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文章结合《数据的收集整理》磨课经历,探讨如何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从“以生为本、有效互动 、精设练习”三方面论述,让学生经历真正的统计活动,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读懂数据,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以生为本;有效互动;数学思考
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数学知识能力要求,而且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当前,统计教学的侧重点从统计作图、知识积累转向了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生本意识,让学生经历真正的统计活动,在有效的对话互动中读懂数据,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落实核心素养。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数据的收集整理》磨课经历谈谈几点浅见。
一、以生为本 让学生经历真统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通过分析作出判断。”统计教学不是单纯让学生看数据回答问题,没有经历体验的数据分析是浅层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途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统计活动,让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什么要进行统计?源于生活的需要,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数据的收集整理》这节课以学校再订一套新款校服为话题,以学生最贴近的问题情境“选哪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引入新课,有学生说喜欢红色,有的学生说喜欢蓝色,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让学生产生调查的需要,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欲望。怎么知道大家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学生在交流中想到了用举手或投票这些调查方法。这一过程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统计。
2.用真数据体现真统计。“如果学校再订一套新款校服选什么颜色合适?”让学生带着真问题进行真统计,当学生举手数据与班上实际人数不符时,可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举手,以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调查必须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隔壁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呈现的也是真实数据,不是教师随意编的,只有真实的数据更体现真统计。所有数据都是学生亲历所得,学生的体验活动充分,很好地凸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3.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于统计表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師选画好空表格直接填入数据。本节课在这一环节是这样教学的:根据学生举手的人数,由小组长汇报记录数据后教师引导:“大家看看,第一行是什么?(颜色)第二行是什么?(人数)我们把第一行和第二行用线隔开,看,就形成了一个表格,这记录数据的表叫统计表。”自然而然地引入到统计表的认识。认识统计表的教学更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有效互动 引导学生读懂数据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能否读懂统计表中的数据是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强弱的重要表现。而读懂统计表中的数据关键在于课堂的良好互动。有效的互动交流能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补充想法,实现思维的碰撞,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从而解决问题。通常,读懂数据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直接读取、间接读取、推测读取。
首先,直接读取。直接读取就是学生直接观察就能说出的信息,当呈现统计表中的数据教师可这样引导:看到数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踊跃:喜欢( )色校服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校服的人数最少,喜欢( )色校服的有( )人。
其次,间接读取。间接读取是通过观察对比或简单计算进行读取的信息。比如,“喜欢红色校服的人数比喜欢蓝色校服的少( )人。”当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进行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算的。”通过简单计算也能读读懂统计表中蕴含的信息。学生对于前两个层次的问题轻而易举,老师们在课堂上也几乎能进行引导。
最后,推测读取。推测读取是真正落实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关键。比如,这节课引导学生推测读取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互动交流:①我们班最喜欢蓝色校服,那么定校服就选我们最喜欢的蓝色校服合适吗?②分析隔壁班的数据:如果请假的2人都来投票,会改变这个结果吗?为什么?③我们二(1)班最喜欢蓝色校服,可二(6)班同学最喜欢白色校服,猜猜全校同学最喜欢什么颜色校服?喜欢这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吗?
从分析本班到其他班的数据,根据部分猜测整体,思考活动也层层推进,学生在互动思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有的学生说:“我猜全校同学最喜欢白色,因为我们班喜欢白色,可能很多班也喜欢白色。”“不一定,也可能更多班喜欢蓝色。”“我认为无法确定,因为只知道两个班的数据,还其他班其他年级未知。”……对于学生的猜测只要能根据数据来讲道理教师应用给予肯定,“你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你能看数据说话,非常棒!”这样的课堂互动是有效的,学生从多层次读取数据,真正学会了分析数据,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渗透了猜测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师应增强生本意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统计需求,创设有意义的统计情境,引导经历统计过程,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立体、持续的课堂互动交流学会分析数据,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的同时,让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核心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茜茗.精准使用教材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J].小学数学教育,2018(5).
[3]叶传意.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8(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以生为本;有效互动;数学思考
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数学知识能力要求,而且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当前,统计教学的侧重点从统计作图、知识积累转向了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生本意识,让学生经历真正的统计活动,在有效的对话互动中读懂数据,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落实核心素养。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数据的收集整理》磨课经历谈谈几点浅见。
一、以生为本 让学生经历真统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通过分析作出判断。”统计教学不是单纯让学生看数据回答问题,没有经历体验的数据分析是浅层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途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统计活动,让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什么要进行统计?源于生活的需要,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数据的收集整理》这节课以学校再订一套新款校服为话题,以学生最贴近的问题情境“选哪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引入新课,有学生说喜欢红色,有的学生说喜欢蓝色,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让学生产生调查的需要,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欲望。怎么知道大家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学生在交流中想到了用举手或投票这些调查方法。这一过程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统计。
2.用真数据体现真统计。“如果学校再订一套新款校服选什么颜色合适?”让学生带着真问题进行真统计,当学生举手数据与班上实际人数不符时,可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举手,以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调查必须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隔壁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呈现的也是真实数据,不是教师随意编的,只有真实的数据更体现真统计。所有数据都是学生亲历所得,学生的体验活动充分,很好地凸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3.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于统计表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師选画好空表格直接填入数据。本节课在这一环节是这样教学的:根据学生举手的人数,由小组长汇报记录数据后教师引导:“大家看看,第一行是什么?(颜色)第二行是什么?(人数)我们把第一行和第二行用线隔开,看,就形成了一个表格,这记录数据的表叫统计表。”自然而然地引入到统计表的认识。认识统计表的教学更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有效互动 引导学生读懂数据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能否读懂统计表中的数据是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强弱的重要表现。而读懂统计表中的数据关键在于课堂的良好互动。有效的互动交流能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补充想法,实现思维的碰撞,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从而解决问题。通常,读懂数据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直接读取、间接读取、推测读取。
首先,直接读取。直接读取就是学生直接观察就能说出的信息,当呈现统计表中的数据教师可这样引导:看到数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踊跃:喜欢( )色校服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校服的人数最少,喜欢( )色校服的有( )人。
其次,间接读取。间接读取是通过观察对比或简单计算进行读取的信息。比如,“喜欢红色校服的人数比喜欢蓝色校服的少( )人。”当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进行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算的。”通过简单计算也能读读懂统计表中蕴含的信息。学生对于前两个层次的问题轻而易举,老师们在课堂上也几乎能进行引导。
最后,推测读取。推测读取是真正落实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关键。比如,这节课引导学生推测读取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互动交流:①我们班最喜欢蓝色校服,那么定校服就选我们最喜欢的蓝色校服合适吗?②分析隔壁班的数据:如果请假的2人都来投票,会改变这个结果吗?为什么?③我们二(1)班最喜欢蓝色校服,可二(6)班同学最喜欢白色校服,猜猜全校同学最喜欢什么颜色校服?喜欢这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吗?
从分析本班到其他班的数据,根据部分猜测整体,思考活动也层层推进,学生在互动思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有的学生说:“我猜全校同学最喜欢白色,因为我们班喜欢白色,可能很多班也喜欢白色。”“不一定,也可能更多班喜欢蓝色。”“我认为无法确定,因为只知道两个班的数据,还其他班其他年级未知。”……对于学生的猜测只要能根据数据来讲道理教师应用给予肯定,“你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你能看数据说话,非常棒!”这样的课堂互动是有效的,学生从多层次读取数据,真正学会了分析数据,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渗透了猜测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师应增强生本意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统计需求,创设有意义的统计情境,引导经历统计过程,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立体、持续的课堂互动交流学会分析数据,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的同时,让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核心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茜茗.精准使用教材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J].小学数学教育,2018(5).
[3]叶传意.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