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进行师生互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形成技术促进身心健康的过程。本文以问题为基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合作学习为手段,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加强课后实践,拓宽自主探索思路;以探究为方式,体现主体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問题;合作;探究
一、以问题为基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问题是研究的开始。然而问题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在生活中得以解决。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生动的生活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实际应用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与联系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习成果的积极迁移。
1.创设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第几》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吃完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是不饱,直到他吃完了第五个烧饼才吃饱了。于是,他叹口气说:“哎,早知道,我一开始就应该吃第五个烧饼呀!”听完故事,学生都乐了。有的学生说:“这个人太笨了。”还有的学生说:“他想得太简单了。”这时,我及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跟这个吃烧饼的人说吗?”有的学生说:“只吃第五个烧饼,其实你吃的还是一个,是吃不饱的。”还有的学生说:“第五和五个意思是不一样的。”
2.联系生活,寻找数学问题。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每讲一节课,我都会尝试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能到生活中找到它吗?如学习角的认识时,让学生找找教室、自己的周围有角吗?又如认识完人民币,回家帮妈妈买东西,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3.根据需要,巧设数学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做一个有心人。
二、以合作为手段,促进学生相互交流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一点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学习中,教师也在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以期在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加强课后实践,拓宽自主探索思路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偶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所有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为0或5,由此可以看出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知识比较碎,不易短时间掌握牢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分组到停车场调查一下机动车辆的牌号,观察哪些车牌号能被2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5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3整除,然后列成一张汇报表,在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合作交流,看看可以发现哪些新知识。通过这一课后实践活动,同学们既可以发现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又能发现能被4整除数的特征,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路,使学生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课后实践活动培养了自主探索能力。
四、以探究为方式,体现主体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探究的形式可分为学生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探究等。
1.探究的方法:
(1)教师示范教会学生探索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很想自己去探究知识规律,但有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去发现。为此需要教师示范,教会学生探究的初步方法。教师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精选一个或几个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习内容作为范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或探索,弄清其来龙去脉,并在探究过程中,教给学生诸如搜集数据、观察现象、使用仪器、抽象概括等方法。
(2)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索。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为此,我们经常让学生凭借数学现实去探索知识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通过自己亲历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同时经过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把外显和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朦胧模糊的各种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学探求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的艺术水平。更加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的地位和和谐的交流。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营造出自由、民主、和谐、创新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圣权.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学习方式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47-49.
[2]舒远新.从生活出发自主探索形成概念——对两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2,35:67.
[3]毛红梅.就“自主探索”浅谈小学数学优秀课例的分析与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08:39.
[4]应淑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7:137-140.
[5]谭兆亮.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J].考试周刊,2009,49:75-76.
【关键词】小学数学;問题;合作;探究
一、以问题为基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问题是研究的开始。然而问题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在生活中得以解决。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生动的生活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实际应用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与联系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习成果的积极迁移。
1.创设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第几》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吃完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是不饱,直到他吃完了第五个烧饼才吃饱了。于是,他叹口气说:“哎,早知道,我一开始就应该吃第五个烧饼呀!”听完故事,学生都乐了。有的学生说:“这个人太笨了。”还有的学生说:“他想得太简单了。”这时,我及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跟这个吃烧饼的人说吗?”有的学生说:“只吃第五个烧饼,其实你吃的还是一个,是吃不饱的。”还有的学生说:“第五和五个意思是不一样的。”
2.联系生活,寻找数学问题。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每讲一节课,我都会尝试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能到生活中找到它吗?如学习角的认识时,让学生找找教室、自己的周围有角吗?又如认识完人民币,回家帮妈妈买东西,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3.根据需要,巧设数学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做一个有心人。
二、以合作为手段,促进学生相互交流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一点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学习中,教师也在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以期在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加强课后实践,拓宽自主探索思路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偶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所有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能被5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为0或5,由此可以看出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知识比较碎,不易短时间掌握牢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分组到停车场调查一下机动车辆的牌号,观察哪些车牌号能被2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5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3整除,然后列成一张汇报表,在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合作交流,看看可以发现哪些新知识。通过这一课后实践活动,同学们既可以发现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又能发现能被4整除数的特征,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路,使学生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课后实践活动培养了自主探索能力。
四、以探究为方式,体现主体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探究的形式可分为学生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探究等。
1.探究的方法:
(1)教师示范教会学生探索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很想自己去探究知识规律,但有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去发现。为此需要教师示范,教会学生探究的初步方法。教师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精选一个或几个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习内容作为范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或探索,弄清其来龙去脉,并在探究过程中,教给学生诸如搜集数据、观察现象、使用仪器、抽象概括等方法。
(2)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索。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为此,我们经常让学生凭借数学现实去探索知识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通过自己亲历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同时经过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把外显和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朦胧模糊的各种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学探求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的艺术水平。更加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的地位和和谐的交流。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营造出自由、民主、和谐、创新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圣权.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学习方式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47-49.
[2]舒远新.从生活出发自主探索形成概念——对两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2,35:67.
[3]毛红梅.就“自主探索”浅谈小学数学优秀课例的分析与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08:39.
[4]应淑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自主探索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7:137-140.
[5]谭兆亮.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J].考试周刊,2009,4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