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使用情况,本文谈谈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一种观点——“学生观”.
一、学习目标让学生明
在教学中,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在适当的时间告诉学生,让学生目标明确,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让学生读
为了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使其主动学习,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学生必须先从阅读教材开始,并且要读懂本节课的内容. 还要教会学生主动去阅读,让学生不断在课文的适当地方停顿,鼓励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等,得出与下文相符合的结论,从而获得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可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既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时的提纲是:
1.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怎样得到的?其法则共有哪几条?
2.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分哪几个步骤?
3. 应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运算时,课本上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4. 讨论:在含有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除法时,采用哪些方法可使运算简便?
三、知识规律让学生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先将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3 cm,5 cm,6 cm,8 cm,12 cm,13 cm的小木棒分给学生,要求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 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如3 cm,5 cm,6 cm;5 cm,6 cm,8 cm……),有些无论怎样摆都不能拼成三角形(3 cm,5 cm,8 cm;5 cm,6 cm,12 cm…),这说明什么呢?引导学生凭直觉提出猜想、找出规律,概括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最后,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验证规律.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
一堂课即将结束,学生的学习情绪也随之低落,教师应重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小结中,改变过去教师“说”为学生“说”,让学生说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说的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每堂课、每个人的学习特点,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让学生谈自己最大的收获、最深的体会.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选
通常一个班上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已达到熟练的程度,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掌握基本知识;有的学生思维敏捷,但粗心马虎;有的学生认真踏实,但反应较慢……因此,除了课堂上区别对待外,还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分A,B,C三组,A组为基础题,作业的分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C组为综合题、拓展练习题,作业的重复性练习少,多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组为变式题、综合题,作业的分量、难度、灵活性介于A,C两组之间. 要求优生完成B,C两组作业,鼓励学困生完成A组作业后选做B组作业,鼓励大部分学生完成A,B两组作业后选做C组作业. 另外也可以通过每周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置三道练习,让各类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名学生学有所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教材在复习题设置了水平不一的A,B,C三组题目,供不同程度学生学习选用,为教师布置作业提供了参考.
六、解题思路让学生说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教师教会学生说解题思路与方法. 在解题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要求学生清楚地说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其次,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并谈谈用这些方法解题,题目中的信息够了没有,还缺什么信息,题目中是否隐含了这样的信息,你是怎样把它挖掘出来的;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探索,从不同角度、方位审视题目,谈谈更简捷、更新颖的解题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讓学生说说解题规律. 经常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对习题进行思考探究、展开讨论、发表意见,学生在掌握习题本身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七、学习疑问让学生议
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讲解. 讲什么、不讲什么?教师不容易把握. 怎么办?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选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中每名学生在讨论时提出碰到的问题,大家来发表个人的观点. 小问题,小组长解决;大问题,由组长代表小组提出,在班上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或教师来解决. 这样做,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信息能及时反馈,教师做到不失时机地点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议论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
八、作业错误让学生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作业辅导上认真负责,则会事半功倍. 教师在作业辅导中的思路是抓两头、促中间. 在批改作业时,记录下做4组题还发生错误的学生,在课后,请C组题做得好的学生辅导他们,并每人出2~3道相关知识的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由出题的学生进行指导,直到做对为止. 最后再交给教师审阅,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这样做,不仅使有困难的学生个个得到关注,而且学习较好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九、章节考题让学生出
每讲完一章、一节、一单元后,在传统测验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出题. 首先,让学生清楚出题的内容,题目范围集中在哪些知识点上;其次,让学生了解出题类型,选择、填空、解答、综合题等等,既可以出单型题,也可以出多型题,这主要应根据所考查知识的具体特点而定.
十、考题评价让学生评
平时测验可采用学生出的考题. 考试时,可以在班与班之间互换考题,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互换考题. 出题人要做好标准答案及评分意见,并交给评卷人;评卷人(由原出题人评卷)要写出评卷意见,并交给答卷人;答卷人要写出对考题的看法——答卷人意见,并交给出题人. 教师根据每组或个人命题质量、互测成绩、批阅其他组考题的情况等,给出每组或个人的成绩,由教师作最后的评定. 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可以达到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模糊点和疏漏,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学习目标让学生明
在教学中,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在适当的时间告诉学生,让学生目标明确,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让学生读
为了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使其主动学习,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学生必须先从阅读教材开始,并且要读懂本节课的内容. 还要教会学生主动去阅读,让学生不断在课文的适当地方停顿,鼓励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等,得出与下文相符合的结论,从而获得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可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既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时的提纲是:
1.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怎样得到的?其法则共有哪几条?
2.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分哪几个步骤?
3. 应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运算时,课本上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4. 讨论:在含有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除法时,采用哪些方法可使运算简便?
三、知识规律让学生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先将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3 cm,5 cm,6 cm,8 cm,12 cm,13 cm的小木棒分给学生,要求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 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如3 cm,5 cm,6 cm;5 cm,6 cm,8 cm……),有些无论怎样摆都不能拼成三角形(3 cm,5 cm,8 cm;5 cm,6 cm,12 cm…),这说明什么呢?引导学生凭直觉提出猜想、找出规律,概括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最后,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验证规律.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
一堂课即将结束,学生的学习情绪也随之低落,教师应重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小结中,改变过去教师“说”为学生“说”,让学生说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说的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每堂课、每个人的学习特点,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让学生谈自己最大的收获、最深的体会.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选
通常一个班上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已达到熟练的程度,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掌握基本知识;有的学生思维敏捷,但粗心马虎;有的学生认真踏实,但反应较慢……因此,除了课堂上区别对待外,还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分A,B,C三组,A组为基础题,作业的分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C组为综合题、拓展练习题,作业的重复性练习少,多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组为变式题、综合题,作业的分量、难度、灵活性介于A,C两组之间. 要求优生完成B,C两组作业,鼓励学困生完成A组作业后选做B组作业,鼓励大部分学生完成A,B两组作业后选做C组作业. 另外也可以通过每周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置三道练习,让各类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名学生学有所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教材在复习题设置了水平不一的A,B,C三组题目,供不同程度学生学习选用,为教师布置作业提供了参考.
六、解题思路让学生说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教师教会学生说解题思路与方法. 在解题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要求学生清楚地说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其次,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并谈谈用这些方法解题,题目中的信息够了没有,还缺什么信息,题目中是否隐含了这样的信息,你是怎样把它挖掘出来的;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探索,从不同角度、方位审视题目,谈谈更简捷、更新颖的解题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讓学生说说解题规律. 经常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对习题进行思考探究、展开讨论、发表意见,学生在掌握习题本身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七、学习疑问让学生议
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讲解. 讲什么、不讲什么?教师不容易把握. 怎么办?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选定一个组长,要求小组中每名学生在讨论时提出碰到的问题,大家来发表个人的观点. 小问题,小组长解决;大问题,由组长代表小组提出,在班上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或教师来解决. 这样做,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信息能及时反馈,教师做到不失时机地点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议论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
八、作业错误让学生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作业辅导上认真负责,则会事半功倍. 教师在作业辅导中的思路是抓两头、促中间. 在批改作业时,记录下做4组题还发生错误的学生,在课后,请C组题做得好的学生辅导他们,并每人出2~3道相关知识的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由出题的学生进行指导,直到做对为止. 最后再交给教师审阅,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这样做,不仅使有困难的学生个个得到关注,而且学习较好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九、章节考题让学生出
每讲完一章、一节、一单元后,在传统测验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出题. 首先,让学生清楚出题的内容,题目范围集中在哪些知识点上;其次,让学生了解出题类型,选择、填空、解答、综合题等等,既可以出单型题,也可以出多型题,这主要应根据所考查知识的具体特点而定.
十、考题评价让学生评
平时测验可采用学生出的考题. 考试时,可以在班与班之间互换考题,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互换考题. 出题人要做好标准答案及评分意见,并交给评卷人;评卷人(由原出题人评卷)要写出评卷意见,并交给答卷人;答卷人要写出对考题的看法——答卷人意见,并交给出题人. 教师根据每组或个人命题质量、互测成绩、批阅其他组考题的情况等,给出每组或个人的成绩,由教师作最后的评定. 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可以达到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模糊点和疏漏,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