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语文阅读的基础形式,朗读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朗读中强化精气神,又能够促使学生有浅有深的感受语文,获得语文的初步理解,语文朗读是促使学生形成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高中语文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方式诱导学生参与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朗读获得精神感召,汲取文章智慧。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价值;方法
引言:朗读的过程学生对语文的文章更为熟悉,朗读能够让学生们集体参与,在齐声朗读中感受梳理语文的故事脉络,朗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绪与作者的情感融合起来,朗读前后可穿插教师的引导、点拨,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好奇心、探索心,朗读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强化认知理解能力,让整个语文的课堂氛围都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1.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限制阅读课开展
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方式比较传统,学生们虽然有朗读的机会,但朗读仅有一次,朗读也只是为了气氛的形成,朗读后仍旧由教师侃侃而談,学生们缺乏对朗读的感受表达机会,朗读后比较沉默,反之,若是课堂上,教师留出比较大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朗读,那么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只做朗读,而不进行语文的其他交流,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怎么看语文的朗读教学都缺乏思路,表现出“此路不通”的问题。
1.2忽视朗读
高中学生学习应对考试的心思较重,不想要耽误时间去朗读,朗读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课后学习时,几乎从不朗读,不重视朗读,部分学生尽管对朗读具有兴趣,但由于朗读不能作为成绩,学生们在课后还是鲜少朗读,而把时间都用于做题。教师也并不关注朗读,高中时期学生们心智已经逐渐成熟起来,默读成为了课堂的主流阅读方式,师生均没有注意到朗读的重要性,对朗读比较忽视1。
2.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应用
2.1做好朗读的前期准备工作
随便进行的朗读,得到随便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提高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那么就要让朗读做到“不随便”,做好朗读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学生朗读前,需要做哪些工作呢?需要做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要做的工作;一部分是教师要做的工作。学生要做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朗读内容,因为只有熟悉朗读内容,才能在朗读的时候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前习惯,首先在朗读之前对文本中的内容默读一遍,保证自己可以流畅朗读。要求学生这样做的原因是许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对文本中的字或者词很陌生,这些学生不了解的知识,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但是生疏的知识,却不利于学生朗读情感的发展,所以学生要学会将自己的朗读设置成多重朗读,细细品味,学生才可以掌握语文情感。学生做好朗读的前期工作,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提高自己的朗读效率,在短时间的朗读下,正确掌握语文情感2。
2.2开展灵活多样的朗读教学活动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能够使无趣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教师的优秀朗读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是学生努力规范朗读的榜样,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
学生朗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朗读、自由读,在学生分别朗读之后,教师对朗读效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无论是参与朗读的同学还是听众,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照自身,发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和补救3。
2.3课文朗读的实践策略
诗歌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中国是诗歌的发源,诗歌作品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诗歌以其和谐的声韵以及充沛的感情流传千古。诗歌中蕴含着韵律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被激发和表现出来,诗歌的语言表达大多简短,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复杂的感情浓缩于简短的词句中。
散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散文的语言文字大多婉转悠扬或是清丽活泼,阅读散文就如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所以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变化,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寓景于情,寓情于声。
2.4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顺利通过高考,因此每个学生都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对语文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忽视。所以,为了顺应社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学校以及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实用能力为目的,改变传统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上,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要重视,并且进一步完善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朗读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对文章的理解才是最终目的。现在的高中学生虽然能够流利地读完一篇文章,但是在情感的拿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故想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要先让学生对作者、对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这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力图让学生在语文朗读中读出自己的风格,借此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领悟能力以及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4。
2.5注重学生朗读技能的训练
在朗读中,首先要告诉学生包括句子中重音、停顿的要求,以及节奏、语气的要求,这样让学生了解朗读的细节,更能讓朗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于重音和停顿的确定,让听者更能了解语句中的重点,也能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文章主题。重视节奏和语气,目的在于加强听者的印象,显示文章的感人力量。
总结
高中语文教材中其实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大篇幅诗词,而传统教学方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背诵,却忽视了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服务于高考,还是为了培养全面性人才,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取代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朗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字词运用的灵活性,体会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从而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创意,积极思考,热爱语文。
参考文献:
[1]张鑫.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朱烩,季通宙,吴玲玲.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168-171.
[3]吴秀琴.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4]朱烩,季通宙,吴玲玲.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价值;方法
引言:朗读的过程学生对语文的文章更为熟悉,朗读能够让学生们集体参与,在齐声朗读中感受梳理语文的故事脉络,朗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绪与作者的情感融合起来,朗读前后可穿插教师的引导、点拨,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好奇心、探索心,朗读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强化认知理解能力,让整个语文的课堂氛围都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1.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限制阅读课开展
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方式比较传统,学生们虽然有朗读的机会,但朗读仅有一次,朗读也只是为了气氛的形成,朗读后仍旧由教师侃侃而談,学生们缺乏对朗读的感受表达机会,朗读后比较沉默,反之,若是课堂上,教师留出比较大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朗读,那么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只做朗读,而不进行语文的其他交流,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怎么看语文的朗读教学都缺乏思路,表现出“此路不通”的问题。
1.2忽视朗读
高中学生学习应对考试的心思较重,不想要耽误时间去朗读,朗读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课后学习时,几乎从不朗读,不重视朗读,部分学生尽管对朗读具有兴趣,但由于朗读不能作为成绩,学生们在课后还是鲜少朗读,而把时间都用于做题。教师也并不关注朗读,高中时期学生们心智已经逐渐成熟起来,默读成为了课堂的主流阅读方式,师生均没有注意到朗读的重要性,对朗读比较忽视1。
2.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应用
2.1做好朗读的前期准备工作
随便进行的朗读,得到随便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提高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那么就要让朗读做到“不随便”,做好朗读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学生朗读前,需要做哪些工作呢?需要做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要做的工作;一部分是教师要做的工作。学生要做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朗读内容,因为只有熟悉朗读内容,才能在朗读的时候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前习惯,首先在朗读之前对文本中的内容默读一遍,保证自己可以流畅朗读。要求学生这样做的原因是许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对文本中的字或者词很陌生,这些学生不了解的知识,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但是生疏的知识,却不利于学生朗读情感的发展,所以学生要学会将自己的朗读设置成多重朗读,细细品味,学生才可以掌握语文情感。学生做好朗读的前期工作,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提高自己的朗读效率,在短时间的朗读下,正确掌握语文情感2。
2.2开展灵活多样的朗读教学活动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能够使无趣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教师的优秀朗读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是学生努力规范朗读的榜样,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
学生朗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朗读、自由读,在学生分别朗读之后,教师对朗读效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无论是参与朗读的同学还是听众,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照自身,发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和补救3。
2.3课文朗读的实践策略
诗歌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中国是诗歌的发源,诗歌作品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诗歌以其和谐的声韵以及充沛的感情流传千古。诗歌中蕴含着韵律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被激发和表现出来,诗歌的语言表达大多简短,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复杂的感情浓缩于简短的词句中。
散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散文的语言文字大多婉转悠扬或是清丽活泼,阅读散文就如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所以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变化,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寓景于情,寓情于声。
2.4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顺利通过高考,因此每个学生都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对语文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忽视。所以,为了顺应社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学校以及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实用能力为目的,改变传统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上,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要重视,并且进一步完善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朗读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对文章的理解才是最终目的。现在的高中学生虽然能够流利地读完一篇文章,但是在情感的拿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故想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要先让学生对作者、对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这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力图让学生在语文朗读中读出自己的风格,借此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领悟能力以及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4。
2.5注重学生朗读技能的训练
在朗读中,首先要告诉学生包括句子中重音、停顿的要求,以及节奏、语气的要求,这样让学生了解朗读的细节,更能讓朗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于重音和停顿的确定,让听者更能了解语句中的重点,也能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文章主题。重视节奏和语气,目的在于加强听者的印象,显示文章的感人力量。
总结
高中语文教材中其实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大篇幅诗词,而传统教学方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背诵,却忽视了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服务于高考,还是为了培养全面性人才,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取代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朗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字词运用的灵活性,体会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从而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创意,积极思考,热爱语文。
参考文献:
[1]张鑫.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朱烩,季通宙,吴玲玲.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168-171.
[3]吴秀琴.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4]朱烩,季通宙,吴玲玲.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