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基础教育刮起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东风。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中考取消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掌握甚少,中学地理教育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问题,已引起教学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我们知道,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而进行的以创造教育为归宿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认知,教给学生学会使用求知工具去求知,学会发现、探索、建构和继续学习,同时学会做事,学会通过实践、创造来获得知识和能力;学会合作,培养与他人共同生活、协作的能力;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调整自身的发展;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虽然应试教育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一些目标,但是其目标主要为了应试,所产生的教学压力必然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大部分目标。其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进行创造教育。这里的创造,不仅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造,也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教育。如果全盘照搬教材内容,面面俱到地讲学就无法做到创造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数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但是在应试教育中,为了完成统一的考试和追求成绩,教师不能不全盘照讲,面面俱到,学生学习负担沉重,不能不死记硬背,无法得到创造性学习的时间和余地。那么,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发挥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 充分挖掘教材中育人的因素,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要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中,作为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育人的因子。
二、变被动为主动,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既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地理智能的培养,即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二位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立足点。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手段的应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进度,考试题目难度要适中,教学语言要直观、幽默诙谐,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得会、听得进,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
2、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3、结合地理科的特点,重视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地理图表,并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解决问题,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养成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投影、幻灯、录像、电影乃至电脑等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
5、联系乡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在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乡情,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要遵循“二分论”的教学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既要使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足够的认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要明确指出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联系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建设规划,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光明的前景,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献身,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建设祖国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加强启发,重视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会学”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所谓“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才能,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多年来,教育界研究怎么教比较多,研究怎么学却很少,尤其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目前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把知识讲授给学生,通过题海战术,获取较高的分数,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的庸才。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重视了能力的培 养,变教师“教会学生学”为“教会学生会学”,这样,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分析等温线的方法,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合格+特长”的办学思想,强调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的智力、知识基础、生活环境等都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既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又不能忽视对个别尖子学生的加强培养。
五、充分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用人地关系协调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发挥它具有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国防和国际交往价值和公民的素质教育价值,不断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因此,要充分利用现行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各种素材,紧紧抓住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明确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笔着认为,这样的教学思想,既可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适合个别学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服务。
(作者单位:552100贵州省织金师范)
我们知道,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而进行的以创造教育为归宿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认知,教给学生学会使用求知工具去求知,学会发现、探索、建构和继续学习,同时学会做事,学会通过实践、创造来获得知识和能力;学会合作,培养与他人共同生活、协作的能力;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调整自身的发展;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虽然应试教育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一些目标,但是其目标主要为了应试,所产生的教学压力必然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大部分目标。其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进行创造教育。这里的创造,不仅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造,也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教育。如果全盘照搬教材内容,面面俱到地讲学就无法做到创造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数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但是在应试教育中,为了完成统一的考试和追求成绩,教师不能不全盘照讲,面面俱到,学生学习负担沉重,不能不死记硬背,无法得到创造性学习的时间和余地。那么,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发挥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 充分挖掘教材中育人的因素,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要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中,作为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育人的因子。
二、变被动为主动,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既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地理智能的培养,即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二位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立足点。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手段的应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进度,考试题目难度要适中,教学语言要直观、幽默诙谐,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得会、听得进,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
2、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3、结合地理科的特点,重视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地理图表,并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解决问题,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养成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投影、幻灯、录像、电影乃至电脑等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
5、联系乡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在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乡情,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要遵循“二分论”的教学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既要使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足够的认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要明确指出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联系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建设规划,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光明的前景,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献身,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建设祖国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加强启发,重视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会学”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所谓“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才能,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多年来,教育界研究怎么教比较多,研究怎么学却很少,尤其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目前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把知识讲授给学生,通过题海战术,获取较高的分数,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的庸才。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重视了能力的培 养,变教师“教会学生学”为“教会学生会学”,这样,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分析等温线的方法,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合格+特长”的办学思想,强调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的智力、知识基础、生活环境等都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既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又不能忽视对个别尖子学生的加强培养。
五、充分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用人地关系协调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发挥它具有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国防和国际交往价值和公民的素质教育价值,不断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因此,要充分利用现行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各种素材,紧紧抓住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明确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笔着认为,这样的教学思想,既可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适合个别学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服务。
(作者单位:552100贵州省织金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