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内基础 拓展课外平台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课程作为新课改八大领域之一,是新课改的亮点和难点。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我校将通用技术作为新时期的新课程、新挑战、新亮点。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反思。
  
  一、夯实课内基础,展坝新课改风采
  
  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是主战场。学校在夯实课内基础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1.劳动技术创新教育为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
  200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颁布。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变化带来课程实施层面的一系列变化。为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2003年12月,学校召开新课程策略研讨会,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着手建设,改建了符合技术设计特性的两个通用技术教室,为新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证:2004年,学校技术教研组的教师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的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讨论,对技术创新教育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为通用技术的推进提供保障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校在开设通用技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同时,还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选修Ⅱ),包括发明创造、头脑奥林匹克、金鹏科技论坛、制陶技术、模型设计与制作、电子控制技术六项。校本选修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师资条件、硬件设备,突出创新性、多样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每周2课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跑班上课,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学校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选修Ⅰ、选修Ⅱ的课程,满足了学生毕业和进一步学习的基本需求,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后学有所长,体现了学校技术创新教育的特色。
  
  3.卓越的师资队伍确保课程实施
  学校有支8人组成的通用技术教师团队,他们所学的专业涵盖了机械、电子、化学、数学、现代技术教育等方面,文、理、工兼备。他们还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海淀区等技术创新教育课题,以科研促教学,使得人大附中的通用技术教育能够兼顾技术和人文两个方面。
  这8位通用技术教师承担了人大附中和人大附中分校高中40个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年轻教师还主动兼任通用技术实验员,以加强自己动手实践的基本功。老师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担任学校相关科技活动的指导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二、拓展课外平台,开创生动的技术教育局面
  
  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之是开创个生动活泼的技术教育局面,这使得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共同成长的快乐,用什么形式能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呢?
  2006年下半年,学校配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成立了人大附中少年科学院(简称少科院)。少科院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少科院的院长、各研究所的所长都由学生来担任,同时,学校聘请中科院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各学科的辅导教师担任秘书。
  少科院下设发明创造、智能机器人、天文科技、生命科学等8个研究所。2007学年-2008学年,仅少科院发明创造个研究所就有近20名学生获得国际、全国和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的奖励。少科院的建立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支持的学生团体。
  少科院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与创新精神为目标,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校园科技活动,如“纸桥过车”、“抗震结构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科技活动。
  2008年未,学校少科院迎来了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此次结构设计大赛,主题是抗震、结构、强度、稳定性,由学生设计制作一种抗震结构,使之能够承受不同程度的震动。竞赛规程、测试的标准和公式都是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由学生制定的。此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涌现了很多创意突出、设计新颖的作品。学生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同时,技术素养也得以提升。
  
  三、勇于实践反思,理性思考技术教育的未来
  
  2007年9月,由于北京市多数学校尚不具备开设通用技术课的条件,所以市教委决定各校通用技术课推迟一年开设(即从高二年级开始)。市教委多次来我校调研,认为学校已经具备开课条件,应该率先在高一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北京市新课改的试点校,以点带面。学校抓住了这一有利契机,稳步推进该课程。由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需要有一个过程,那么从高一年级进入通用技术课程,离高考还有较长的段时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的合理安排。
  
  1.通过学生调研,反思我们的教学
  我们在课程实施中理性思考,首先在学生的层面展开了调查。我们抽样调查了高一年级4个班,共计180人。让学生从学习者的角度,对通用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多项选择:A.理论太多;B.形式单,全部以案例 图片呈现;C.教学内容空洞;D.动手实践时间太少;E.实践器材缺乏;F.没能学到有用的技术;G.不是高考科目,不愿意花太多时间。
  调查统计显示其中D、G两项,学生选择的比例比较高,这是客观的。人大附中的劳动技术教育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相比较而言,通用技术实践机会有所减少。目前,北京的通用技术尚未列入高考项目,学生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在此科目上,也是符合实际的。
  B项虽然选择的比例最低,但我们不可忽视。此课程使用的毕竟是新教材,因此仍然有改进的空、司。
  我们又在学生中开展了“你喜欢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调查,以便改进我们的教学,我们提供了8种方法让学生作选,分别为:A.讲授法;B.讨论、辩论的辅助教学方式;C.让学生多动手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D.引导学生现场观察;E.组织课外兴趣小组;F.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教学辅导书;G.组织一些科学游戏;H.布置部分作业的辅助教学方式。
  调查统计显示,选项C比例最高,G居第二,说明让学生多动手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欢迎,而且应该是接近科学的科技实践活动;选项A、F、H的方式早就不被提倡,在这里再次得到印证。
  
  2.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技术装备
  历史证明,昨天的技术不能迎接明天的挑战。那么,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与通用技术装备不无关系,技术装备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我们对人大附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作出相关统计,分别从年龄段、教师专业背景、动手实践能力(包括A.使用手动工具;B.常用机械工具;C.现代机械工具;D.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目前兼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指导工作四项进行调查。
  从以上四项统计中可以看出:
  (1)通用技术教师梯队已基本形成。但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50岁以上的教师(包括60岁以上的返聘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50%,退休教师占了25%,对于通用技术这门新兴的学科,年龄结构偏老龄化。
  (2)掌握常用手动工具是教师的强项。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则是所有教师的薄弱环节,计算机辅助工具的使用也略显不足,所以增添现代的机械设备、教师尽快掌握现代设备的使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现代技术装备与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008年11月,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装备标准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教育部教仪所王富所长指出,技术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教育改革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从人力大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教育部技术课标组组长、博士生导师顾建军在《技术教育装备新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与国际接轨,要进行技术教育的前沿性研究……技术实践室要体现出手工设计、机械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装备要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学校的技术教育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尽管目前在设备的更新和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有信心把握好通用技术新课程发展的脉搏,在推进的过程中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并积极与各校共同交流探讨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努力把技术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区坚持“人才强教”战略,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 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兼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  1.科学务实的管理机制  构建了层级式管理机制: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任任组长,教师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各校校长任组长。  先后出台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无法回避的一道艰深命题。破解这道难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而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是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确立的关键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高中与大学如何能更好融通,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清华论坛上,北京教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到七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阶段,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2010年,北京市育英学校开始启动中小教学衔接研究课题,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进行探索:语文学科,教师注重学生课外阅读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科探索“思维习惯培
2011年4月16日,本刊记者参加了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教育学会特级教师指导中心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首都特级教师送教郊区行”系列活动。  该活动于今年3月份启动,活动以“创先争优投身实践 优质资源城乡共享”为主题,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多个学科数位党员特级教师深入房山区、大兴区、密
北京五中分校与“精致教育”之二  选择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选择未来。作为一所优秀的初中校,五中分校在推进符合初中教育特点,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从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全方位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我们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集十几年办学积淀,以国家课程和68门校本课程为主干,构建起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力求为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质
北京市在对各层面的人员进行高中新课改培训后,于2007年9月从高中起始年级正式开始了全市范围内的新课程改革。这里,我们将追踪新课改实践,体验一线教师走进高中新课改的新体会、新感受和新困惑。    课改下的新方法——科学探究  ◆王秀娟    回想我们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定量计算,轻定性分析; 重理论,轻实验;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重学科知识,轻联系实际,因此,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张鹤: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学市级学科带头人,2008年获第八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全国二等奖。现为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组数学组组长。    “人的成长离不开点滴的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仅是行动轨迹的记录,更是对每一个教学行为的思考”,张鹤的人生就是这种思考的人生。  在北京四中执教的8年里,张鹤感觉压力特别大。优质的教师、优秀的学生,相比之下,自己是何等微乎其微。但优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而开展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更主要的应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这是一种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观念。”   读到这里,我被这一全新的观念吸引了,因为它站在心理学的角
西城区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教育水平以及科技教育水平更是名列前茅。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作为科普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谛是走内涵式发展的创新之路,以适应突飞猛进的科技潮流,努力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启迪科学方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办馆理念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重视和肯定下,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面向学校、社区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市、区
北京小学始终将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日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点。我校有健全的科技教育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每学年开始,校长都会提出科技教育工作的目标,并亲自参与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计划的制定,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切实做到有明确的主题、有丰富的内容、有固定的地点、有充足的时间、有足够的经费,以此有效地保证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和科技活动的开展。  我校设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