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系列活动。而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显得尤为重要。可在实际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缺失。首先,有的活动区域的材料一放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其次,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幼儿刚有些兴趣,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區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另外,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活动向纵向发展。
如中班“美丽的秋天”主题中的集体活动“拾落叶”,要求幼儿按5、6、7、8数字点子卡片及数字捡相应数量的树叶。由于幼儿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幼儿点不清卡片上的数字,也有的幼儿不能完全准确地辨认数字,在一次活动中,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这时我们就把这一内容延伸至区域活动中,提供材料让孩子继续操作,老师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当然,有时同一教育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如:还是同一面的活动要求,我们在美工活动中,可以投放橡皮泥、数字卡,让幼儿以按5、6、7、8、数字卡进行搓圆子、做饺子等;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可以在活动场地上画数字格子,让幼儿跳不同数字的格子、也可以画数字圈,让幼儿看数字圈来扔沙包;在银行里可以增添5元、6元、7元、8元的钱币;在超市里给不同的物品标上5元、6元、7元、8元的价格;在建构区、娃娃家可以以挂数字牌的形式来规定此次游戏进入的人数……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教学的授课模式。幼儿在区域活动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不仅发展了各种能力,而且帮助他们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
二、 材料投放体现个体差异性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活动区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域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我们为活动区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在小班下学期末的主题活动“蔬果舞会”中,我们增设了一个“好吃的蔬菜、水果”的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有蔬菜、水果画纸、剪刀、数字袋等,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会给蔬菜、水果涂色,尽量不要将颜色涂到边线的外面;能力一般的幼儿要能将蔬菜、水果剪下来,数一数,知道自己剪了几个水果或蔬菜;能力强的幼儿则会按照袋子上的数字装入相应数量的水果或蔬菜。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材料和操作方式,为他们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 材料投放注重循序渐进性
区角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材料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识结构,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有提高的作用,也就是说材料投放要有循序渐进性。
如在小班“蔬果舞会”主题活动中:科学活动“蔬果沉浮”旨在让幼儿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第一: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相同的水,蔬菜、水果,与幼儿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的结果。但是不是同一种水果或蔬菜在水中都会沉或浮呢?第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少不同的两盆水,以及一份蔬菜、水果,让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幼儿通过比较,发现同一种蔬菜或水果在深浅不同的水中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沉或浮;那么同一种水果或蔬菜在同样多的水里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呢?第三:教师投放了生熟不同的一种水果或蔬菜,让孩子们进行实验,孩子们同样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孩子们在自己操作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经验,建构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与能力。
四、 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
幼儿本身就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他们对于新鲜、好玩的操作材料往往兴趣比较浓厚,但时间久了,他们的兴趣会逐渐减退,以至无人问津,这也失去了材料的价值功能。因此,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观察到的幼儿活动现象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
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角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角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感官总动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幼儿有关感官方面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交流书中的各种知识。
总之,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要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有目的、有层次的、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通过区域化学习的形式更好地互动起来,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显得尤为重要。可在实际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缺失。首先,有的活动区域的材料一放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其次,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幼儿刚有些兴趣,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區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另外,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活动向纵向发展。
如中班“美丽的秋天”主题中的集体活动“拾落叶”,要求幼儿按5、6、7、8数字点子卡片及数字捡相应数量的树叶。由于幼儿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幼儿点不清卡片上的数字,也有的幼儿不能完全准确地辨认数字,在一次活动中,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这时我们就把这一内容延伸至区域活动中,提供材料让孩子继续操作,老师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当然,有时同一教育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如:还是同一面的活动要求,我们在美工活动中,可以投放橡皮泥、数字卡,让幼儿以按5、6、7、8、数字卡进行搓圆子、做饺子等;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可以在活动场地上画数字格子,让幼儿跳不同数字的格子、也可以画数字圈,让幼儿看数字圈来扔沙包;在银行里可以增添5元、6元、7元、8元的钱币;在超市里给不同的物品标上5元、6元、7元、8元的价格;在建构区、娃娃家可以以挂数字牌的形式来规定此次游戏进入的人数……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教学的授课模式。幼儿在区域活动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不仅发展了各种能力,而且帮助他们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
二、 材料投放体现个体差异性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活动区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域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我们为活动区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在小班下学期末的主题活动“蔬果舞会”中,我们增设了一个“好吃的蔬菜、水果”的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有蔬菜、水果画纸、剪刀、数字袋等,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会给蔬菜、水果涂色,尽量不要将颜色涂到边线的外面;能力一般的幼儿要能将蔬菜、水果剪下来,数一数,知道自己剪了几个水果或蔬菜;能力强的幼儿则会按照袋子上的数字装入相应数量的水果或蔬菜。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材料和操作方式,为他们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 材料投放注重循序渐进性
区角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材料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识结构,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有提高的作用,也就是说材料投放要有循序渐进性。
如在小班“蔬果舞会”主题活动中:科学活动“蔬果沉浮”旨在让幼儿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第一: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相同的水,蔬菜、水果,与幼儿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的结果。但是不是同一种水果或蔬菜在水中都会沉或浮呢?第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少不同的两盆水,以及一份蔬菜、水果,让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幼儿通过比较,发现同一种蔬菜或水果在深浅不同的水中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沉或浮;那么同一种水果或蔬菜在同样多的水里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呢?第三:教师投放了生熟不同的一种水果或蔬菜,让孩子们进行实验,孩子们同样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孩子们在自己操作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经验,建构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与能力。
四、 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
幼儿本身就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他们对于新鲜、好玩的操作材料往往兴趣比较浓厚,但时间久了,他们的兴趣会逐渐减退,以至无人问津,这也失去了材料的价值功能。因此,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观察到的幼儿活动现象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
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角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角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感官总动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幼儿有关感官方面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交流书中的各种知识。
总之,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要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有目的、有层次的、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通过区域化学习的形式更好地互动起来,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