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德育教育应切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而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教师不仅传播知识,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之塔”。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好教学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作为一名从事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师,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
  1 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此外,因喜欢和腐蚀和啄食农村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净化环境的作用。所以一些地区对“乌鸦”代表着灾难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们从中不只懂得了该词组的使用和意思,还培养了纠正错误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2 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进行德育方面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教学课文应以和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针对班级留守儿童和寄宿儿童较多的特点,叫同学们反复吟诵,“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使大家深刻理解了作者拟人化手法,用“我的口吻”表现了“亲子”失养于祖国,受辱于异类的悲苦,以及祈求回归祖国的殷切心情,不少同学读了这篇文章眼角掬泪,理解深刻,达到并超过预期目的教学效果。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3 在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我并没有给学生设定写作的模式,也没有要求篇幅和数量上的限制,而是要求学生们有经历、有感触、有写作欲望,就随时写下来,我也随时给学生们小作品进行批改和引导。作文是对生活反映,所以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的过程。
  如: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从中细细地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也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注意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欲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同样能实现培养作文能力,又实现了德育教育渗透目的。记日记也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但大多数学生写日记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能起到求真务实的作用,写日记还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贬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样能起到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随文练笔是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所进行的习作训练。由于形式灵活且选题自由,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条好途径。如:读《无私的爱》最后一个自然段“殷红的鲜血缓缓地从孔繁森体内流出,缓缓地流入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这是一位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的鲜血”时,学生们已经完全侵入课文情境中,我马上补充孔繁森援的相关感人事迹及评价,安排写一段话的练笔,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假如你参加孔繁森的追悼会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这样安排,不仅学生有话可说,更受到一次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
  总之,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感情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传文授道的目的。并在学习生字、词、阅读文章、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同时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多管齐下上下功夫。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积累上狠下功夫。广泛地积累,才能不断增加文化积淀,才能学习吸纳前人的写作经验,积累多方面的表达“图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记叙文 写作指导  作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到写作者本身的思想认识、人文积淀、生活积累、写作状态、表达能力等许多方面。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地告诉我们: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综合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其实作文教学也
期刊
【摘 要】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要本着适时、适度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原则,通过挖掘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而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应以 质量  多媒体教学凭其鲜明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多方位的提高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能克服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便于在短时间内复习大量内容。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局限性,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其作用一定会更大,其局限性也将逐步减少。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化学 运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优化教学 阅读能力  
期刊
【摘要】 思维的严密性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特征,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思维的严密性,促进实验探究往有效方向发展,教师可以从实验的不同环节入手:①提出猜想——在判断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②制定方案——在思考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③得出结论——在归纳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关键词】 严密 有效 探究 实验 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思维的
期刊
自从这几年实行课改以来,各种教育学说真是百家争鸣,众说纷芸、莫衷一是,实在让人有些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也让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各种教育学说中迷失了方向。说实在话,有时真是深深地感觉到语文不好教,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教,到底要教学生什么?我谈几点看法:  1 词句的教学要“精”且“深”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容易忽略对文章语言本身的评析,忽略了在教学中对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体会、揣摩,以及它们
期刊
心理学代表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