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月3日“爱耳日”来临之前,世界卫生组织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近2.5亿名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者。如果包括轻度听力损伤者,全球有近6亿人耳朵“不好使”,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构成了这个数字中的最大部分。人群中听力下降所占的比例正不断上升。
专家告诫,如果想在60岁时还能耳聪目明,对听力的保护就应该“从娃娃抓起”。
如果说遗传和意外事故是造成听力损害的“天灾”,那么随身听、噪音污染与药物则是导致听力受损的“人祸”。专家因此而呼吁:别再让人为的伤害使耳朵受损!
随声听:导致听力疲劳
在最近一次“跳槽”中,欧阳因为最后一轮的面试没有将外籍考官的问题听清楚,最终名落孙山,一份很好的工作就这样失之交臂。医生诊断:欧阳的听力下降,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使用随声听,导致听力过度疲劳而引起的。
在公交车、地铁的车厢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手持“MP3”、“随身听”,耳塞挂在耳边,音量往往开得比较大,甚至走在路上也不离身。常用随身听长时间听英语、音乐,走路、吃饭,乃至临睡前躺在床上也要听,久而久之,就会使耳朵处于疲劳状态,引起听力损伤。
随身听需使用耳塞,使耳朵长时间处于较大音量噪音直接刺激中,导致耳蜗的损伤,引起耳疼、重振和高频听阈的降低,形成噪音性耳聋。在收听日常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时,听力的下降并不明显,甚至感觉不出来;在收听超过1000赫兹高、尖的声音时,听力就显示出难以如愿了,而且对声音刺激的耐受能力变弱。但是,很多人对已经出现的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现象并不重视,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病情恶化。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听力下降离年轻人太遥远,因而待到听力严重下降时才就医——而这个时候,已经可能是永久性的听力损伤,很难恢复了。
听力下降常见的症状有:听不清声音、谈话反应迟钝、群组交流困难,缺乏自信、自我封闭、容易紧张疲劳等。所以,经常使用随身听的年轻人一旦有了耳鸣、耳痛等不适的感觉,应当马上“戒掉”随身听,告别耳塞,同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纯音测听”听力检查,积极进行治疗。对于症状已持续时间较长的噪声性耳聋和耳鸣,目前治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专家建议对“随身听耳病”应重在预防,日常听音乐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机。在治疗身体其他疾病时,应忌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以减少对耳的损伤。
噪音污染:会使听力下降
丁老师的儿子是音乐发烧友,尤其喜欢在“的吧”里跳舞听歌,往往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又新买了一套音响,每日音响开得很大,吵得丁老师在家无法好好休息。不到一个月,不仅邻居找上了门,丁老师的耳朵也吃不消了,开始有耳鸣、听力减退的症状出现。为此,他一定要拉儿子一起去医院检测听力。
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即使美妙的琴声、歌声、音乐声,在人们不需要时也是噪声。比如一个人正在睡觉,另一人却在旁边播放摇滚乐,睡觉的人能好受吗?
噪声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其影响程度与其强弱、频率、性质及作用的持续时间有关。强度越大、频率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还与当时的工作性质和健康状况相关连,对需要集中注意力者、噪声敏感者、耳病患者以及需要休息的人们,噪声的影响则更为严重。
噪声对听觉的影响:短期的强烈噪声使人感到刺耳、不适、耳鸣、听力下降,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后方可完会恢复,这在医学上称为“听觉适应”,属功能性保护作用;较长时间的强烈噪声,使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至20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仍属功能性改变,但已是噪声性耳聋的前驱信号;继续接触强噪声,内耳感音器官则可发展为器质性病变,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成为噪声性耳聋。
噪声对机体的其他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及血压升高等。噪声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危害是干扰正常的休息和睡眠,使人们不易入睡、睡眠不深、睡中易醒,从而烦躁不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及影响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减少噪声来源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家休息时,尽量不要将电视、音响等的音量放得过大。
用药不当:导致药物性耳聋
孙奶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好心竟毁了她最宝贝的孙子的耳朵。3岁的孙子因一次普通的腹泻,在已经注射了3天庆大霉素的情况下,孙奶奶带他回乡,为了巩固疗效,又去乡卫生所要求医生加了3天的针剂,致使孙子患上“药物性耳聋”。
耳聋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在后天性耳聋中,药物性致聋的发生率高达40%。而在药物引起的耳聋者中,3岁前发病率为50%,7岁前可达82%,其祸首是用药不当。有些药物如果使用失当,会损害听觉神经与肾脏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耳聋。其中以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为突出,这在医学上称为耳毒性抗生素。
因此,为防患于未然,应用耳毒性抗生素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婴幼儿禁用。若疗程较长,需定期作听力与肾功能检查。一旦出现眩晕、耳鸣,应立即停药。切忌将其用于流感、水痘、麻疹等病毒性疾病。尤其当外婆、母亲、姨母、舅父等母系亲属中有因使用某种药物而致聋者,说明该家族已具有高度敏感性,其后代均应绝对禁用该类药物,以保安全。尽管如此,我们对耳毒性抗生素也不能因噎废食,仍应按病情需要,该用的还得要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宜用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疾病;也不宜用于肾炎、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症。
⒉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对老人、幼儿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⒊用药总量不宜过大,疗程不能太长。要按规定量使用,成人疗程一般不超过7~10天。链霉素可酌情延长。
⒋使用时,一旦出现眩晕、耳鸣,应立即减量或停用。若需要较长时间用药者,应定期做听力及肾功能检查。
⒌要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几种耳毒性抗生素不能联合使用,也不宜与速尿、利尿酸药等合用,否则会加剧对听神经的损害。如果耳毒性抗生素与晕海宁同用,会掩盖耳毒性反应。
其他耳毒性抗生素,如紫霉素、万古霉素、巴龙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等,均应遵照以上原则使用。
听力的自我保健
一、保护听力要从源头抓起。青壮年时期及时治疗高血压,坚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禁绝暴饮暴食,待到老年时会大大延缓听觉障碍的发生。
二、预防噪声性耳聋至关重要。当今许多青年男女,喜欢震天撼地的音响刺激,连听带唱带跳几个小时后,有些人会耳朵发背。早期睡上一夜尚可恢复,经过若干年后,就可能造成听力障碍;有些职业噪音太强,如矿工下井作业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中,不肯使用防护设备,也会过早出现“老年聋”。
三、一般说,人过了45岁以后多数须用“老花眼镜”。同样的道理,任何人一旦发现语言交往能力出现问题,要尽早找专科医生咨询、诊断,若需戴上微型或隐蔽型助听器,就应及时用上。
测一测,你的听力正常吗?
如果你出现以下症状,专家建议你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听力检测。
● 通常,最先从听觉中丧失的是高频音如妇女
和儿童的声音和鸟鸣声等;
● 在音乐厅、剧院等公共场所,声源距耳朵较
远,听起来常感到困难;
● 要听清电视或电话里的话语,感到力不从心;
● 在一群人中进行交谈很费劲,常因听错了别 人所说的话而感到窘迫。
听力的损失常常会使人的行为产生以下趋向:
● 请对方重复说过的话;
● 常因听错而曲解别人的话;
● 将头转向讲话者或扬声器;
● 开大电视、收音机、音响的音量;
● 有意避开讨论会、社交场合。
年龄超过50岁以后,在专业听力检测机构进行每年一次听力检查是必要的。检查人员会将你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识别情况,绘成一幅曲线听力图,判定你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以便建议您是否应配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