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的G8峰会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进展,是东道主德國及其总理默克尔的一次胜利。默克尔牢牢主导了这次G8峰会的议题,将会议的焦点始终集聚在“增长和责任”方面,而没有让诸如美俄紧张关系这样的“冲突议题”影响了峰会进程
  


   位于前东德北部波罗的海边上的滨海小镇海利根达姆,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度假胜地。一个多月前,德国警方在这里树起了一道长达12公里长的铁栅栏墙和尖锐的铁丝网,以迎接6月6日至8日在这里举行的“八国峰会”(下称G8)。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政府仅为这次峰会的安全措施耗资成本惊人,超过了1亿欧元。不过,对德国总理默克尔来说,这个投资或许是值得的。
  6月7日,峰会的次日,与会领导人在此次峰会的重点议题——气候变化上取得重大进展——八国首脑达成共识,确认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大幅减少,决定将“认真考虑”由欧盟、日本和加拿大提议的“到2050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以及全球气温升高应限制在1.5至2摄氏度内”的减排目标。与会者并一致同意将气候变化纳入到联合国框架下推进。
  这个具体的减排目标,最早是由默克尔在今年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的,并得到了欧盟的一致认同。今年适逢德国同时担任欧盟轮值国和八国峰会主席。执掌德国总理大印一年半、也是德国战后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的默克尔,一直希望借今年的八国峰会推进这一议题。
  “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个重要进展。”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八国元首工作会议结束后向媒体表示。
  此前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直持消极态度的美国布什政府,在此次峰会上态度出现微妙变化,显示出这一议题的重要性及其对国际社会压力的回应。
  同时,这也是东道主德国及其总理默克尔的一次胜利。默克尔牢牢主导了这次峰会的议题,将会议的焦点始终集聚在“增长和责任”方面,而没有让诸如美俄紧张关系这样的“冲突议题”影响G8峰会的进程。她通过对“话语权”的主导向全世界显示:这次会议是默克尔的G8,而不是布什的G8,更不是普京或布莱尔的。
  
  气候问题:美国将“认真考虑”
  
  默克尔设定的会议议题反映了绝对的欧洲特色: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无论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还是非洲贫穷国家的发展援助问题,都远远超越了一国可以解决的范围,而成为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
  欧洲国家对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走在全世界的前面,与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在峰会举行前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气候变化是德国人最关心的一个议题。在这次峰会上,默克尔想要在气候协议上有所作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说服美国。
  “气候变化已经取代伊拉克战争,成为美欧之间的根本分歧。”柏林欧洲研究院(European Academy in Berlin)主任斯达登舒特(Eckart D. Stratenschulte)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布什政府2001年执政后决定不加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在气候变暖问题上向来持怀疑态度。
  斯达登舒特并指出,只有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欧盟各国——包括美国的铁杆同盟英国在内,立场最为一致。“这个议题将欧盟统一起来。”
  “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承诺非常明确和坚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事实证明,正是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统一立场,以及来自日本和加拿大的同样立场和支持,最终迫使布什在峰会上做出让步。
  巴罗佐表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报告提供了科学的证据表明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有一些抵制。巴罗佐举例,自1999年以来,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4.8%。同期内,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却增加了15.8%。
  的确,美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对立,使这一议题成为峰会召开前舆论关注的焦点。
  出于欧洲及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上的压力,5月31日,八国集团峰会召开前的一个星期,布什忽然公开就气候问题表态,表示支持在2008年底之前建立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框架,以替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布什的“突然转折”耐人寻味。不过,在德国外交部德美合作协调员(Coordinator of German-American Cooperation)沃格特(Darsten D. Voigt)看来,布什的行动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至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主要的目的是想让美国在这次峰会上起领导作用,而非重视实质内容。
  事实上,对于布什发布的计划,欧洲普遍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争议很大。因为布什在计划中提出不是通过对政府采取强制减排措施,而是通过提供财政激励,让企业引导减排科技的研发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与默克尔提议的具体减排目标仍有很大差异。
  美国会否在这次峰会中妥协,由此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峰会开幕前,美国官员便表示,最终的峰会声明不可能包括任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限制温度升高的具体目标。
  然而,紧张的闭门谈判之后,布什最终决定做出一些让步。虽然布什仍未承诺欧洲提出的具体强制减排目标,但他至少表示愿意“认真考虑”,并同意在联合国框架下确定后京都协议。
  在默克尔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展”。欧盟主席巴罗佐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说,几个月以前,美国政府还不愿承认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引致,现在“他们已经承认了这一事实”,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巴罗佐并表示,“欧盟的领导地位(在说服布什让步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观察人士也指出,虽然峰会达成的声明是一个进展,但布什只是表示“愿意认真考虑”,美国是否愿意承诺欧盟提出的具体减排目标仍有待观察。峰会声明表示,后京都协议的谈判将从2009年开始。有关细节的进一步讨论,将在今年12月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继续。
  
  后京都议定书路径之争
  
  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出的妥协,显示出这一议题的重要性及全球舆论的影响。但同时也可能给作为世界温室气体第二大排放国的中国带来压力。
  从国际层面看,G8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这五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目的正是想通过其参与,使这些国家更好地融入现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保持现有秩序的稳定,同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取得这些国家的合作。
  《京都议定书》未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少排放义务。在这次G8峰会上,发达国家首脑均表达了将中国和印度纳入后京都协议(京都协议将于2012年到期)中的愿望。以前由于美欧之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压力还不算大。而这次G8峰会上西方国家统一了立场,矛头所向将很快对准发展中国家。
  欧盟主席巴罗佐在峰会期间数次提到,八国集团排放温室气体总量占全球的43%,但如果加上中、印、巴、南非和墨西哥这五个今年受邀的新兴经济体,这一数字达到75%。“所以,这不是欧洲变暖,而是全球变暖问题。”
  在如何对待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态度上,欧洲和美国并没有根本的分歧,均认为应该将其纳入后京都协议中。不过,在是否要求这些发展中排放大国达到欧盟的强制减排目标上,欧盟还是显出一定的灵活性。
  “我们并不是說每个国家都要达到同样的目标。”巴罗佐说。
  不过,峰会宣言表示,让消耗大部分能源、排放大部分温室气体的主要经济体同意在2008年底前确定一个具体的贡献目标,是很重要的。
  峰会召开前的6月4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发改委主任马凯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不为中国实现强制减排温室气体设立任何时间表,并认为要求中国过早、过快、过激地制定量化减排指标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6月8日,在八国领导人和受邀的五个新兴经济体国家领导人会面当天,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政府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相关议题上的立场文件》,表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方不能忽视历史责任,也不能忽视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政府并表示,发达国家应采取切实措施,完成《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按公约规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美国接受《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是一个重大转折,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减排问题上,将遭遇更大的国际压力。
  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出的妥协,显示出这一议题的重要性及对全球的影响。欧盟、日本、加拿大在这一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和坚定。
  
  不在舞台上,也不在角落里
  
  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影响与日俱增, G8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一直伴随着每次峰会的举行。
  这次峰会也不例外。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默克尔承认,许多人怀疑八国集团政府能否仅仅依靠他们自己解决主要的国际性问题,但表示“新兴经济体加入八国集团还为时过早”。
  她同时强调,保持这些新兴经济体和G8的持续对话是必要的。她希望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展开“深入和有实质意义的对话”。
  G8峰会的第二天,与会的八国领导人一致同意除维持目前的“8+5”(即八国外加中国等五个主要崛起经济体)对话模式,并将寻求将对话机制常规化。这表明,短期内,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不太可能加入G8的行列之中,从而把G8变成G13。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对G8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呈不可阻挡之势。默克尔也强调:“没有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参与,要想在诸如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进展,都是无法想象的。”
  以中国为例,除了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成为各界瞩目的中心,在非洲发展援助问题上也存在着微妙的“中国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的非洲政策取务实路线,注意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疾病防治问题上让受援国得到实惠,在提供发展援助方面也不附带任何条件,在非洲的影响力提升,这被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对其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力构成了威胁。G8的主要成员国在非洲都拥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利益,非洲丰富的能源储藏对G8国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资源。近两年,八国集团两次将非洲发展问题作为峰会的核心议题,固然是因为非洲发展问题迫在眉睫,而欧美与中国不同的非洲援助策略分歧也是重要背景。
  本届八国峰会设定的主题“增长与责任”也与中国有关。在对这个主题进行解释时,默克尔表示,所谓“责任”,很重要的一点是指迅速崛起的一些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中国,在解决世界政治经济问题过程中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一方面显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后者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升。西方必须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才能在解决国际问题上有所作为,在双边的关系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
  不过,和往年峰会有所不同的是,德国政府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再是今年的焦点。“汇率是一个‘市场议题’(market issue),”德国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及联邦总理负责G8峰会的全权代表潘芬巴赫(Pfaffenbach)在新闻吹风会上说,“这决不是我们、至少不是德国的立场,在这里把中国推到一个角落里。”
其他文献
2006年,在香港的内地股票的市场契机,在于大板块的盈利都有不错的保障,以及A股市场走出熊市步入牛市    踏入2006年以后的头几个星期,在香港的内地股票,市场走势可谓凌厉——H股指数上涨了14%;红筹指数虽略为逊色,但也涨了8%;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内的A股、B股终于走出五年来的阴霾,B股市场更可称得上是气势如虹。  我们认为,市场有如此强劲的表现,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契机。  第一个契机,是大板
期刊
尽管长期看A、B股合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至少短期内,此举要面临许多重大障碍    基于A、B股将在短期内合并的市场预期,B股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幅上升。  显而易见,在B股股价与A股还存在大幅折让的前提下,如果现在A、B股合并的话,对大部分B股来说是个绝大的利好。现在的问题是:A、B股会不会合并?如果合并的话,会在什么时候?当中存在哪些障碍?  从长远来看,B股并没有太大的存在价值,它与A股合并
期刊
“为监管立规,为发展松绑”,这一立法特征集中体现在《证券法》和《公司法》修订中    “从1月1日到1月12日,北京市已经注册了12家一人公司,平均每天一家。”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财经》介绍,“新的《公司法》实施后,市场的反应远比我们想象的迅速、热烈。”  这只是2005年金融法律修订中很具体的一个突破。  与中国上一轮金融立法的高峰——1995年相距,恰好已经历了十年。十
期刊
房价下跌、就业机会减少、通货膨胀、美元走弱等因素难以对美国消费造成很大影响,美国消费将继续走强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事实开始:亚洲的对外出口正在放缓。下图反映了亚洲对中、日、欧、美等主要出口对象的出口增长。过去两个季度里,亚洲出口持续下降。这清楚地表明,2003年-2006年间全球经济的一轮强劲扩张正在走向终结。  图表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亚洲出口的结构。仔细观察该图,你会发现日本进口需求大幅下
期刊
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都在逼迫中国及早做好准备,在坚定推进节能减排、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中国应该做更多的功课    一系列环境事件接踵而来,以至在股市格外波谲云诡的五六月之交,中国人不得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气候——这个过去谈论毕竟还不很多的主题。  从无锡的太湖蓝藻爆发,到厦门的PX化工项目被迫暂停,公众的环境觉醒和环境受损对人类的报复同时呈现。6月4日,中国正式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三天后
期刊
伟大哲人拉比希勒尔(Rabbi Hillel)曾对个人和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之间错综复杂又自相矛盾的关系做过精辟的描述。他说:“如果我不为我自己的话,那么谁为我呢?并且,如果我不为其他人的话,那么我是谁呢?同时,如果不是在现在,那么会是在什么时候呢?”这里,通过三个连续的句子,我们了解到了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社会良知和社会行为之间紧张关系的本质。  我在这里要以理性的观点,或者要特别指出,以一
期刊
中国经济渐渐冲出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樊篱,市场力量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初显雏形。但改革大业并没有完全大功告成,中国依然是一个矛盾交织的复杂转轨经济体,无形的市场力量与计划制度下行政配置资源的“看得见的(重)手”同时并存,互为制约。  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经验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几乎每一成就都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而几乎每一至今依然困扰我们的重大棘手问题,皆可追溯为计划经济时代残存的体
期刊
香港上市的中国股刚刚开始享受内地资金分流的好处,估值水平仍相当合理,海外资金对其持仓很轻,是它免受A股冲击的原因    2007年5月很明显是一个政策月。我们见到政府频频出手,希望抑制住过去两个月几乎周周创新高的中国股市。A股市场则从对政策毫无反应,转变到了过度反应,在5月30日至6月4日的四个交易日内下调将近20%。  但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H股几乎没有受到A股如此大幅度调整的影响,在5月
期刊
迄今欧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一次技术贸易壁垒正式启动    “如果遵照欧盟REACH法规,通过欧盟的进口商和制造商申请注册出口的化工品,那产权如何界定?岂不成了‘我买鞭炮,别人来放?’”;“那动辄几百万、几千万欧元的数据收集和注册费用,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如何消受?”  带着不满情绪和种种质疑,浙江省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郭斌总经理向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设的中国REACH研究中心发出了求
期刊
在未来一两个月内,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明显放缓的可能性很大    对人民币汇率而言,刚刚过去的5月颇不寻常。  首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在“五一”黄金周之后的四个星期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9次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新高。在5月这一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总共升值了0.75%。而此前的两个月中,人民币每月只升值了0.2%左右。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18日宣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每个交易日波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