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提高听话、说话的作文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他们去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其个性。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会不会因为兴趣而读书,喜不喜欢找一些好书看,重不重视阅读这都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习惯,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那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1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老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才华出众的心理反映,从而起到在无形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
1.2多表扬、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1.3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的优越性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一些如:故事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心得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
2.“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学生对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2.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了解人类、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老师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能力。
2.2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虑的阅读方法。它们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老师在指导学生精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貌。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化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4摘抄评价法。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这样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和读后感。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进行快乐阅读。
3.1开发图书馆。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课到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邀游知识的好场所。
3.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每个学生把个人图书存放于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书库设于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和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每周划出一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及指导。
3.4优化读书环境。在明亮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曲优雅的乐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其乐融融。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朝着这些方向努力,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语文教育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8-04-12
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会不会因为兴趣而读书,喜不喜欢找一些好书看,重不重视阅读这都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习惯,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那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1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老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才华出众的心理反映,从而起到在无形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
1.2多表扬、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1.3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的优越性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一些如:故事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心得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
2.“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学生对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2.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了解人类、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老师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以培养摘录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能力。
2.2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虑的阅读方法。它们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老师在指导学生精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貌。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化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4摘抄评价法。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这样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和读后感。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进行快乐阅读。
3.1开发图书馆。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课到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邀游知识的好场所。
3.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每个学生把个人图书存放于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书库设于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和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每周划出一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及指导。
3.4优化读书环境。在明亮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曲优雅的乐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其乐融融。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朝着这些方向努力,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语文教育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0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