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子女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对贫困家庭来说更是如此。它对贫困家庭能否脱贫,能否提高其素质有重大影响。同时贫困家庭的子女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不仅在身、心两个方面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而且还表现在学习成绩不佳,心理不健康,缺乏安全感等等。通过协同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关键词] 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状况留守儿童脱贫攻坚
贫困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目前贫困家庭子女绝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因为自身经济条件和现行体制所限,父母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于是大量未成年的孩子被迫留在家里。他们不仅在生活方面面临许多严重,而且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身心安全等方面屡屡出现意外,造成相当大部分儿童厌学等不良恶习。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高度重视和积极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让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共同脱贫指导思想的关键环节。
一、贫困子女学习状况及家庭期望
1、贫困家庭父母文化程度
在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调查中,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那就是贫困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果我们以初中文化程度作为一个尺度的话,贫困家庭中父亲的文化程度低于高中的占总数78%,母亲的文化程度低于高中占总数的85%,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学习出现困难时,贫困家庭子女有63%得不到家人及时主动地辅导,学生得不到家人及时辅导的比例远高于调查所得出的比例。
2、学习环境教育支出
从调查可以看出非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环境及资源总体上优于贫困子女。贫困家庭中有的父母收入不稳定、有的是单亲、有的负债累累居住环境差。贫困家庭子女有固定地点及时间学习的占36%,远低于非贫困家庭的92%,贫困家庭子女有条件定期购买学习资料的只有12人,比非贫困子女的38人少了2倍。在执教过程中经常发现贫困子女的学习成绩低于平均水平,子女的教育不能单独依靠学校,家庭教育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3、教育期望较高对子女职业期望稳定化
从调查可以清楚的看出贫困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期待和目标,80%以上期望子女可以上到大学。
48.7%的父母期望子女能够本科毕业,要求高中以下学历的家庭比例不到10%,而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初、高中学历在贫困家庭子女占68.2%。调查显示造成贫困家庭子女低学历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不稳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外出打工。
4、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严重
生活的压力促使父母外出务工进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往往感觉自己孤立无援,他们的心理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问题和困惑,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亲情的缺乏使留守儿童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父母教育养护责任的不到位,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易造成留守儿童抑郁,从而使他们在学校、家中做出非正常的行为。调查发现只有32.9%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每周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月联系一次,长期远离父母造成超过40%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及其他问题。
二、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建议应用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赋予教育脫贫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且对各个学段的教育提出具体的目标。然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办学条件、就业状况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利用,导致贫困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同心协力,把好脉搏,对症下药。
1、家庭教育管理建议应用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首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学习的氛围。对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看书读报追求新知识,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看法,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父母,则要尽力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让孩子经常处于一个喧哗、紧张的环境中。
2、发挥政府政策保障,学校主办作用建议应用
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是教育的主导者,学校是主办者,应为全体国民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脱贫攻坚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有研究显示家庭经济收入每增加10%便会带来1.4%的大学入学率提升。解决“贫”的问题,关键是让贫困家庭富裕起来。一方面向他们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及公益性岗位供他们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把他们的相关信息和就职意向提供给相应的用人单位,从而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选择,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人员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为贫困就业人员免费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经济收益。
[关键词] 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状况留守儿童脱贫攻坚
贫困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目前贫困家庭子女绝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因为自身经济条件和现行体制所限,父母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于是大量未成年的孩子被迫留在家里。他们不仅在生活方面面临许多严重,而且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身心安全等方面屡屡出现意外,造成相当大部分儿童厌学等不良恶习。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高度重视和积极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让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共同脱贫指导思想的关键环节。
一、贫困子女学习状况及家庭期望
1、贫困家庭父母文化程度
在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调查中,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那就是贫困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果我们以初中文化程度作为一个尺度的话,贫困家庭中父亲的文化程度低于高中的占总数78%,母亲的文化程度低于高中占总数的85%,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学习出现困难时,贫困家庭子女有63%得不到家人及时主动地辅导,学生得不到家人及时辅导的比例远高于调查所得出的比例。
2、学习环境教育支出
从调查可以看出非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环境及资源总体上优于贫困子女。贫困家庭中有的父母收入不稳定、有的是单亲、有的负债累累居住环境差。贫困家庭子女有固定地点及时间学习的占36%,远低于非贫困家庭的92%,贫困家庭子女有条件定期购买学习资料的只有12人,比非贫困子女的38人少了2倍。在执教过程中经常发现贫困子女的学习成绩低于平均水平,子女的教育不能单独依靠学校,家庭教育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3、教育期望较高对子女职业期望稳定化
从调查可以清楚的看出贫困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期待和目标,80%以上期望子女可以上到大学。
48.7%的父母期望子女能够本科毕业,要求高中以下学历的家庭比例不到10%,而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初、高中学历在贫困家庭子女占68.2%。调查显示造成贫困家庭子女低学历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不稳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外出打工。
4、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严重
生活的压力促使父母外出务工进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往往感觉自己孤立无援,他们的心理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问题和困惑,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亲情的缺乏使留守儿童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父母教育养护责任的不到位,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易造成留守儿童抑郁,从而使他们在学校、家中做出非正常的行为。调查发现只有32.9%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每周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月联系一次,长期远离父母造成超过40%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及其他问题。
二、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建议应用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赋予教育脫贫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且对各个学段的教育提出具体的目标。然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办学条件、就业状况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利用,导致贫困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同心协力,把好脉搏,对症下药。
1、家庭教育管理建议应用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首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学习的氛围。对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看书读报追求新知识,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看法,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父母,则要尽力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让孩子经常处于一个喧哗、紧张的环境中。
2、发挥政府政策保障,学校主办作用建议应用
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是教育的主导者,学校是主办者,应为全体国民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脱贫攻坚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有研究显示家庭经济收入每增加10%便会带来1.4%的大学入学率提升。解决“贫”的问题,关键是让贫困家庭富裕起来。一方面向他们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及公益性岗位供他们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把他们的相关信息和就职意向提供给相应的用人单位,从而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选择,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人员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为贫困就业人员免费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