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遭蛇咬,十年怕井绳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前,只有11个月大的小阿尔伯特很愿意同一只白鼠玩耍并敢用手抚摸它。实验开始后,每当他用手抚摸白鼠时,实验者就在背后用铁锤猛击铁板使其发出较大的声响。没多久,他就形成了对白鼠的恐惧,一看到白鼠就露出害怕的表情。继而,这种恐惧反应又泛化到别的东西身上,如白兔、带绒毛的玩具、毛皮大衣,可以想像,这个可怜的小人儿长大以后,尽管知道这些毛绒绒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好怕的,也会莫名其妙地厌恶、排斥。
  
  习得的厌恶
  
  厌恶或者害怕是人类本能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厌恶或者害怕什么,却是后天习得的,没有没来由的讨厌和反感。1920年行为主义的先驱华生所做的上述经典的恐惧形成实验就说明了这点。这个实验有些残忍地告诉我们,人的恐惧情绪可能是通过某种条件反射的形成而学得的。
  仔细回忆一下,好多讨厌的事情真的总是与某种不好的经验发生了联系。例如,有一个孩子特别不喜欢吃菜花,一听到名字就想呕吐,她称之为恶心花。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就是很小的时候,她吃过有菜花的菜,之后开始呕吐,难受了一整天,以后见了菜花就有了非常强烈的反应。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对待学习的厌恶态度也往往与类似的经验有关。例如,许多学生可能不喜欢外语,是因为他们将这些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大声翻译句子这样不愉快的经验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引起的焦虑,使学生形成了对外语的厌恶条件反射,一上外语课就紧张或者消极回避,有的甚至波及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或对其他学校机构的态度。
  
  学来的改变
  
  只是解释厌恶产生的原因,所有的问题并不会自动解决。人们更关心,知道了自己厌恶的原因后该做些什么?能否消除厌恶的情绪和行为呢?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建立愉快联结,能达到治愈的效果。华生的学生琼斯曾做了一个经典的治疗实验。34个月大的小男孩彼得患有恐惧症,害怕有毛的物体,尤其害怕兔子。治疗中,琼斯先给彼得一些他喜欢吃的食物,然后把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兔子逐渐移近正在津津有味地吃东西的小彼得,如果移近的兔子使小彼得表现出不安,就把笼子移远一点儿,等他平静下来再做进一步的尝试。其目的就是要在愉快刺激(好吃的食物)与所害怕的兔子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减弱或消除恐惧反应。琼斯的治疗实验成功了。彼得不仅对关在笼子里的兔子不恐惧了,就是兔子从笼子里出来也不在乎了,最后,甚至变得很愿意与兔子一起玩耍了。由此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治疗恐惧等领域。
  研究并未止于此,研究者还发现,能通过形成厌恶的方法避免某些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行为。约翰·加西亚和他的同事就利用这种方法成功阻止美洲小狼吃绵羊,他们把用羊皮包裹的有毒羊肉汉堡放到羊圈四周,吃到这些羊肉汉堡的狼都生了病,出现呕吐,并立即对羊肉产生了厌恶。后来,它们一看到绵羊就恶心,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攻击绵羊了。
  
  镜子的妙用
  
  形成厌恶也不用一定与呕吐等不良的生理反应相联系。一位心理学家就利用了镜子进行厌恶治疗,也解决了大问题。当时纽约的一栋摩天大楼的电梯按钮总是坏得很快。人们虽看见电梯按钮已经亮了,还是要再按一下才安心,好像别人按的都不算,非得自己的“魔术指”按一下,电梯才会来。老板在电梯旁贴很多告示,都没有效,最后一位心理学家在电梯门上装了一面大镜子,轻易解决了问题。只要人们一站到镜子前,原先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镜子前都成了绅士、淑女,耐心等待电梯。真的是镜子的功劳吗?心理学家笑笑说:“因为谁都希望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是一个美好的形象,很少有人会故意地做出某些恶形恶状。他们出现这种恶形恶状,只是苦于不自知而已。”这就是镜子的妙用。
  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实在是个很好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拿来用于家庭教育。当孩子蛮不讲理发脾气时,你可以在事后把他的行为模仿给他看,把他们当时说的话再说给他们听,当孩子知道自己当时的形象后,他们的良知就可能促使他们去改正。
  不仅如此,用形成厌恶条件反射,并佐以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方法可以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多种不良行为问题。美国教育影片《时钟的柳橙》就表现了利用厌恶疗法矫正不良少年暴力行为的情形。在治疗中,强迫这些少年在看到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力镜头时,就给他们厌恶刺激。就这样“治疗”几次之后,这些少年实际看到暴力行为时,就会莫名奇妙的头痛,或者浑身感到不舒服,从而使他们彻底厌恶暴力、远离暴力。
  厌恶实验虽然只是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它产生的效应却远远超越了实验室本身。特别是在教育中,对积极的行为给予鼓励,对消极的行为给予厌恶的惩罚,也就很好地塑造学生的行为。但是本文只是简单地对厌恶实验及其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如果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困扰,还是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
其他文献
学者,顾名思义,是指从事某个研究领域、学有专长、拥有独立思想并影响社会发展的人。在知识社会里,学者作为一种社会身份、角色,通常会受到整个社会的敬重和推崇,这与学者身份中内含的知识、思想意蕴有关。由于学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知识增长的重要力量,不难理解大众对具有学者特质的某种社会身份的广泛认同和正向评价。“学者型”,作为一个修饰词,是指具有学者特质或共性的一种角色形态。当称某人具有学者型身份时,亦即说某
人们往往认为小学生英语词汇量小,知识面窄,对语法不甚了解,语感也尚未形成,英语阅读教学可有可无。在实践中,教师也偏重于听、说训练,教学形式停留在做游戏、学单词、背对话上,而没有关注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因为阅读的缺失,当学生处于高年级、身心发生变化、对简单游戏形式不再热衷时,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造成英语成绩迅速下滑的现象。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机,且英语阅读
壹  花钱  悬塔塔感慨地说:“钱可真不经花啊,刚取了100块钱,都不知道花在哪儿了,转眼间就用完了,真不知道100块钱能用来干什么呢?”  芳庭笑道:“那好办啊,你给我100块,我花给你看一下呗。”贰  穿越时空  拾谷雨和亨亨去出差。火车上,亨亨迷迷糊糊睡着了。  过了半个小时,亨亨揉揉眼睛看了看窗外:“啊!时间过得好快,我一觉醒来天都黑了。”  拾谷雨无奈地答:“哪里是天黑了,明明是火车进隧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高度,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怀。同时,党和国家尊师重教,以身作则,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人民教师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教
在亲密关系中害怕表达真实感受  有一位读者说,她和男友相恋四年,两人都性格外向,朋友也很多,经常一起聚会。在外人看来,他们过得有声有色,但回到家后,两人就没有了交流。她很難理解,为什么可以和朋友聊一个晚上,和恋人却无话可说。  这很有可能是关系亲疏的问题导致的。两人与朋友的交流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的交流,如聊新闻八卦、吃喝玩乐,这是我们社会功能的一部分。我们和普通朋友在内心里并没有走得那么近。但在亲密
圆子:  我和男朋友已订婚礼酒席,打算下个月去领证,但最近我内心很焦虑,感觉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甚至有退婚的打算,我该怎么办呢?  我和男友从大学到现在恋爱四年,虽说中间有过波折,但他一直对我挺好的。最近在筹办婚事时,我与未来的公婆有不少分歧,闹了些不愉快,但男友一点不理解我,总说:“没事的,我爸妈都是老实人,会对你好的,怎么会欺负你呢?”这让我很心寒,婚后他肯定不懂得如何平衡婆媳关系,总会帮着他
《中国教师》沉痛悼念汶川大地震遇难教师!    他们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撑起了生命的希望,她们用柔弱的身躯释放了生命的美丽,他/她们用大无畏的行动书写了教师的传奇!  立一座纪念碑,为中国教师立一座不朽的纪念碑,这样,他/她们才不仅仅在抽象的统计意义上活着,而且永远在生命尊严的意义上活着……    男,51岁,四川省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    2008年5月12日下午2:48,灾难突如其来,教学楼在
作为推进课改进程首选策略的教育科研,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融合。以科研指导教研,以教研推动科研,实现教研与科研共同发展,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所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议案提案分析等调研形式,我们发现,目标不实、过程不实、成果不实,正是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弊端。为此,围绕着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我们制定了“抓大放小,求真务实,减负增效,自主发展”的方针,推出了“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新思路,力图
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不发达地区,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工作在贫穷的农村学校,他们是农民却还要教书,是教师却还要种地,是临时工却又长期任教。他们是校长,是班主任,还是总务主任、接送员。他们既是语文教师,又是数学教师,还是音乐、体育以及所有科目的教师……他们忙碌的足迹遍布中国每一个乡村,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乡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他们无私的劳动培养了一代代的农村人。他们的名字就叫做——农村民办教
1999年,美国教育部启动了针对职前教师技术教育的大型资助项目,即“培训未来的教师使用技术(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简称PT3。旨在鼓励和扶持职前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创新实践,加速培养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师。该计划执行以来,已资助500多个教育技术应用与培训项目,受资助者包括学院、大学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职前教师,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