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来中国文人墨客都有风雅闲逸之好。或月下听琴,或竹下对弈,或品评书画,或吟诗作赋,或独酌对饮,或围坐品茗,故曰“琴棋书画诗酒茶”为文人七宝。在这七样宝贝中,不消说,“琴棋书画诗”是作为“合格”文人的必备资质,而酒和茶就更是历朝历代文人的文化符号了,一个浓烈,一个清淡,一个让人“举杯消愁愁更愁”,一个则令人“两腋习习清风生”。二者虽品性不同,但文化意味却是脉脉相通的,皆为文人所钟爱。皆为激发文人文思的妙饮。纵然,酒令人昏沉,茶使人清醒,可中国的文化中要是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样,华夏文明就不会熠熠生辉了。他们三五成群,时不时地雅集于溪山林薮,游猎宴饮,赋诗吟赏,曲水流觞,好不惬意!也正因为有着相同的志趣与雅致,成就了历代文人的诗酒风流。“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无一不是透发着酒香与诗意的文人社团。
“茶能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美酒能醉人催诗兴,佳茗亦能醉人助诗性。茶虽然没有像酒那样令人亢奋不已,但它的确也能令人文思泉涌、诗兴大发。而且它还有着酒所没有的品性,那就是茶能唤起禅心,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首由唐代一班潇洒文人在月下吟咏的诗歌联句,就是由啜茶引发的诗情画意。
陆士修: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
张荐: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李萼: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崔万: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颜真卿: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皎然: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陆士修: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其中有京城高官、地方官吏,也有山人隐士和诗僧,当然还有茶圣陆羽,一起组成了“湖州文人群”,“群主”便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这些文人响应群主的号召。长期活跃在风景秀美的江南湖州,共同参与编修一部集典故、辞藻、按韵编排的鸿篇巨制——《韵海镜源》,相互切磋学问,闲暇之余则品茗郊游,“沙龙式”地创作联句来唱和把玩,怡情悦性。他们创作的联句多为戏谑消遣、幽默诙谐性的,且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三言、四言、七言均有。这个文人群在唐·大历年间(公元765年~公元779年)规模是最大的,成员多达41人。
这首由6个人共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便是这个文人群在月下啜茗吟哦的生活剪影。“群主”颜真卿,想必大家一定都比较熟悉了,他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创立了端庄雄伟的楷书——“颜体”,与赵孟叛、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陆士修,是嘉兴的县尉;张荐,是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官居庐州刺史;崔万,即崔石,在唐·德宗贞元(公元785年一公元804年)初任湖州刺史;皎然,名昼,俗姓谢,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十世孙,中唐时著名的诗僧,居杼山,文章俊丽。从这首五言联句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唐朝夜空上那皎洁的月光和流淌在瓷杯中的茶香与诗意。
联句由陆士修开始,又由陆士修结尾。“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此句是说在这晴朗的月夜,邀请三五好友喝茶,以茶代酒来抒发各自的心情。“泛花”是指茶倒入杯中泛起了沫饽,陆羽《茶经·五之煮》曰:“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沫饽是优质茶汤的标志:“代饮”即以茶代酒。张荐接道:“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说的是喝茶可以醒酒,和尚喝了茶就会一心独自在禅房中打坐参禅。其实,这句诗张荐是在调侃僧人皎然,“华席”是指茶席。留僧暗指嗜茶如命的皎然,说茶能令僧人头脑保持清醒,静心品味禅的境界。李萼接着说:“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意思是说在这晴朗的月夜。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饮茶作诗,不用攀爬月桂。不用在庭院中种萱草,也能体味到这其中的逍遥与逸致。“月桂”,传说中月亮上有一棵高500丈的月桂树,这里借指月亮;萱,即萱草,传说可以令人忘忧。
饮茶派对进行到这里,联句始终都是围绕茶展开的,该轮到崔万“接龙”了,于是他便吟诵道:“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这句是在赞美颜真卿,颜真卿曾担任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秋风劲”和“北斗尊”都是赞扬颜真卿的溢美之词,说他任御史时犹如劲吹的秋风那样刚正不阿、风骨凛然。任尚书时犹如北斗星那样尊贵,是天下民众的众望所归。同时,这也是对颜真卿能组织这样有趣活泼的“文化沙龙”表示感谢。我们的颜鲁公听到这样的夸奖,并没有得意忘形,又把话题拉回到茶上,赋诗道:“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流华”亦是指茶,意思是如水的月色洒在茶汤中,月光随着茶汤荡漾流淌,使人神清气爽,这也诚如玉川子在《七碗茶歌》中所言的那样“五碗肌骨清”;“疏瀹”,即疏导、疏通,“心原”即心之本原,意思是说饮茶能疏导涤荡心灵的尘埃,还原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达到“本来无一物”的禅境。可以说,这句诗整首联句的点睛之笔,也是茶禅一味的绝妙脚注。作为诗僧的皎然,对茶禅一味的境界当然是深有体会,随之接道:“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春醪即春天酿造的浊酒;菽,是豆的总称,诗句是说茶不像春酒那样会醉人,还管它长得如此繁茂的绿菽。看到这里,你也许认为绿菽和喝茶风马牛不相及啊,其实是皎然在诗句中暗藏的禅宗机锋转语,类似说饮茶能令人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派对进行到这里,已经打过一个“通关”了,像击鼓传花游戏一样,该轮到陆士修作总结了。“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说的是白瓷杯的茶香渐渐传导扩散到静谧的夜色中,茶的芬芳弥漫了整个庭院,令人心旷神怡。这句诗给月夜啜茶派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整首联句,由七句诗组成,虽题为啜茶,句中却只字未提“茶”字,堪称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的联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它发轫于汉魏六朝的名士之风,浸润了盛唐的浩荡诗风,虽名不见经传,但它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与人文气息。以颜真卿为首的“湖州文人群”,常常雅集在湖州古城西南的杼山一带,以联句来游戏消遣,在治学交流、饮酒啜茗、交游吟赏中,“湖州文人群”的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啜茶创作联句,现在看来,已不仅仅是种“以文为戏”的娱乐活动了,而是种清雅淡然、淳朴自然的文化精神代表了。虽然它与那典雅端庄的唐诗不可相提并论。但它确实滋生了宋代充满着风雅与睿智的“茶令”。茶令是以一人作为令官,指一物为题,饮茶者皆听其号令各举故事,失误者受罚,这是种在举行茶会时进行的助兴作乐游戏,曾一度风靡于江南一带。直到今日,在台湾的街头巷尾还能看到一种叫作“猜返乡拳”的茶令游戏,从这此起彼伏的猜拳声和酽酽的茶汤中,我们似乎还能体味到当年这班湖州文人在啜茶派对时的闲情逸致。
“茶能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美酒能醉人催诗兴,佳茗亦能醉人助诗性。茶虽然没有像酒那样令人亢奋不已,但它的确也能令人文思泉涌、诗兴大发。而且它还有着酒所没有的品性,那就是茶能唤起禅心,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首由唐代一班潇洒文人在月下吟咏的诗歌联句,就是由啜茶引发的诗情画意。
陆士修: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
张荐: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李萼: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崔万: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颜真卿: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皎然: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陆士修: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其中有京城高官、地方官吏,也有山人隐士和诗僧,当然还有茶圣陆羽,一起组成了“湖州文人群”,“群主”便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这些文人响应群主的号召。长期活跃在风景秀美的江南湖州,共同参与编修一部集典故、辞藻、按韵编排的鸿篇巨制——《韵海镜源》,相互切磋学问,闲暇之余则品茗郊游,“沙龙式”地创作联句来唱和把玩,怡情悦性。他们创作的联句多为戏谑消遣、幽默诙谐性的,且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三言、四言、七言均有。这个文人群在唐·大历年间(公元765年~公元779年)规模是最大的,成员多达41人。
这首由6个人共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便是这个文人群在月下啜茗吟哦的生活剪影。“群主”颜真卿,想必大家一定都比较熟悉了,他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创立了端庄雄伟的楷书——“颜体”,与赵孟叛、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陆士修,是嘉兴的县尉;张荐,是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官居庐州刺史;崔万,即崔石,在唐·德宗贞元(公元785年一公元804年)初任湖州刺史;皎然,名昼,俗姓谢,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十世孙,中唐时著名的诗僧,居杼山,文章俊丽。从这首五言联句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唐朝夜空上那皎洁的月光和流淌在瓷杯中的茶香与诗意。
联句由陆士修开始,又由陆士修结尾。“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此句是说在这晴朗的月夜,邀请三五好友喝茶,以茶代酒来抒发各自的心情。“泛花”是指茶倒入杯中泛起了沫饽,陆羽《茶经·五之煮》曰:“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沫饽是优质茶汤的标志:“代饮”即以茶代酒。张荐接道:“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说的是喝茶可以醒酒,和尚喝了茶就会一心独自在禅房中打坐参禅。其实,这句诗张荐是在调侃僧人皎然,“华席”是指茶席。留僧暗指嗜茶如命的皎然,说茶能令僧人头脑保持清醒,静心品味禅的境界。李萼接着说:“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意思是说在这晴朗的月夜。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饮茶作诗,不用攀爬月桂。不用在庭院中种萱草,也能体味到这其中的逍遥与逸致。“月桂”,传说中月亮上有一棵高500丈的月桂树,这里借指月亮;萱,即萱草,传说可以令人忘忧。
饮茶派对进行到这里,联句始终都是围绕茶展开的,该轮到崔万“接龙”了,于是他便吟诵道:“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这句是在赞美颜真卿,颜真卿曾担任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秋风劲”和“北斗尊”都是赞扬颜真卿的溢美之词,说他任御史时犹如劲吹的秋风那样刚正不阿、风骨凛然。任尚书时犹如北斗星那样尊贵,是天下民众的众望所归。同时,这也是对颜真卿能组织这样有趣活泼的“文化沙龙”表示感谢。我们的颜鲁公听到这样的夸奖,并没有得意忘形,又把话题拉回到茶上,赋诗道:“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流华”亦是指茶,意思是如水的月色洒在茶汤中,月光随着茶汤荡漾流淌,使人神清气爽,这也诚如玉川子在《七碗茶歌》中所言的那样“五碗肌骨清”;“疏瀹”,即疏导、疏通,“心原”即心之本原,意思是说饮茶能疏导涤荡心灵的尘埃,还原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达到“本来无一物”的禅境。可以说,这句诗整首联句的点睛之笔,也是茶禅一味的绝妙脚注。作为诗僧的皎然,对茶禅一味的境界当然是深有体会,随之接道:“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春醪即春天酿造的浊酒;菽,是豆的总称,诗句是说茶不像春酒那样会醉人,还管它长得如此繁茂的绿菽。看到这里,你也许认为绿菽和喝茶风马牛不相及啊,其实是皎然在诗句中暗藏的禅宗机锋转语,类似说饮茶能令人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派对进行到这里,已经打过一个“通关”了,像击鼓传花游戏一样,该轮到陆士修作总结了。“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说的是白瓷杯的茶香渐渐传导扩散到静谧的夜色中,茶的芬芳弥漫了整个庭院,令人心旷神怡。这句诗给月夜啜茶派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整首联句,由七句诗组成,虽题为啜茶,句中却只字未提“茶”字,堪称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的联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它发轫于汉魏六朝的名士之风,浸润了盛唐的浩荡诗风,虽名不见经传,但它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与人文气息。以颜真卿为首的“湖州文人群”,常常雅集在湖州古城西南的杼山一带,以联句来游戏消遣,在治学交流、饮酒啜茗、交游吟赏中,“湖州文人群”的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啜茶创作联句,现在看来,已不仅仅是种“以文为戏”的娱乐活动了,而是种清雅淡然、淳朴自然的文化精神代表了。虽然它与那典雅端庄的唐诗不可相提并论。但它确实滋生了宋代充满着风雅与睿智的“茶令”。茶令是以一人作为令官,指一物为题,饮茶者皆听其号令各举故事,失误者受罚,这是种在举行茶会时进行的助兴作乐游戏,曾一度风靡于江南一带。直到今日,在台湾的街头巷尾还能看到一种叫作“猜返乡拳”的茶令游戏,从这此起彼伏的猜拳声和酽酽的茶汤中,我们似乎还能体味到当年这班湖州文人在啜茶派对时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