达”氛围,而难忘的社团活动更为每一个四中学子打上了青春成长的烙印,学生勇敢表达,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四、整合评价,让表达持续激励师生成长
没有评价的改革或活动往往容易无疾而终。为了更好地开展“口才培养”计划,提高活动效果,学校整合制定了灵活的评价机制。
例如,学校记录每一次“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学期根据主持人和发言人的表现,评选“学期最佳国旗下讲话主持人”和“学期国旗下讲话最佳发言人”。在语言类社团活动中,每学期评选“学期最佳口才奖”“学期最有魅力表达奖”“学期最佳辩手”等;而在“人人都是演说家”午读演讲活动中,则会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演讲台风等,组成3-4人的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学期末为“最佳演说家”颁奖。
此外,学校每学年举行一届演讲比赛。这一活动既是评价手段,也是对口才活动的学期总结。优秀选手都是经过班级初赛层层选拔,之后再参加校级比赛的角逐。同学们的演讲内容丰富,极富感染力,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间,无不展示了青春的魅力、书香的情缘、思想的睿智、论辩的深度。
借助这样的激励评价,不仅为众多的“口才达人”提供了展示自信与风采的舞台,而且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演讲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口才培养活动之中。
如今的四中,“人人都是演说家”。学校收集优秀演讲稿,编制成校本教材,并录制了校级“演说家”演讲视频,定期在学校大屏幕滚动播放。班主任每天将学生的演讲视频发至家长群,定期将演讲视频或活动信息发布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正如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口才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广东广州 51145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