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院内卒中17例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探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l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院内卒中的可能危险因素和机制,提高对院内卒中的防护意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老年患者院内卒中的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的可能危险因素和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7例院内卒中原发疾病分别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骨折,合并高血压、感染、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脑梗死占院内卒中58.9%,脑出血占41.1%,6例患者死亡或者自动出院,占院内卒中的35.3%。可能机制为栓塞、全脑或局部脑组织低灌注、血液学因素、原发病、感染、手术、高龄、长期卧床等因素综合引起。结论:老年患者院内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在住院期间应及时了解和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及时消除潜在的卒中危险,对预防院内卒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老年患者;院内卒中;危险因素
  院内卒中是指非卒中原因住院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国外文献报道每年院内卒中可占全部卒中人数的6.5%~15%[1],并与高危疾病密切相关,本病在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上既有院外卒中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7例老年患者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中并发脑卒中的老年患者17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梗死及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所证实,不包括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现的出血性转化。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62~87岁,中位年龄75.4岁。其中脑梗死10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死患者原始入院疾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房纤维颤动3例,原发性心律失常2例,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l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股骨骨折l例。脑出血患者入院疾病,白血病2例,髌骨骨折1例,垂体瘤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1例,肺癌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肺部感染1例,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12例,合并糖尿病6例,血脂异常者8例,17例彩色多普勒均发现颈动脉斑块。
  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均为住院期间发生偏瘫或出现嗜睡,肌力0~4级,起病时有偏身感觉与运动障碍、昏迷、失语、头晕、头痛、言语与行为异常。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时球结膜水肿,颈项强直,3小时内死亡,后经头颅CT证实。CT或MRI检查示:病变部位主要在基底节区、颞叶、额叶、小脑、脑干、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等。
  1.3 脑卒中相关因素 卒中前长期卧床12例,未卧床5例。卒中前体温≥38℃ 7例,肺部感染6例,均有咳嗽,咳痰,尿路感染5例,血白细胞≥10×109/L 8例;行抗纤维蛋白溶解治疗5例;住院后发生卒中的时间:1~10天4例,10~30天6例,30天以上7例。
  1.4 转归 脑梗死患者中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8例给予抗血小板集聚、改善脑循环等治疗。5例脑出血患者均采取降颅压、降血压等内科保守治疗。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小时内死亡,l例保守治疗。经临床救治后病情好转11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4例中,2例为脑出血患者,由于出血量大脑疝形成并终致死亡;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脑大面积梗死,自动出院2例为病情重家属放弃治疗。
  2 讨论
  院内卒中由于其发病场所的特殊性,易引起医疗纠纷。我院内卒中多见于老年且合并心脏病患者,栓塞为其主要原因。Blackler等归纳院内卒中的可能原因有:栓塞、低灌注、原发病、出血性倾向、医源性等[1]。
  2.1 栓子脱落形成栓塞:院内卒中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为栓塞。文献报道心源性栓塞在院内卒中所占的比例可达36%[2]。本组病人中有3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l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原发性心律失常,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与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相关。Framingham研究资料表明心房纤颤造成脑栓死的危险因素为正常人群的17倍,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引起脑栓塞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5倍[3]。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重要病因。当心衰得到纠正时,因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附壁血栓容易脱落,随血液循环闭塞脑血管,从而引起缺血性卒中。另外,栓子亦可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主动脉,与动脉斑块脱落有关。
  2.2 局部低灌注致脑梗死: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脑血管病者,往往合并全身性的动脉硬化,临床治疗中由于顾虑心功能状况,常限制补液量;因为经济原因而拒绝输液,本身疾病原因,胃纳差,进食、水少致使体液不够,过度降压利尿等,导致全脑或局部低灌注,脑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细胞弥漫性缺血缺氧性损伤,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2.3 血液学因素: 由于凝血功能改变,既可以引起出血性卒中,也可以引起缺血性卒中。本组病例中2例由白血病引起的脑出血,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引起出血,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肺部感染1例引起的脑出血,由于凝血功能下降纤溶活跃而引起;2例因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l例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脑梗死,则是由于红细胞增多致血液黏性过高而引起脑血栓形成。溶栓、降纤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普及,院内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2.4 脑血管病高危因素: 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12例,合并糖尿病6例,血脂异常者8例,17例彩色多普勒均发现颈动脉斑块。可见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存在,增加了发生脑卒中的发生率。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血液粘度过高也易发生脑卒中。动脉瘤,颅内肿瘤破裂出血、高龄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组1例就因垂体瘤破裂而出血。
  2.5 感染、手术及其他:本组卒中前体温≥38℃ 7例,肺部感染6例,尿路感染5例,血白细胞≥10×109/L 8例,由此推测感染亦可能增加院内卒中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有关,炎症因素能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动脉夹层分离,增加卒中的机会。本组卒中前12例长期卧床,提示长期卧床也可能是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有统计认为大约1/2院内卒中发生在手术患者或心脏病患者[4],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冠状动脉移植术等心脏手术的最严重并发症,随着各种心脏手术和颈动脉介入手术的开展,院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会也会增加。
  综合以上所述老年患者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机制多种多样,并非独立。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应增强对院内卒中的认识,密切注意观察病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对非脑卒中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医生除了注意评估患者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外,还要注意对患者脑血管系统进行检查和功能的评估,全面了解患者各方面状况。因为老年住院患者因各种疾病已使机体处于各种不良状态,血液循环及出凝血系统可能发生改变,又有可能接受了影响到出凝血及心脑血管功能的各种药物,或者要接受各种手术治疗、介入检查等,在这些不良状态下患者较院外人群更易发生卒中[5]。
  参考文献
  [1] David J.In-hospital stroke[J].The Lancet Neurology,2003,2(12):741-746
  [2] Alvaro L,Timiraos J.FreijoM,et a1.Stroke among in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hospital series[J].Cerebrovasc Dis,2003,16(4):84
  [3] 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63-268.
  [4] Blacker DJ.In-hospital stroke.Lancet Neurol,2003,2(2);741-746
  [5] 苏庆杰,袁昆雄,欧小凡,等.院内卒中21例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6,29(9):60-6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护理后产后2h、24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给予密切的临床观察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减
期刊
【摘要】 PICC技术能够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而带来的血管损害,也可以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通过规范PICC维护的护士管理、制定PICC维护操作规范和PICC维护流程、建立PICC导管的个人档案、强化PICC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等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干预维护中出现的问题,延长置管时间,积极配合患者完成了化疗治疗周期。  【关键词】 PICC;维护;体会  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之间共使用催产素引产7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经严密监护后,本组13例产妇行剖宫产结束分娩;4例产妇两天天后临产;2例产妇在监护下于一周内自然临产;其余699例产妇顺利引产,且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干
期刊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pneumonia and nursing applic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May to20122010 in our hospital32 cases of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3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病人中发生1例呼吸困难,1例声音嘶哑,2例手足抽搐,26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甲状腺/甲亢;次全切除;护
期刊
【关键词】 前列腺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跳骤停;分析  前列腺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心跳骤停1例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患者75岁,身高168厘米,体重100公斤,因进行性排尿困难5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B超示肝、胆、胰、脾正常,前列腺大。入院后予以完善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第3天在全麻下行前列腺电切术,手术顺利,手术历时1小时,术中出血月1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1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痔疮患者160 例,应用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药物治疗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6 ~ 12 d 后治愈或好转出院,无1 例死亡。结论 应用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
期刊
产后尿潴留为产科临床常见病,是指产妇产后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自行排尿,一般以产后6~8 h不能自行排尿,临床即诊断为本病。产后尿潴留多见于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可因胎先露对膀胱颈部长时间的压迫引起组织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产妇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还不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影响婴儿的早期吸吮,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因此做好产后尿潴留的防治是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有机磷中毒致多器官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21例机磷中毒致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经过综合抢救措施,18例患者分别于30-50天后,病情逐渐稳定,呼吸、循环、凝血及胃肠、肝肾功能及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及体温趋于正常,自主呼吸恢复,意识逐渐恢复,抢救成功18例,成功率85.71%,死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对其模式进行评价。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急性期者给予预见性护理且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80例脑出血急性期者作对比,即对照组;由专人对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1.25%,二者相比▲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