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基础奠定意义,需要以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策略作为优化路径。基于生活素材在小学阶段教学中的普适性,在引入数学课堂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策略加以利用,对于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现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其中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处于不断革新的进程中,尤其对于数学这类关系思维逻辑构建的学科而言,只有在教学方法贴合实际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本质优化。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要路径,但对于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现立足于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特点,提出其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几点应用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一、设置导入環节,引入生活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具有较高要求。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通过设置课前导入环节来引入生活化元素,从而带动学生参与课堂[1]。例如,可采用代入生活情境的方法,将生活化元素注入课前导入环节,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生活化氛围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从而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以《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为例,在设置课前导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与“人民币”相关的生活场景,来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环境,并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中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概念认知。例如,正式授课之前,由教师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平时会收到礼物吗?最想收到的礼物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回答后,教师再随之设计以下场景:假设自己有10元钱,想为妈妈买一份生日礼物,其中发夹2元,鲜花4元,如要用光手里的钱,该如何搭配礼物?学生代入这一场景后,可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鲜花2朵(8元)+发夹1个(2元)=10元,或发夹3个(6元)+鲜花1朵(4元)=10元。通过这类生活情境设置方法,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知可趋于具象化,从而便于快速消化计算知识,达成深度理解。
二、开拓实践形式,代入生活逻辑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因此在展开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开拓相应的实践渠道,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代入生活逻辑,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构建[2]。首先,在理论知识导入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现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带来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教学,并于实践过程中适度穿插理论教学内容,在深化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其形成应用性思维,从而完成数学知识向数学应用能力的根本转化。
例如,在《千克和克》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灌输关于千克与克的概念及计算方式,再于课后带领学生在市场中完成相应的重量实践活动。在市场进行商品购买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重量的换算,如“一斤水果等于500克水果”、“500克水果等于0.5千克水果”等。同时还可要求学生利用举一反三思维,提出“两斤水果等于多少千克水果?”等问题,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完成思维转换,在生活化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三、注入生活元素,带动学生参与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贴合学生兴趣点,把握学习关键,从而提升学习效能[3]。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由此注入相应的生活化元素,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下完成教学引导。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喜欢糖果的特点,用糖果作为引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首先在手里提前抓取糖果,向学生提出问题:“我的手里有5颗糖果,要想分给两个学生,该怎么做呢?”学生在计算中发现,5颗糖果无法平均分配给两个学生,两人获取的糖果数量无法对等。这时教师再引入关于余数的概念,带领学生复习简单的除法运算,然后把二者结合,让学生了解原理。由此,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知识的解释能够让学生学习时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融合生活背景,简化数学概念
部分数学常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但在熟悉的生活化背景下可以适当减弱这类难度,使数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中得以简化[4-5]。例如在《百分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对其概念及计算过程理解不到位,在学习中面临较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来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如设置如下背景:在整个学校里一共有2500名学生和教师,其中教师占全体人数的百分之五,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五,通过2500×0.5%的计算,可得知教师人数为125人;通过2500×95%的计算,可得知学生人数为2375人。这一计算过程即为百分数的概念运用,通过生活背景的代入,学生可在找准切入点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概念理解,进而构建起对应的计算框架,完成运算。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元素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动态化基础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策略,致力于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发挥,促使学生数学应用水平得以巩固。
参考文献
张绍军.浅谈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8(20):92.
徐爱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234.
倪娟.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教育界,2017(23):47-49.
纪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相关途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07):77-78.
董维雄.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46.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处于不断革新的进程中,尤其对于数学这类关系思维逻辑构建的学科而言,只有在教学方法贴合实际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本质优化。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要路径,但对于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现立足于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特点,提出其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几点应用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一、设置导入環节,引入生活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具有较高要求。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通过设置课前导入环节来引入生活化元素,从而带动学生参与课堂[1]。例如,可采用代入生活情境的方法,将生活化元素注入课前导入环节,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生活化氛围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从而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以《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为例,在设置课前导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与“人民币”相关的生活场景,来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环境,并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中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概念认知。例如,正式授课之前,由教师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平时会收到礼物吗?最想收到的礼物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回答后,教师再随之设计以下场景:假设自己有10元钱,想为妈妈买一份生日礼物,其中发夹2元,鲜花4元,如要用光手里的钱,该如何搭配礼物?学生代入这一场景后,可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鲜花2朵(8元)+发夹1个(2元)=10元,或发夹3个(6元)+鲜花1朵(4元)=10元。通过这类生活情境设置方法,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知可趋于具象化,从而便于快速消化计算知识,达成深度理解。
二、开拓实践形式,代入生活逻辑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因此在展开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开拓相应的实践渠道,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代入生活逻辑,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构建[2]。首先,在理论知识导入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现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带来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教学,并于实践过程中适度穿插理论教学内容,在深化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其形成应用性思维,从而完成数学知识向数学应用能力的根本转化。
例如,在《千克和克》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灌输关于千克与克的概念及计算方式,再于课后带领学生在市场中完成相应的重量实践活动。在市场进行商品购买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重量的换算,如“一斤水果等于500克水果”、“500克水果等于0.5千克水果”等。同时还可要求学生利用举一反三思维,提出“两斤水果等于多少千克水果?”等问题,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完成思维转换,在生活化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三、注入生活元素,带动学生参与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贴合学生兴趣点,把握学习关键,从而提升学习效能[3]。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由此注入相应的生活化元素,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下完成教学引导。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喜欢糖果的特点,用糖果作为引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首先在手里提前抓取糖果,向学生提出问题:“我的手里有5颗糖果,要想分给两个学生,该怎么做呢?”学生在计算中发现,5颗糖果无法平均分配给两个学生,两人获取的糖果数量无法对等。这时教师再引入关于余数的概念,带领学生复习简单的除法运算,然后把二者结合,让学生了解原理。由此,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知识的解释能够让学生学习时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融合生活背景,简化数学概念
部分数学常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但在熟悉的生活化背景下可以适当减弱这类难度,使数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中得以简化[4-5]。例如在《百分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对其概念及计算过程理解不到位,在学习中面临较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来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如设置如下背景:在整个学校里一共有2500名学生和教师,其中教师占全体人数的百分之五,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五,通过2500×0.5%的计算,可得知教师人数为125人;通过2500×95%的计算,可得知学生人数为2375人。这一计算过程即为百分数的概念运用,通过生活背景的代入,学生可在找准切入点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概念理解,进而构建起对应的计算框架,完成运算。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元素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动态化基础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策略,致力于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发挥,促使学生数学应用水平得以巩固。
参考文献
张绍军.浅谈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8(20):92.
徐爱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234.
倪娟.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教育界,2017(23):47-49.
纪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相关途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07):77-78.
董维雄.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