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幼儿园自然资源,开展园本化种植课程,提炼相关实施策略,不断深入推进课程的生发,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园本化种植课程;实施策略;幼儿发展
我园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这些资源能使幼儿最大限度的贴近自然生活,并方便他们对自然事物进行日常操作,从而积累经验。基于此,我们开展园本化种植课程,亦是充分考虑了园本特色及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指南》的目标来展开研究。
在园本化种植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思考,不断深入推进课程的生发,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就是我们的一些实施策略。
一、谈话激发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围绕种植活动进行谈话,并帮助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谈话。老师在谈话中要进行高水平提问,从而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老师的思维进行碰撞,使幼儿对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促进活动的开展。
以中班种植课程《青菜》为例,一开始老师就和幼儿进行谈话互动,如怎样的青菜可以拔了?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需要哪些工具?拔完青菜还可以干什么?老师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激发幼儿进行活动探索的兴趣,并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再次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发现一些活动中的不足,最后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发现引导策略
幼儿的探索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不像成人那样有着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应对策略。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尽快完成一个活动或者达到某个目标,而应当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支持幼儿不断尝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中一班的土豆向阳生长实验。活动中,孩子们分别将土豆种在水、土及沙中,并将种植土豆的容器放置于黑色的箱子中,结果发现土豆逐渐都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并没有着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给孩子们留足时间和空间,支持引导幼儿去不断的探索发现,鼓励他们不怕失败,重新做实验。于是,孩子们又在黑箱子的不同方向挖了小口子,重新放入土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土豆竟然从小口子里钻出来,而且不论从黑箱子的哪一个方向钻出来的土豆苗,最终都会朝着有太阳的方向生长。这一实验,让孩子们发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它们是具有向阳性的。
三、操作学习迁移策略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所以在开展种植课程的过程中,一定先要丰富孩子们的种植经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中二班的班本课程《水稻》,孩子们在参观了归庄聚丰农场后,开始讨论收割幼儿园里水稻的方法,如可以运用到剪刀等工具。收割结束后,孩子们将参观农场后获得的经验迁移到实际操作中,他们把收割的水稻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再用各种办法脱粒。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对水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动手能力和探究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四、预设与生成相整合策略
分别从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两种课程的形成方式,即两条途径进行整合的探索,形成相应策略。
⒈从预设课程入手,整合预设与生成
预设课程作为一种被教师广泛应用的传统课程形成方式,以预设课程为出发点,逐步渗透生成课程的思想,将生成课程融入到预设课程当中,从而实现课程预设与生成的整合。预设课程,从课程实施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来提出相应的策略,即课前,教师做到精心准备与弹性设计;活动中教师营造环境、把握契机,促进有效生成;课后教师反思预设,拓展延伸。如我们归庄幼儿园进行的《水稻》、《棉花》、《萝卜》等种植课程均是沿这一途径,按这些策略展开的。
综上所述,经过这样一个课前精心的为生成而预设、课中及时调整预设适时生成、课后积极反思预设、完善预设,寻找新的生成点、进而重新预设的一个循环往复过程,达到了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
⒉从生成课程入手,整合预设与生成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老师的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站在幼儿主动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生成种植课程也有了不少的研究与尝试,表现在挖掘幼儿自发生成活动的价值所在,转化为预设活动的来源;创造条件,把握时机促使幼儿自发生成活动的深入展开。在幼儿自发生成性活动中,老师必须积极关注,适时介入,个别应答。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还应尽全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蕴含着教育目标的活动材料与相关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兒萌发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这样教师可以把幼儿各阶段的发展目标转化为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价值的种植课程。如我园开展的《我们和母鸡萝丝的故事》、《一棵榨菜引发的思考》等种植课程就属于这一类型。
总之,教师通过关注幼儿及时的兴趣、需要,并将其纳入到已有预设的活动计划之中;或是为幼儿提供条件,引导生成活动的深入开展;挖掘生成活动的价值所在,使其成为预设活动的来源等策略,真正做到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共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
以上这些实施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种植课程横向拓展、纵向深化,丰富和凸显了种植活动的内涵与特色,这也为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为全面推动与深化我园特色课程建设发展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园本化种植课程;实施策略;幼儿发展
我园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这些资源能使幼儿最大限度的贴近自然生活,并方便他们对自然事物进行日常操作,从而积累经验。基于此,我们开展园本化种植课程,亦是充分考虑了园本特色及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指南》的目标来展开研究。
在园本化种植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思考,不断深入推进课程的生发,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就是我们的一些实施策略。
一、谈话激发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围绕种植活动进行谈话,并帮助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谈话。老师在谈话中要进行高水平提问,从而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老师的思维进行碰撞,使幼儿对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促进活动的开展。
以中班种植课程《青菜》为例,一开始老师就和幼儿进行谈话互动,如怎样的青菜可以拔了?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需要哪些工具?拔完青菜还可以干什么?老师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激发幼儿进行活动探索的兴趣,并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再次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发现一些活动中的不足,最后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发现引导策略
幼儿的探索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不像成人那样有着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应对策略。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尽快完成一个活动或者达到某个目标,而应当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支持幼儿不断尝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中一班的土豆向阳生长实验。活动中,孩子们分别将土豆种在水、土及沙中,并将种植土豆的容器放置于黑色的箱子中,结果发现土豆逐渐都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并没有着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给孩子们留足时间和空间,支持引导幼儿去不断的探索发现,鼓励他们不怕失败,重新做实验。于是,孩子们又在黑箱子的不同方向挖了小口子,重新放入土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土豆竟然从小口子里钻出来,而且不论从黑箱子的哪一个方向钻出来的土豆苗,最终都会朝着有太阳的方向生长。这一实验,让孩子们发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它们是具有向阳性的。
三、操作学习迁移策略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所以在开展种植课程的过程中,一定先要丰富孩子们的种植经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中二班的班本课程《水稻》,孩子们在参观了归庄聚丰农场后,开始讨论收割幼儿园里水稻的方法,如可以运用到剪刀等工具。收割结束后,孩子们将参观农场后获得的经验迁移到实际操作中,他们把收割的水稻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再用各种办法脱粒。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对水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动手能力和探究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四、预设与生成相整合策略
分别从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两种课程的形成方式,即两条途径进行整合的探索,形成相应策略。
⒈从预设课程入手,整合预设与生成
预设课程作为一种被教师广泛应用的传统课程形成方式,以预设课程为出发点,逐步渗透生成课程的思想,将生成课程融入到预设课程当中,从而实现课程预设与生成的整合。预设课程,从课程实施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来提出相应的策略,即课前,教师做到精心准备与弹性设计;活动中教师营造环境、把握契机,促进有效生成;课后教师反思预设,拓展延伸。如我们归庄幼儿园进行的《水稻》、《棉花》、《萝卜》等种植课程均是沿这一途径,按这些策略展开的。
综上所述,经过这样一个课前精心的为生成而预设、课中及时调整预设适时生成、课后积极反思预设、完善预设,寻找新的生成点、进而重新预设的一个循环往复过程,达到了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
⒉从生成课程入手,整合预设与生成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老师的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站在幼儿主动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生成种植课程也有了不少的研究与尝试,表现在挖掘幼儿自发生成活动的价值所在,转化为预设活动的来源;创造条件,把握时机促使幼儿自发生成活动的深入展开。在幼儿自发生成性活动中,老师必须积极关注,适时介入,个别应答。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还应尽全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蕴含着教育目标的活动材料与相关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兒萌发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这样教师可以把幼儿各阶段的发展目标转化为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价值的种植课程。如我园开展的《我们和母鸡萝丝的故事》、《一棵榨菜引发的思考》等种植课程就属于这一类型。
总之,教师通过关注幼儿及时的兴趣、需要,并将其纳入到已有预设的活动计划之中;或是为幼儿提供条件,引导生成活动的深入开展;挖掘生成活动的价值所在,使其成为预设活动的来源等策略,真正做到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共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
以上这些实施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种植课程横向拓展、纵向深化,丰富和凸显了种植活动的内涵与特色,这也为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为全面推动与深化我园特色课程建设发展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