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较于其他学科,化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魅力更为独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灵活运用与化学相关的实物、图片、视频等等,那么就可以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且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有效激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在课堂具体教学中,良好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掌握课堂知识,促进其智力、品德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化学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从而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所有学科都实施了改革,是对于化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为了有效应对考试,依旧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常都会做出各种漂亮的课件,但是这些课件并没有发挥其的作用,反而导致学生眼花缭乱,从表面上看这堂课很是充实,其实却十分空洞,而学生也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1]。另外,虽然学生的成绩都比较高,但是他们却难以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2农村学生学习极度缺乏自主性
现阶段农村父母多是外出务工,孩子跟随老一辈生活,而学生感觉自己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代代沟大,无法辅导自己的学习,这样长时间下去他们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另外,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以及父母无法监督孩子,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极度缺乏,再加上农村初中生都比较的内向,他们的学习基础不是很牢固,而化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各个物质之间复杂关系,再加上学生自身缺乏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对化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两极分化严重。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以《溶液的酸碱性》为例
针对上述分析的现状,笔者采用了情境教学这一方式,积极创设有效情境,从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化学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以《溶液的酸碱性》为例,详细分析如何创设课堂情境。
1提出相关问题,创设情境
在讲解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知识,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出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而这就是问题情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还对其思维有较好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找到答案,促进其自身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的提高[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你们都喜欢喝柠檬汁吗?它的味道如何?酸奶呢,什么味道呀?学生积极回答:柠檬汁比较酸,酸奶也有点酸,但是与柠檬汁相比这个就不是很酸。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给我们感觉是酸的?我们要如何对这些食物的酸碱性进行判断呢?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被一次又一次地唤起,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正确解释与相关结论。
2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第一个问题情境已经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展现了出来,那么在该情境中,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以达到全面了解、掌握该知识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开展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图片展示酸碱指示剂)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植物制作成酸碱指示剂。
(1)合作交流:学生先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酸碱指示剂的发现;(2)观看视频: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内容是教师自己在家中用生活器材制作成紫甘蓝酸碱指示剂;(3)探究活动:让学生准备六种检测液体,分别是酸果汁、白醋、纯碱溶液、食盐水、肥皂水、石灰水,然后让学生将紫甘蓝酸碱指示剂滴入到这五种溶液中,并观察他们的颜色变化。
在该情境中,先让学生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然后让学生找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制作成酸碱指示剂的植物,这样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学会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因此,该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单单是让学生复习、巩固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对新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让学生在情境认知与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结构,对概念的理解上升到另一个新层面[3]。
3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整个过程呈螺旋上升状态,而认知冲突就是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碰撞下产生冲突。在上述实验结束以后,学生对紫甘蓝指示剂以及其变色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在实验设计中,教师做了一个铺垫:石灰水、肥皂水这两种液体都属于碱性溶液,但是紫甘蓝指示剂所呈现的颜色却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那么是难以找到正确答案的,这样就需要学习新知识,进而产生认知冲突,引导下一步的思考。学生在经过讨论与交流以后得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度不同。这样,就引入了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溶液的酸碱度。先对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进行简单回顾,然后指导学生使用实验室中精密度比较高的pH计仪器对盐酸溶液的酸碱度进行测验,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1)学生活动:对烧杯中盐酸溶液的pH值用pH计进行测量,并判断其酸碱性。(因为各个组烧杯中盐酸溶液的盐酸浓度不同,所以pH值也不同)
教师:你们测量的液体都是盐酸溶液,为什么pH值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每一杯中的盐酸浓度不同,导致pH值不一样。
教师:对于你们这一猜想要如何验证呢?
(在大家的讨论下设计出以下实验)
(2)探究活动:①将20毫升的水分次加入到测量的盐酸溶液中,每加一次,就振荡搅匀,测pH值,并记录下来;②通过表格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盐酸溶液加水后pH值变化的曲线图。
教师:将水加入到碱性溶液中,pH值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多媒体呈现演示实验:检验石灰水中不断加水的pH值,检验仪器为数字传感器,同时与电脑相连接,将pH值的变化曲线图绘制出来,呈现在学生眼前。)
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实验进行设计:学习如何使用pH计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但是在实验细节中设置相应的悬念;溶质相同的溶液其酸性强度为什么各不相同。显而易见,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无法准确解释该问题,而这就需要再次引发认知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4]。由此可见,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仅仅依靠零碎知识概念是不行的,还比要深层次认知事物、解构事物。
为了探究出所以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一个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手、眼、脑共同协作,探究出pH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最终对概念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与重组。
总之,化学这门强实践性的学科不应该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要积极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转变其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与转化能力。
參考文献:
[1]朱国定.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与实例[J].中学化学,2015(11):11-12.
[2]陈莹静.创设情境,打造魅力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00(010):127-127.
[3]李秀娟.创设情境打造化学魅力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00(032):204-204.
[4]梁蓉君.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途径的实践与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6X):35-36.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在课堂具体教学中,良好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掌握课堂知识,促进其智力、品德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化学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从而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所有学科都实施了改革,是对于化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为了有效应对考试,依旧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常都会做出各种漂亮的课件,但是这些课件并没有发挥其的作用,反而导致学生眼花缭乱,从表面上看这堂课很是充实,其实却十分空洞,而学生也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1]。另外,虽然学生的成绩都比较高,但是他们却难以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2农村学生学习极度缺乏自主性
现阶段农村父母多是外出务工,孩子跟随老一辈生活,而学生感觉自己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代代沟大,无法辅导自己的学习,这样长时间下去他们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另外,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以及父母无法监督孩子,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极度缺乏,再加上农村初中生都比较的内向,他们的学习基础不是很牢固,而化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各个物质之间复杂关系,再加上学生自身缺乏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对化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两极分化严重。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以《溶液的酸碱性》为例
针对上述分析的现状,笔者采用了情境教学这一方式,积极创设有效情境,从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化学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以《溶液的酸碱性》为例,详细分析如何创设课堂情境。
1提出相关问题,创设情境
在讲解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知识,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出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而这就是问题情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还对其思维有较好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找到答案,促进其自身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的提高[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你们都喜欢喝柠檬汁吗?它的味道如何?酸奶呢,什么味道呀?学生积极回答:柠檬汁比较酸,酸奶也有点酸,但是与柠檬汁相比这个就不是很酸。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给我们感觉是酸的?我们要如何对这些食物的酸碱性进行判断呢?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被一次又一次地唤起,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正确解释与相关结论。
2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第一个问题情境已经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展现了出来,那么在该情境中,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以达到全面了解、掌握该知识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开展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图片展示酸碱指示剂)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植物制作成酸碱指示剂。
(1)合作交流:学生先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酸碱指示剂的发现;(2)观看视频: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内容是教师自己在家中用生活器材制作成紫甘蓝酸碱指示剂;(3)探究活动:让学生准备六种检测液体,分别是酸果汁、白醋、纯碱溶液、食盐水、肥皂水、石灰水,然后让学生将紫甘蓝酸碱指示剂滴入到这五种溶液中,并观察他们的颜色变化。
在该情境中,先让学生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然后让学生找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制作成酸碱指示剂的植物,这样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学会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因此,该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单单是让学生复习、巩固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对新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让学生在情境认知与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结构,对概念的理解上升到另一个新层面[3]。
3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整个过程呈螺旋上升状态,而认知冲突就是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碰撞下产生冲突。在上述实验结束以后,学生对紫甘蓝指示剂以及其变色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在实验设计中,教师做了一个铺垫:石灰水、肥皂水这两种液体都属于碱性溶液,但是紫甘蓝指示剂所呈现的颜色却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那么是难以找到正确答案的,这样就需要学习新知识,进而产生认知冲突,引导下一步的思考。学生在经过讨论与交流以后得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度不同。这样,就引入了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溶液的酸碱度。先对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进行简单回顾,然后指导学生使用实验室中精密度比较高的pH计仪器对盐酸溶液的酸碱度进行测验,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1)学生活动:对烧杯中盐酸溶液的pH值用pH计进行测量,并判断其酸碱性。(因为各个组烧杯中盐酸溶液的盐酸浓度不同,所以pH值也不同)
教师:你们测量的液体都是盐酸溶液,为什么pH值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每一杯中的盐酸浓度不同,导致pH值不一样。
教师:对于你们这一猜想要如何验证呢?
(在大家的讨论下设计出以下实验)
(2)探究活动:①将20毫升的水分次加入到测量的盐酸溶液中,每加一次,就振荡搅匀,测pH值,并记录下来;②通过表格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盐酸溶液加水后pH值变化的曲线图。
教师:将水加入到碱性溶液中,pH值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多媒体呈现演示实验:检验石灰水中不断加水的pH值,检验仪器为数字传感器,同时与电脑相连接,将pH值的变化曲线图绘制出来,呈现在学生眼前。)
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实验进行设计:学习如何使用pH计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但是在实验细节中设置相应的悬念;溶质相同的溶液其酸性强度为什么各不相同。显而易见,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无法准确解释该问题,而这就需要再次引发认知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4]。由此可见,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仅仅依靠零碎知识概念是不行的,还比要深层次认知事物、解构事物。
为了探究出所以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一个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手、眼、脑共同协作,探究出pH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最终对概念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与重组。
总之,化学这门强实践性的学科不应该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要积极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转变其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与转化能力。
參考文献:
[1]朱国定.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与实例[J].中学化学,2015(11):11-12.
[2]陈莹静.创设情境,打造魅力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00(010):127-127.
[3]李秀娟.创设情境打造化学魅力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00(032):204-204.
[4]梁蓉君.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途径的实践与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6X):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