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课堂必须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一、激情投入,渲染气氛。首先,激情课堂能够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其次,激情课堂的气氛营造来自于教师的激情发挥。二、体验生命,积极参与。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体验生命成长历程;体验生命的力量与意义。学生亲身参与,有独特的感受。三、心语放送,情感升华。首先,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其次,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再次,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
[关键词]:生命课堂 激情课堂 体验参与 多元评价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情感共鸣、思维共振、认知共建的学习活动“舞台”。是师生资源共享、动态生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生命活动的“动场”。是师生共同拥有、共同体验、共同经历、共同感悟的心理活动“家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都是课堂的主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实践、反思、体验、顿悟、内化,教师要机智、灵活、调控、帮助、引领。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小组研究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反馈交流活动的仲裁者、点拨者和提炼者。注重思想方法的引导、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确立。
“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生命课堂充满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尊重生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生命课堂必须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
一、激情投入,渲染气氛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把对师生生活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充满真挚友情的、难忘的一堂课。语文课堂应让学生的生命充满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只有构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这样,课堂也就成为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为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首先,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热爱,激情是教师对师爱的一种诠释,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会拥有满腔热情;激情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拥有激情;激情更是教师的一种激越的心理情态,只有心情激越,才会有激情的自然表露;只有热爱,才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广泛地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将教案反复的雕琢,课件细细的品位;只有热爱,才可以在三尺讲台之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宝库;只有热爱,才可以在教育的时候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处理问题,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其次,激情课堂的气氛营造来自于教师的激情发挥。从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时刻起,教师的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并为此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激”情,即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的全部激情就是为实现对学生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情感、和谐的统一体。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才能使学生从“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自觉地学习“激”情艺术。
二、体验生命,积极参与
“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些经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便不再是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让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我,体验生命的力量与意义。“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课堂教学不应该只看作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同时看成生命成长的过程,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首先是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耳倾听、用嘴讲话、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知、情感、意志、态度来参与学习,获得精神的丰富和生命的成长。其次是使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独特”,即独有的、特别的,具有个性的,包含着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取向。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师生平等对话,有利于创建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
三、心语放送,情感升华
教育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语,评语的字字句句轻叩学生的心弦,给予信任、期待,能给予学生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生学生增强自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情感激励”不仅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情感诱导激励,还可以是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诱导和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具有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早或不合时宜地做出评价,可能就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当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时,教师不妨首先作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各方互相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辩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改进的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的矛盾美。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将充满感情的,文学气质较浓的优美语言恰当地运用在评价中,便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写作的热情,深化写作认识,可谓“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其次,引导学生在情感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激励性评价。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进入课堂,从而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灵动生成性和丰富性。课堂不仅是师生知识技能的交流场所,更是情感交流、真情流露、思想碰撞的充满生命力的时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灵气的展示,认识、情感的宣泄,是最富有个体创造性的作业,也是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
再次,引导同学进行相互间评价。教师的语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同样,学生的语言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甚至会是一种超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积极的评价,这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又易于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我们说:孩子们的心灵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但他们自己很难发现、发掘和发展,必须在教学中依据具体的媒介(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情境(教学的诗意情境),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发展。教师应创造这样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诗意的课堂,让学生们在这诗意而美好的心灵世界里徜徉、体验、想象、创造、发展。这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更好地尊重生命、体贴生命、扶持生命。从生命活动层面关照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高雅情操。生命的课堂流淌着人性,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和感染。人性的课堂洋溢着灵性,人性的课堂凸显着个性。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堂教学,应在师生沟通与对话中、交流与评价中实现生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灵动的、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犹如一块块乌黑闪亮的煤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一经点燃,他们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研究),1997,(9).
[3]柳菊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
[关键词]:生命课堂 激情课堂 体验参与 多元评价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情感共鸣、思维共振、认知共建的学习活动“舞台”。是师生资源共享、动态生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生命活动的“动场”。是师生共同拥有、共同体验、共同经历、共同感悟的心理活动“家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都是课堂的主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实践、反思、体验、顿悟、内化,教师要机智、灵活、调控、帮助、引领。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小组研究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反馈交流活动的仲裁者、点拨者和提炼者。注重思想方法的引导、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学习目标的确立。
“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生命课堂充满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尊重生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生命课堂必须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
一、激情投入,渲染气氛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把对师生生活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充满真挚友情的、难忘的一堂课。语文课堂应让学生的生命充满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只有构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这样,课堂也就成为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为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首先,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热爱,激情是教师对师爱的一种诠释,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会拥有满腔热情;激情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拥有激情;激情更是教师的一种激越的心理情态,只有心情激越,才会有激情的自然表露;只有热爱,才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广泛地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将教案反复的雕琢,课件细细的品位;只有热爱,才可以在三尺讲台之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宝库;只有热爱,才可以在教育的时候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处理问题,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其次,激情课堂的气氛营造来自于教师的激情发挥。从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时刻起,教师的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并为此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激”情,即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的全部激情就是为实现对学生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情感、和谐的统一体。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才能使学生从“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自觉地学习“激”情艺术。
二、体验生命,积极参与
“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些经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便不再是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让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我,体验生命的力量与意义。“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课堂教学不应该只看作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同时看成生命成长的过程,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首先是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耳倾听、用嘴讲话、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知、情感、意志、态度来参与学习,获得精神的丰富和生命的成长。其次是使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独特”,即独有的、特别的,具有个性的,包含着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取向。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师生平等对话,有利于创建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
三、心语放送,情感升华
教育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语,评语的字字句句轻叩学生的心弦,给予信任、期待,能给予学生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生学生增强自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情感激励”不仅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情感诱导激励,还可以是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诱导和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具有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早或不合时宜地做出评价,可能就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当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时,教师不妨首先作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各方互相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辩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改进的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的矛盾美。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将充满感情的,文学气质较浓的优美语言恰当地运用在评价中,便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写作的热情,深化写作认识,可谓“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其次,引导学生在情感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激励性评价。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进入课堂,从而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灵动生成性和丰富性。课堂不仅是师生知识技能的交流场所,更是情感交流、真情流露、思想碰撞的充满生命力的时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灵气的展示,认识、情感的宣泄,是最富有个体创造性的作业,也是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
再次,引导同学进行相互间评价。教师的语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同样,学生的语言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甚至会是一种超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积极的评价,这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又易于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我们说:孩子们的心灵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但他们自己很难发现、发掘和发展,必须在教学中依据具体的媒介(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情境(教学的诗意情境),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发展。教师应创造这样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诗意的课堂,让学生们在这诗意而美好的心灵世界里徜徉、体验、想象、创造、发展。这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更好地尊重生命、体贴生命、扶持生命。从生命活动层面关照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高雅情操。生命的课堂流淌着人性,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和感染。人性的课堂洋溢着灵性,人性的课堂凸显着个性。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堂教学,应在师生沟通与对话中、交流与评价中实现生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灵动的、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犹如一块块乌黑闪亮的煤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一经点燃,他们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研究),1997,(9).
[3]柳菊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