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注生命:真语文的应有内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苏派的于永正,浙派的王崧舟和京派的窦桂梅都曾执教过。笔者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试着对同课异构的课例进行比照,试图找出不同名师派别之间相通或传承之处,以给予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育理念的追求一点启示。
  [关键词]真语文;同课异构;眷注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80-01
  一、执教课例简述
  苏派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在“重感悟”方面极富特色,在阅读中“积累、迁移、感悟”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在读中获得了学习语文的独特生命体验;京派窦桂梅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提取文本的信息并学会透过文本思考,同时补充大量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以渗透并丰盈学生的生命体验;浙派王崧舟老师扣动学生的心神在园中栖居,又诗意般向学生展现这座万园之园的“灰飞烟灭”。这样的教材解读正是诗意的跌宕,这座美得让人流连,碎的让人窒息的万园之园就是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铭刻,在学生的生命深处驻留了。
  二、教学案例的实践与比照
  1.于永正:在“五重”导读中感悟生命
  于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如在“众星拱月”一词的解读中,在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此获得了语文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情感升华的双重生命体验。“假如圆明园没有被烧为灰烬,你读书的心情是怎样的?”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迁移,把自己对于圆明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具体的一句一段中读出来。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悟,学生走进文字背后隐含的课文情境之中,文本的内容也已经浸润到学生的生命体验之中。
  2.窦桂梅:在主题拓展中丰富生命
  窦老师紧紧围绕“有人说往日圆明园的价值不可估量,原因何在?”这一主题,充分拓展:面积之“大”——丰富学生的生命阅历;景点之“多”——把美景渗透到学生的生命视野之中;评价之“高”——丰盈着学生的生命感悟。窦老师拓展补充了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是458.9公顷,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圆明园面积之大价值之大有了深刻的印象。“圆明园景点何止20处?”窦老师让学生了解景点“多”, 由此一步步把圆明园的美景渗透到学生的视野中去,学生自然地获得美的生命体验。
  3.王崧舟:在诗意引导中享受生命
  从“园”满无缺到烟消“园”散,从诗意的欣赏到诗意的思考。王老师借助“为什么称圆明园为万园之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站在生命的高度进行层层深入思考。教师连续出示圆明园烧毁前的珍贵图片,当学生還沉浸在圆明园烧毁前的奇异美景和雄伟建筑之中时,王老师来了一段深情的告白,这样的一个园子由圆满无缺到烟消云散,由万园之园到一片废墟,学生的情感也遇到一次深深的碰撞。这样跌宕起伏的充满诗意的课堂,怎能不激荡起学生生命最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启示
  1.眷注生命语文的“本位”,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
  “儿童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特定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小学”这么一种学业水平,更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应当更多地去追寻儿童的生命体验,莫让童心消逝在成人的思维之中。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并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关照儿童的阅读感悟并眷注儿童的阅读素养,关心儿童的问题探究并注重提升儿童的思维品质。这样的课堂使得儿童能够在课堂上诗意的对话,这无疑是眷注儿童语文的生命课堂。
  2.眷注生命语文的“本色”,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更是儿童生命成长历程中获取信息、与人交流的工具,这就需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适度地渗透儿童的生命体验。如窦桂梅老师的主题语文,与一般语文课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既遵循咬文嚼字的传统语文经验,又从儿童知识经验的角度结合运用现代文本解读方法进行人文情感熏陶,以主题式的结构框架多线并行而达到融合贯通、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生命体验和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3.眷注生命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是生命语文
  三位名师的课堂虽然是同课异构但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于永正老师的“五重导读”、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拓展”、王崧舟老师的“诗意引导”,他们最终的教学归宿都是“眷注儿童生命的语文”,这便指引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方向。所以,眷注儿童生命的语文理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内蕴。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阅读教学走向真实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将批注式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习作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引领学生在文本世界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文本;文字;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
儿童诗是儿童言语与精神的美丽栖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曾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的确,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儿童诗创作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  一、缘起:一次儿童诗接龙的尝试  周二,我将教学沙白的小诗《秋》。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雅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佳篇。可一节
[摘 要]针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说话,畏惧交际的情况,语文教学应立足口语交际课,进行系统训练,切实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立足课堂;实物图画;实践活动;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95-02  许多农村小学生害怕说话,畏惧交际,面对交际情境能躲就躲,缺乏应对的自信。然而农村小学生和城市
[摘 要]随着国内外教学交流的深入,西方“体验式”的教学,尤其是以教育戏剧为代表的教学策略正逐步走进国内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教育戏剧,应让学生明确其内涵与目的,并落实戏剧化课堂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从而开创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戏剧;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8-01  教育戏剧的
[摘 要]《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及其可贵精神,引申为宋庆龄高贵的人格品质。在“活动单”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关键词]樟树 人格 蓬蓬勃勃 伟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69  【设计理念】 
[摘 要]与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海滨老师同课异构《草船借箭》,课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老师的课注重一课一得。他将“关联”做足,做透,让学生关联着看,关联着想,关联着找,关联着读,引领学生通过触摸诸葛亮的思维去认识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确实是教学生需要的语文。  [关键词]关联;思维;阅读;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选编该篇课文的初衷,与课文构成一个整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课后习题,迅速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渐进的朗读训练,展开多样的字词教学,创设有趣的说写环境,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课后习题“大有作为”。  [关键词]课后习题;字词教学;说写环境;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高度,就必须要对教材有精准的定位和个性化的解读;要有科学恰当的切入,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扎实而充分的教学活动;要有适度的拓展,就必须拓宽语文的视野,从课堂走向广阔的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取;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63-02  区域刚刚进行了一场青年教师的教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不少语文课堂上出现了热闹的场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课改角度来看,这种课堂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给学生思想松绑的作用。但是,学生只忙着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对别人发言、对文本的仔细倾听,而“趁机作乱”的也不在少数,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这热闹背后被忽视的“倾听”值得每一个语
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获得了发展。因此,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换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师生对话,使学生在感性思维与理性教学的碰撞中身心得到发展。要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斩获,必须要遵守童真、童趣的年龄特征,通过改善外在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师生之间通过情感沟通,增进课堂交流,满足学生的认识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