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使议论文论点突出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ongj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作文中,考生写议论文的非常之多,然而能将议论文写得规范而又符合其文体特征的就为数不多了。原因之一,有不少考生在论证中不知如何对论据进行分析,错误地以为摆几个事例,引用几句名言就是论证,结果使得论据和论点如油水分离,毫无合力,因而论据也就没有了论证论点的力量。
  议论文中的论据有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在使用论据之时,应该对论据作点分析,使之更好地证明论点。
  就事例论据而言,对论据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画龙点睛式。例如: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他一点一点的写作,带给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武用他一点一点的坚持,带给我们北海朔风中高尚的形象;开普勒用他一点一点的计算,为我们揭示了行星运行亘古的真谛。
  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成功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在人生中竖立的高高的塔,基石实际是小小的石块。但是他们不懈地积累石块,于是一块块的小石子,也能筑就他们的丰碑。
  (2010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那一“点”,那无数“点”》)
  这段文字,先叙述了三个名人事例,然后对这些事例作了归纳分析,这分析就是画龙点睛式。
  其次是叙析交融式。例如: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巴山楚水凄凉地”长达二十三年。这是多么巨大的痛苦!可他没有消极沉沦,而是豪放地唱出了处于社会之秋的自勉之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是这种对人生的珍视使他明白,在困境要耐得住寂寞。于是他开始像屈原写《楚辞》一样,用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改写当地民歌。
  (2007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一步与一生》)
  这段文字一边叙述一边进行分析,属于叙析交融式。
  此外,还有假设反推式。例如:
  尽其才而添之香。“诸葛孔明,神人也。”一句赞叹与三顾茅庐的坚持,刘备请出了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诸葛孔明。在一场场战斗中,他用智慧与计谋为刘备开拓出了能够三分天下的势力。而后,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种种佳话随时间而流转于世人之口,每当听到关于他的佳话,亦感慨是尽其才而添之芳香四溢。如果他没有出世还在草庐的话,最终也只是好为《梁父吟》的隐者,何谈那些流传于世的佳话。
  (2010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尽其才而添之香》)
  这段文字先概叙事例,然后,用假设从反面推理的方法谈看法,进行分析,这是假设反推式。
  这种方法,在我们所学课文中也有运用。如苏洵的《六国论》,在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后,接着,用假设从反面进行推理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以上这几种方法,同学们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倘若能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品味、多练习,未尝不能熟练运用。
  议论文中的分析,不光是指对事例论据的分析,也包括对道理论据的分析,例如: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的心中,有着一股强大的毅力,促使他们顽强地与不幸进行斗争,从而最终取得胜利,获得幸福。而弱者,由于缺乏这种毅力,才会被压下万丈深渊而无法脱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顶住它!当它向你认输,你的毅力也就更加坚强了。
  这段文字,第一句是巴尔扎克的名言,接下来的是对这句名言的分析议论。
  不管是事例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写作时,同学们只需掌握一条原则,那就是运用论据时要有点分析,使论据和论点发生有机的联系,最终使论点更鲜明、更突出。
其他文献
四幕话剧《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该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历来为人称道。尤其是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内涵。  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辞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
期刊
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背诵古诗时先要求做到读准字音,掌握好停顿,然后体会一下朗读时的重音,反复读几次,直到顺口。背诵要把高声朗读和默看结合起来。大声地把要背诵的古诗读出来,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味,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来记忆。默看就是一边思考诗
期刊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农村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所以作文成为农村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尽管语文老师掌握了丰富的写作教学理论和大量的写作教学方法,但一搬到课堂上来似乎就起不了作用。尽管学生手上也有作文选、作文辅导和作文报等各种作文资料,但他们的作文水平还是无法提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为水平,教师必须先分析学生的作文基础和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制约
期刊
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自主性学习能力,首先要更新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  学生的学习既受外部动机的影响,也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自主性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动机。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
期刊
搭配不当是高考语病考查的重点,综合十年来的高考试题发现搭配不当考查的角度很典型,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掌握辨析和修改此类语病的技巧。搭配不当的毛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一、抓句子主干  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从下面几组关系考虑各成分之间的搭配。  1.主语和谓语搭配:由于主语或谓语较长,或含有并列成分,或偷换了主语等,会导致主谓搭配不当。如:  (1)(2010·山东卷)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
期刊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风采,新课程要求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得,那是最难忘怀的东西,也是终生受益的,我们做老师的要放手发动学生,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在自主体验,自主尝试中去获得新知,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转化老师自己的角色  打
期刊
教无定法,教而有法。如何去有效利用课堂几十分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探究更可能启迪智慧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式方法,学到对自身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再学习的技能,是语文老师应该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去引导和办好的事情。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作为语文老师,无论你上了多少年的语文课,我认为,学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认真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
期刊
语文本身是美丽的,但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高三语文渐渐远离了曼妙的文字、诗意的氛围、灵魂的享受,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机械的劳作。在日复一日的讲、练、评中,审美疲劳慢慢产生,各个考点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同时,语文知识庞杂、见效慢的特点又让许多同学在枯燥的备考中渐渐失去兴趣、丧失斗志。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有语文学习的热情,稳步提升成绩?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一、给学生兴趣与信心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文之思也……其思理之致乎。”刘勰用形象的语言说明精巧的构思取决于丰富的联想,没有联想就没有艺术。运用联想 ,不仅能使学生思路开阔,还能使学生的作文快速成文。注重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可望使学生逐步达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理想境界。下面教你几招快速构思成文的联想方法。  1.性质联想。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分析所写对象的类属、性质、特点。在《说谨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提出“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为了实现语文课程这一开放性的要求,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努力。  首先,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多角度开放。第一,课程内容的自由选择,讲读哪一篇,自读哪一篇,不学哪一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实际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