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质疑法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高度融洽。质疑法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运用质疑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质疑法不是单纯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而是教师通过设疑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地理的观点去思考问题。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就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分析,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使用质疑法教学,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导入质疑法
  
  有人把问号的形状比喻为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精心设计地理新课教学中的第一个问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例如,在学习《海陆分布对气候影响》时,我首先提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1.夏天海水的温度比陆地低,而冬天海水的温度却比陆地高,这是为什么呢?2.沿海地区降水多还是内陆地区降水多?这样贴近生活的导入设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追根问底的心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又如,在导入《冬季风的特点》时,我是这样质疑的:冬天晚上自修时教室外的风象哨子一样呼啸着,下自修回家要披上大衣,早上上学时女同学要在脸上、手上擦些护肤霜,这说明了冬季风具有哪些特点呢?由于有切身体会,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冬季风的势力强大、寒冷、干燥的特点。
  总之,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质疑,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比照本宣科得到的印象要深刻、具体得多,也使新课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因果质疑法
  
  因果质疑法就是利用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由因导果或由果索因,以质疑的方法推导。这種方法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讲地形的变化、河流的水文特征、气候的成因、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布局的条件等,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在讲黄河的水文特征时,我是从河流与地形、气候、植被的联系进行质疑的:
  1.先指导学生看图了解黄河上游的地势和植被情况,再让学生思考这种环境对河流的影响。
  2.从黄河中游所属的地形区和降水季节引导学生分析“泥沙河”的成因。
  3.“泥沙河”进人华北平原后,大量泥沙的输入造成了下游怎样的后果?
  针对这三个问题,学生就会运用地图,根据所学的知识,从因导果,总结出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紧接着,又以果索因,承上启下地导入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教学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充分运用因果质疑法给学生创造读图用图的机会,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各抒已见,锻炼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地理环境观。
  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影响气候的因素”,我是这样设疑置问、启迪思考的:
  1.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为什么山顶上会终年白雪皑皑?
  2.你能从地理的角度去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些诗句吗?
  由于这些问题带有浓厚的趣味性,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或由因人手,或由果生疑,对问题追根问底,直至将问题弄个水落石出,让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代替了沉寂和被动。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因果法质疑释疑,不仅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比较质疑法
  
  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反复比较得出来的认识。杜密基言:“比较法是一切理解与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运用比较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区城地理、气候类型、水文特征等方面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比较质疑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提出质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复习了旧知识,使之得到巩固。例如,为了使学生认识欧洲的轮廓特征,我就运用比较质疑法来突出它的“海岸线最曲折”。首先我与学生一起复习非洲的“海岸线较平直”的内容,并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描出非洲大陆的轮廓,我再画出欧洲大陆的简图,然后质疑道:“对比这两幅图,你们发现了它们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哪一个洲的半岛、岛屿多?哪一个洲的海运条件好?在学习欧洲的岛国英国时,我又让学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将它与亚洲的岛国日本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这样知故求新,知新温故,不仅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了理解,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由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着手去探索未知,既减少了难度,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通过对比也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四、反证质疑法
  
  这种方法是从地理事物的反面去进行假想性设问的,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加深对正面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理解,是一种迂回包抄的“战术”。例如:在讲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充沛的降水时,可以这样假想:如果我国地势不是现在这样,而是东高西低,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这种反证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去认识问题。
  其实,质疑法中的种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均可以互相穿插、组合运用。同时,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善于向学生质疑,而且要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学则须疑,疑而生智。从发展学生智力的角度看,提出一个疑问往往和解决一个疑问同等重要。我们要珍惜学生提出疑问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通过师生问的相互质疑,共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其他文献
提及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它学生,因而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当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教几年的亲身经历使我发现:初中的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差,缺乏自信,自卑感强,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一、要欣赏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每名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期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实现《标准》的要求,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一、读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二、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读可以充实语言,助于表达。  关键词:增强 美感 丰富 经验 充实 语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并成为各科教学的首要目的所在。语文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当然首当其冲。于是乎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再好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也得通过具体的、直接的课堂教学过程来落实,因此,实现素质教育,关键要在优化常规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首先,优化课堂常规教学要优化教学目标,努力克服“教学目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但许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原因往往是学習数学没意思,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面临的课
期刊
摘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大量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感知材料,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摆弄学具呢?首先要明确操作的目的和任务,防止盲目性,并且依据儿童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操作指导。  关键词:学 操作 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总是和各种具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是在活动中,感知外界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再对各种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期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境界,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读书声琅琅,会把每一个听者带回自己的童年生活当中去。而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已经远离了那段童年的学习生活,但是却担负起了引领学生走上并且走好阅读之路的重任。现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加强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一)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经验,读书的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而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接受到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人格得到真正的陶冶。如何实现小学
期刊
兴趣是动力之源。政治教学中,兴趣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即教师讲,学生听,致使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感到厌烦,甚至逐渐丧失了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显然,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十
期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专家和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处处都进行“论证推理”是不可能的。正如处处都运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绝无可能一样。但教者要把握时机,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获得探究、发现和论证的体验,逐步树立这样一些意识,却很有必要。下面就以苏教版第8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谈一谈这一热点问题,并对展开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努力培养语感,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并保持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教育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重要的不只是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改进学生的语言习惯。    一、语感的定义及形成    語感是人们直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