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语交际课出发,让孩子们敢于说话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说话,畏惧交际的情况,语文教学应立足口语交际课,进行系统训练,切实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立足课堂;实物图画;实践活动;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95-02
  许多农村小学生害怕说话,畏惧交际,面对交际情境能躲就躲,缺乏应对的自信。然而农村小学生和城市的孩子面对的是同样的现实——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最基本最快捷的传递方式就是口语交际,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各个学段阶段性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如何立足口语交际课堂,进行系统训练,切实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呢?我们觉得可以从情境创设着手,利用情境激发兴趣,因时因地指导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
  一、实物引导,激发兴趣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二年级的一个口语练习的内容是“说说你熟悉的一种水果”。上课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带自己喜欢的水果来学校,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拿出实物:滚圆的西瓜、又大又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子、弯弯的香蕉、心形的桃子……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先看一看水果的颜色、形状,互相说一说。因为实物在手,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所见。我借助课件,出示了一组扩展性的句子,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如:“我喜欢吃西瓜,西瓜( )的,像( )。它的外皮是( )色的,看上去又像( )。”仿照着这样的句式,单是看着水果的外形,许多小朋友就能说上好几句通顺的话了。接着,我请孩子们去掉果皮咬一口尝一尝,说说感受。学生们都非常兴奋,说话时很积极,想象得也更形象了。课后,平时很害羞的小女孩雯雯还特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今天我带来的苹果是我们家苹果中最漂亮的。”看着她灿烂的笑颜,我感受到了她参与交际的信心,完成交际的开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会有更多孩子获得参与交际的成功感的。
  二、图画引领,拓展深化
  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多数都配有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与口语交际的话题紧密相关,是话题内容、形式的一种形象的呈现方式,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引领。六年级第一单元学完一组爱国主义的课文后,安排了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口语训练题,题目下面配了几幅少数民族人民活动的插图。学生一开始对少数民族的印象只停留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上,只停留在枯燥的文字介绍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不同民族的服饰,精彩纷呈的活动,学生纷纷来了精神。我顺势播放了一些简短的视频,在欢快的竹竿舞、孔雀舞,激烈的摔跤、赛马,巍峨的布达拉宫……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了一个个缤纷的世界,介绍起相关民族的知识不再是有气无力,听的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兴高采烈,有的还兴奋地举手补充,希望呈现该民族更完整的风貌。课后,孩子们依然执着,纷纷上网查找资料,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我顺势利导,又接着举办了一个名为“看我五彩民族文化”的介绍会,孩子们兴致很高,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多彩,话题更是五花八门:“马背上的民族”、“盛大的丰年祭”、“神秘的纳西人”……
  三、组织活动,多样实践
  孩子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玩”,因为玩是儿童生活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学生“玩”的有趣活动,如班队活动、拔河比赛、故事会及各种小竞赛等,让他们在一个愉快的活动中自然交际,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活动之后,当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时,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学生会兴趣盎然,觉得可说的内容很多,而不是平时那种觉得无话可谈的状态。这时,教师及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说话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比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很多学生都迷上了水浒故事。而那一单元的口语训练项目正好是读、讲水浒故事。上课之前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的故事多读几遍,联系自己看的电视剧,两相作比较,感受编剧对故事的再创作。后来我在班级开展了“我是水浒故事王”的比赛活动,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踊跃发言。机智勇敢的武松、神机妙算的吴用、重情重义的柴进、性格豪爽的鲁智深……一个个梁山好汉的故事被学生们娓娓道来。比赛结束后我让学生说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为什么平时不愿说话的也敢讲故事了,为什么自己会讲得如此精彩。我还请获得“水浒故事王”称号的同学介绍自己能把故事讲得生动的原因,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我又相机引导学生今后要做“有心人”,要多读书,储存知识,要细心观察,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用自己的“摄像机”拍摄下来,储存在头脑的“仓库”里,让它们成为今后与人交流的重要素材。
  四、联系实际,提高能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切切实实地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才可以真真正正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学会请教》这一課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请教,只有在自己经过努力思考,确实不能解决问题时请教才是应该的。接着学习课本上提到的三个情境,学生通过模拟练习,自主评议,明确了请教别人的注意点:请教时首先要有礼貌,让别人愿意帮助你;其次要说清楚请教的内容,让别人知道怎样帮助你。继而我让学生就自己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展开请教,同学们或请教身边的小老师,或请教我这个大老师,气氛非常活跃。因为是自己身上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大家都觉得有话说,又因为注意了请教时的礼貌用语,请教的成功率很高。更有学生向我表示:平时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科学难题,也不敢去问科学老师,现在他们决定了,有疑惑就要去把它解决,下课后就去请教科学老师。相信只要自己有礼貌,说清楚问题,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的。
  当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在立足口语交际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生活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训练,只有经过如此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让我们齐努力,立足口语交际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让每一个孩子都大胆说话。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中原,林祥主编.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该文获得盐城市教育学会2014年度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年级是小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开端,但小学生却不太适应小学课堂生活。为了做好小幼课堂教学衔接,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结合儿童生活,以便让课堂演绎生活精彩,具体策略如下:联系生活情境,渗透方法指导;设计多样活动,激发参与兴趣;拓展生活思维,培养学习习惯。  [关键词]统编教材;生活情境;多样活动;生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的语言经历体验感知、深入联系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深度开垦中唤醒他们的言语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出链接生活,借助原始经验深入理解,借助丰富资源补充印证,借助统整把握强化认识,借助实践练笔读写统一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链接生活;多维拓展;强化联系;模仿创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目前,本该充满感情与活力的语文课堂被一味地寻找答案所取代,显得机械、枯燥。这样,使学生的语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理解、赏析语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感;语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13-02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单篇教学的效益终究有限,需要借助整合的视角关注文本教学价值点。教师应该准确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明晰编者在同一册教材中编选同一个诗人不同作品的真正用意,从而树立以整体关照的视角和统整联系的方式展开教学的意识,为学生构建一个以诗人为核心主题的教学内容,实现对教学资源、课程内容的开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出紧扣节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文本探究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学习新课  (过渡语)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你们晚饭后去游玩我们中宁政府大楼前的人民广场,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人很多、很热闹,五颜六色的彩灯非常亮)是啊!一到晚上,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亮了起来,下面老师和你们再到夜晚的北京去游赏
[摘 要]特级教师姜树华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体现了说理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在课堂上,姜老师通过聚焦语言、突显朗读、引导思考和渗透学法等途径,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了文本的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体特点;阅读策略;言意共长;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13-01  特级教师姜树华老
[摘 要]神话故事是文化的源头,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重要资源。把握好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就能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文化熏陶。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炼,梳理故事情节;通过想象,感知人物形象;通过练笔,对照不同版本;通过拓展,丰富阅读积累。  [关键词]中年级;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71-01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之美。因此,教师要用美的眼光解读教材,寻找教师专业的感觉;用美的眼光审视自己,提炼教师的专业生活;用美的眼光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点亮教师的专业智慧。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才会得到快速发展。  [关键词]专业发展;解读教材;教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阅读教学走向真实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将批注式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习作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引领学生在文本世界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文本;文字;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
儿童诗是儿童言语与精神的美丽栖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曾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的确,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儿童诗创作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  一、缘起:一次儿童诗接龙的尝试  周二,我将教学沙白的小诗《秋》。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雅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佳篇。可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