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股合并存疑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e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长期看A、B股合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至少短期内,此举要面临许多重大障碍
  
  基于A、B股将在短期内合并的市场预期,B股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幅上升。
  显而易见,在B股股价与A股还存在大幅折让的前提下,如果现在A、B股合并的话,对大部分B股来说是个绝大的利好。现在的问题是:A、B股会不会合并?如果合并的话,会在什么时候?当中存在哪些障碍?
  从长远来看,B股并没有太大的存在价值,它与A股合并也是必然的选择。
  在中国股市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时,A股和B股的分工是,A股专职于吸引国内资金,而B股则用来吸引外资。但随着H股和红筹股于1993年左右出现后,特别是在金融风暴后H股大幅扩容的背景下,B股吸引外资的作用已渐趋边缘化。
  2001年,当B股市场开放给国内投资者后,投资B股的资金更是主要来源于国内。而在2002年底开始实行的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来吸引外资直接投资于A股的新制度,则可以说是B股“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在QFII实施后,A、B股的投资群几乎变得完全一致,B股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就非常薄弱了。
  另一方面,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现在这种名目繁多(A股、B股、流通股、非流通股)而价格不一的股权制度对中国股市的长期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取消B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是,现在要取消B股也有一定的障碍和一些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含B股的A股公司大部分还没有完成股改。
  在现存的108家B股上市公司中,22家没有发行A股;而在剩下的86家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当中,只有13家已经完成股改,剩下的73家则还未完成(其中很大部分还没有开始)。
  在含B股或H股的A股上市公司股改的先例中,只有A股股东能从非流通股股东手上拿到对价,而B股和H股股东是没有表决权且拿不到对价的。如果现在就合并A、B股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些新增的A股股东在股改过程中的安排。
  如果他们能参与表决和拿到对价,对非流通股股东来说,股改的成本将因流通股股东大幅增加而急速上升;反之,如果这批新增的A股股东拿不到对价的话,市场将变得非常混乱。因为到时A股股东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权,另一部分不含权,两部分在理论上的股价不应该相同,那么,在市场交易时如何鉴别它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且,即便能识别的话,既然同股不同权亦不同价,那原来把A、B合并的意义又何在呢?
  因此,上述分析可以小结如下:在这86家同时发行A、B股的企业还没有完全完成股改的情况下,现在绝不能合并A、B股。
  第二个影响A、B股合并的问题是,如何处理B股的现存外方股东。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是,把这些股东视为QFII的一份子,以同样的监管方法来管理他们。但这样做将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现在的B股外方股东来说,它们所受的外汇管制相对QFII来说宽松得多,譬如说他们在卖掉股票后,可以立即把资金汇出国外,而不受QFII规定中资金汇出的管制。因此,如果把他们统统改为QFII的话,多半不会同意。
  另一方面,对政府来说,QFII的原意是吸引海外机构投资者来投资于A股的,但现在B股的外方股东可能并不完全是机构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把他们全改为QFII,是否违背当初成立QFII的原意呢?
  最后一个影响A、B股合并过渡的,是B股现在的中方股东(主要是国内散户和一些机构)的外汇问题。
  在现存的B股安排下,国内居民是拿着手头的外汇来买B股的,而卖出后他们持有的还是外汇。但如果A、B股合并后,他们卖出手上的B股,得到的将是人民币,这就好像是在变相强制结汇。在现在人民币普遍预期升值的情况下,可能大部分居民并不会对这种安排有很大的意见,但这对央行的外汇占款压力肯定增加,可能并不是央行乐见的。
  不过,以上讲的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相对来说只是技术性的问题,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应可顺利解决。
  譬如说,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是,为现存的A股股东成立一个特别账户,在A、B股合并后,这些股东把手头上的B股卖出。
  此外,对股东的处理方式则内外有别:对内资股东,应让他们选择是否把卖股所得的人民币转为外汇;对外资股东,则应强制他们把人民币转成外汇,但也应允许他们随时把这笔资金外移。
  
  作者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
其他文献
简单地把医患矛盾归结为医院和医生的责任,是极不公正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舆论的烘托,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一个“群情激愤”的敏感话题。但是,要解决问题,还需理性的讨论和专业的研究。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不但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经常受到批评。不少国家的老百姓都抱怨他们的医疗体制浪费和昂贵。中国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既是世界共性的问题,也有自身的独特原因。  第一,每个人为健康支付的
期刊
外汇  2006年可望更多地看到指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系列、小步幅的改革措施    “破冰之举”    在中国外汇制度史上,2005年无疑值得浓墨重彩。由此开始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在2006年乃至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断得到持续和深化。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一次性从8.27
期刊
股改仍在“过大关”    从2005年5月初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了八个多月;深沪两市1375家上市公司中,已有43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试点方案, 最新平均对价为每10股送3.2股。  从表面看,每星期几乎都有十几家上市公司公布试点方案,方案的通过率也比较高,改革正在稳步进行。然而,股权分置改革的争议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进入2006年之后,真正的挑战并未消失。  中国证监会去年4月29日发布
期刊
关于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严复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说,是“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或者用李鸿章的说法,中国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往日的“中央之国”变成了“东亚病夫”,这一冲击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自然是巨大的。  国难频仍、八方风雨之际,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开始了“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李泽厚),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转型”(汪丁丁)。而这变奏与转型所指向的,乃是经由“历史三
期刊
外资入股持续升温,可以看做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前的热身    进入2006年以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丝毫没有减速:1月4日,日本最大的金融集团三菱东京UFJ银行表示有意入股中国银行部分股份;1月10日,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与宁波市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春节前后,广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广东发展银行重组方案,如果获得政策突破,花旗将持有广发行40%的股份。  这一切,正是2005年
期刊
无论国家权力的自我重构还是民间维权,2005年都指向一个方向,即限制权力,保障权利,尊重民意。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    回顾2005年,尤其是将其置于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生效,至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生效这样一个稍长的时间段中思考,应不难发现,通过法治话语改造权力,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的支持,正在成为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
期刊
温伯格自1981年起担任里根政府的国防部长,1987年因“伊朗门”事件曝光辞职,从此淡出聚光灯下。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他曾因早年出任管理与预算署署长之时大幅削减政府预算而获有“剃刀”之称,亦因主持美国和平时期最大的军费扩张而被称为“长杓”——意指不分青红皂白四处散财;他主张美国军队应当不断扩充军力,却同样坚决地反对动用武力;他反对向伊朗出售武器,却终因里根政府“伊朗门”丑闻而蒙羞。  
期刊
2006年1月19日,山西省长治市原人大常会会副主任夫妇被杀案由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终结,被告人小保姆樊建青一审被判处死刑。  2004年4月3日凌晨,长治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某及其妻子焦某被人杀死在家中,保姆樊建青也遭捆绑,口中被塞口罩昏厥在地。警方侦查后,将犯罪嫌疑锁定为樊建青,经过询问,樊最终承认了杀人事实。  案件破获后,长治市中级法院依法审理此案,于2005年7月21日及8月19日先
期刊
体制问题要靠改革解决,而结构调整则应该主要由市场机制自主完成。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利于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不是试图用行政手段直接解决结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共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2006年,在香港的内地股票的市场契机,在于大板块的盈利都有不错的保障,以及A股市场走出熊市步入牛市    踏入2006年以后的头几个星期,在香港的内地股票,市场走势可谓凌厉——H股指数上涨了14%;红筹指数虽略为逊色,但也涨了8%;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内的A股、B股终于走出五年来的阴霾,B股市场更可称得上是气势如虹。  我们认为,市场有如此强劲的表现,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契机。  第一个契机,是大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