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机会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在香港的内地股票的市场契机,在于大板块的盈利都有不错的保障,以及A股市场走出熊市步入牛市
  
  踏入2006年以后的头几个星期,在香港的内地股票,市场走势可谓凌厉——H股指数上涨了14%;红筹指数虽略为逊色,但也涨了8%;更让人高兴的是,国内的A股、B股终于走出五年来的阴霾,B股市场更可称得上是气势如虹。
  我们认为,市场有如此强劲的表现,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契机。
  第一个契机,是大板块的盈利在2006年都有不错的保障。
  对于在香港上市的内地股票来说,能源、电信和金融三大板块占了总市值的80%多,只要它们的盈利没有重大倒退,整个市场的盈利就有一定保障。
  首先,能源股在高油价的支持下会继续得到投资者追捧。
  虽然从全年看,我们认为高油价对能源股会是“双刃剑”——如果油价持续走高,“暴利税”就极有可能出台,从而对上游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但最起码在政策落实前,能源股业绩仍会比2005年同期有相当大增长。
  如我们在上期所述,2006年的金融板块,特别是保险股,会继续有出色表现,成为股市的领头羊。
  保险公司将继续受益于随城市化进程而发展的巨大需求,同时,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的推出及A股市场在五年熊市之后进入牛市,对中国的保险公司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保险公司可以因此避免单一市场及投资产品匮乏的风险,在国内外市场中寻求更优质的回报。
  从银行股来讲,我们认为外资对中型银行的并购将紧紧抓住投资者的注意力。很显然,2006年大家对外资并购的注重点已经不会在“谁会买谁”,而是“谁会买谁多少”。
  对于大型国有银行来说,外资不可能控股;但对中小型银行来说,国家就未必需要占大头。
  虽然现在的规定是单一外资股东在银行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但我们认为,2006年可能是突破这一上限的最佳时机。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营困难的中小型银行,通过外资的介入,使它们走出困境,也许是其最好的出路。
  如果外资在控股权方面能有突破,那么从技术转让、人员培训到开发产品,其积极性与现在相比,都会变得不可同日而语。
  为能取得控股权,外资将会付出比现在更高的代价,这对整个银行股板块估值的提升都会有帮助。
  至于电信股板块,我们在上期曾有所阐述。
  3G牌照在2006年上半年发出的可能性正与日俱增,这会让沉寂两年的电信股重成市场焦点。无论运营商如何安排,电信设备商和服务商都将受益于行业因3G而起的资本支出的增加。
  2006年市场的第二个契机,我们认为,是A股市场走出熊市,步入牛市。
  A股经过漫长的熊市,过去的估值体系被彻底推翻,以致于绝大部分国内投资者面对的最大困惑,就是A股到底值多少钱。
  我们认为,现在的A股估值已趋向合理。A股2006年的市盈率大约在14-15倍左右,相对于H股11倍的市盈率,大约有25%-30%的溢价。
  但我们要记住,H股中,油股占了大头,而油股因为是周期性股票,其市盈率是相对偏低的。
  同时,A股投资者的流动性和选择性都要比H股投资者小很多,特别是像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在H股市场上是不存在的,所以,A股应该比H股有少许溢价。
  政府正在积极准备对外资投资A股的进一步开放。除了现有的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机构会得到更多额度,近期,还有希望出台新的政策规定,以降低QFII的门坎,缩短资金锁定的期限,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者。
  更有意义的是,在2006年年初出台的关于策略投资者的规定——如果愿意买超过10%的股权,同时被锁定三年不流通,那么,策略投资者可以绕过QFII额度的限制,直接进入A股市场。
  此举能够达到两个目的:其一,可以防止股改后大量股票流入二级市场;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开辟一条途径,让有心的策略投资者或金融投资者,以正常手段进行对公司的收购,同时也能帮助A股重新做价值定位。
  我们认为,如果监管层能在短期内下定决心恢复新股上市,就一定能吸引大批持币待购的新资金入场,使A股市场恢复一个正常市场应有的功能,从而带来真正的牛市。
其他文献
房地产  经济学家预言的“泡沫破裂”也许已成过去,但仍需经历痛苦的吸收,2006年远非乐观的一年    从年初的房价每月飙升10%、3000人排队月余而难求一房,到年末的房价连续跌停、业主与开发商大打“退房官司”,上海的楼市几乎在戏剧般的大起大落中告别2005年,迎来前景迷茫的新年。  新年元旦刚过,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顾云昌抢先发布了他的最新预计:2006年全国房价涨幅为8%,上海房价涨幅为9
期刊
简单地把医患矛盾归结为医院和医生的责任,是极不公正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舆论的烘托,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一个“群情激愤”的敏感话题。但是,要解决问题,还需理性的讨论和专业的研究。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不但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经常受到批评。不少国家的老百姓都抱怨他们的医疗体制浪费和昂贵。中国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既是世界共性的问题,也有自身的独特原因。  第一,每个人为健康支付的
期刊
外汇  2006年可望更多地看到指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系列、小步幅的改革措施    “破冰之举”    在中国外汇制度史上,2005年无疑值得浓墨重彩。由此开始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在2006年乃至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断得到持续和深化。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一次性从8.27
期刊
股改仍在“过大关”    从2005年5月初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了八个多月;深沪两市1375家上市公司中,已有43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试点方案, 最新平均对价为每10股送3.2股。  从表面看,每星期几乎都有十几家上市公司公布试点方案,方案的通过率也比较高,改革正在稳步进行。然而,股权分置改革的争议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进入2006年之后,真正的挑战并未消失。  中国证监会去年4月29日发布
期刊
关于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严复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说,是“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或者用李鸿章的说法,中国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往日的“中央之国”变成了“东亚病夫”,这一冲击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自然是巨大的。  国难频仍、八方风雨之际,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开始了“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李泽厚),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转型”(汪丁丁)。而这变奏与转型所指向的,乃是经由“历史三
期刊
外资入股持续升温,可以看做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前的热身    进入2006年以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丝毫没有减速:1月4日,日本最大的金融集团三菱东京UFJ银行表示有意入股中国银行部分股份;1月10日,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与宁波市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春节前后,广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广东发展银行重组方案,如果获得政策突破,花旗将持有广发行40%的股份。  这一切,正是2005年
期刊
无论国家权力的自我重构还是民间维权,2005年都指向一个方向,即限制权力,保障权利,尊重民意。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    回顾2005年,尤其是将其置于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生效,至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生效这样一个稍长的时间段中思考,应不难发现,通过法治话语改造权力,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的支持,正在成为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
期刊
温伯格自1981年起担任里根政府的国防部长,1987年因“伊朗门”事件曝光辞职,从此淡出聚光灯下。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他曾因早年出任管理与预算署署长之时大幅削减政府预算而获有“剃刀”之称,亦因主持美国和平时期最大的军费扩张而被称为“长杓”——意指不分青红皂白四处散财;他主张美国军队应当不断扩充军力,却同样坚决地反对动用武力;他反对向伊朗出售武器,却终因里根政府“伊朗门”丑闻而蒙羞。  
期刊
2006年1月19日,山西省长治市原人大常会会副主任夫妇被杀案由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终结,被告人小保姆樊建青一审被判处死刑。  2004年4月3日凌晨,长治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某及其妻子焦某被人杀死在家中,保姆樊建青也遭捆绑,口中被塞口罩昏厥在地。警方侦查后,将犯罪嫌疑锁定为樊建青,经过询问,樊最终承认了杀人事实。  案件破获后,长治市中级法院依法审理此案,于2005年7月21日及8月19日先
期刊
体制问题要靠改革解决,而结构调整则应该主要由市场机制自主完成。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利于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不是试图用行政手段直接解决结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共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