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逆向思维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就像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它考察的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如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而它恰恰是小学生最不容易掌握和理解的,也是最容易出错和丢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解决问题)。往往有的学生一看到解决问题就有一种惧怕心理,显得不知所措,对解决问题更是无从下手。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整体提高。但又该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采用逆向思维的逻辑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无疑是提高小学生正确解答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从以下两方个面入手。
  一、鼓励学生培养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都觉得解决问题难理解,不好做。有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要花费许多的时间而且還不一定正确,可以说是真正的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解决问题产生厌烦心理,对解决问题更是“憎恨”之极,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这样何谈学生能学好呢?俗话说的好:“信心是成功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先从较简单的解决问题着手。多讲多练一些两三步计算的解决问题,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如果学生能做对、教师便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样使学生对自己逐渐有信心,心想“解决问题并不是很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就一定能够成功解答”。所以树立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运用逆向思维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运用并渗透逆向思维的方法(即问题到条件),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析,在解答上思路清晰、头脑清楚、能利用此原则将较复杂的问题变的简单明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解答问题和掌握其中的解题技巧。
  二、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强化训练。
  由于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是学生最初接触,所以他们对此方法并不是很了解,一时也难以掌握它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条件到问题”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而改变为“从问题到条件”的反向思维方式。这样就能较快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水果店运来苹果35筐,运来的梨比苹果少12筐,运来的桃是苹果和梨总数的2倍,运来的水果共有多少筐?
  这是一道较复杂的解决问题,部分学生都能计算其中的一两步。但到了三、四步能做出来的学生就很少了。分析原因,大部分学生能做出一两步是因为第一,二两个已知条件好理解,至少是弄清了多与少的关系,但到了以后几步就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时教师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从问题入手,逐一分析,层层深入。教师让学生把问题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这道题的中心(即三种水果的和),也就是把三种水果的筐数加起来。
  教师板书:(苹果)+(梨)+(桃子)教师这时又接着问,“要求三种水果共有多少,就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苹果、梨、桃子,各有几筐?”教师加以肯定并接着问:“现在我们只知道苹果的筐数是35筐,梨和桃子都不知道”,接着板书:
  (苹果)+(梨)+(桃子)
  35??
  那该怎么办呢?根据哪个条件可以求出梨的筐数呢?梨比苹果少12筐,怎样列式呢?“35-12”接着上面板书:
  (苹果)+(梨)+(桃子)
  35(35-12)?
  现在只剩下桃子的筐数不知道,又该怎么办呢?根据哪个条件能求出来?“桃子是苹果和梨总数的2倍”,列式[35+(35-12)]×2接着板书:
  (苹果)+(梨)+(桃子)
  35(35-12)[35+(35-12)]×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问题逆向思维,根据问题找出中心,并用文字将其简化,这样就使学生理清了思路,明了了题意,从而成功地解答了这道较复杂的解决问题。为巩固和加深对此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再出示一两道与本节内容相类似的解决问题强化练习,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适当地降低一些难度。
  采用此方法后,我通过一段时间的逐步培养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较好的运用逆向思维方法,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现在我班上的学生运用此方法后,60%左右的学生都感到做解决问题时不再像以往那样困难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信心和兴趣,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当前形势下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重要一环备受教育教学部门的关注。建成小学学段数学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未来阶段学生适应终生和自我发展能力,已成为育人风向导向变化中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当前教学环境下小学教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分析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价值  引言:  小学尚处于教育阶段的始端,实质难度较中学
期刊
摘要: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要想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人才的支撑。独立思考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还能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小学数学教育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并分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并探究养成策略,为相关教
期刊
摘要:在四川云教电视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能量变化感知电解池,归纳构成要素初识电解池,厘清化学原理透识电解池,应用变化拓展再识电解池,让学生分层进阶进行电解池的新课学习。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学习进阶;电解池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确保“停课不停学”,四川省从2020年3月9日开始直播四川云教电视课堂,通过有线电视、IPTV以及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专区、腾讯教育空中课堂专区等网络
期刊
摘要:在小学学习的期间,班主任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德育的教学,课堂中书本的知识固然重要,它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但是,德育的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小学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小学生们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才是主体,班主任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用爱触动心灵引导小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孩子的心灵;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的发展目标也增添了新的内容,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外,更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初中阶段,更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开展的主要实施者,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应该合理的实施一定的激励策略,指引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保证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小学生也应当及早接触并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便为未来掌握更深奥和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打基础。本次研究正是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讨论,重点是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和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习惯相结合,意在遵从新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学科素养、学科兴趣等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课堂  前言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各行各业
期刊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态度;教育  根据班主任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我总结出班主任教育工作态度“五字经”。这里的“经”并非“经典”、“经传”,更非“五经”,而是经验之谈。  诚。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其辛苦程度是常人难以理喻的。班主任虽有微薄的月津贴,但经济上的津贴永远弥补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人均阅读量一直令人担忧,即便是学生,阅读量同样也不高。高中是學生奋战高考的阶段,而语文又是高中生定要学好的科目,高中生尤其是基础阶段的高一,该如何去阅读。为此,本人从阅读的重要性出发,提供了本人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培养学生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高一  引言  一个人的素质主要来源于对语文、对母语和周身文化的学习,而语文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作为基础性课程一直存
期刊
摘要:生物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灵活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文从教学进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1]。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具体
期刊
摘要:阅读,是任何一个学生理解课文之前必要的基础之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的深浅呈一种正比关系。因为学生要了解课文,就要先阅读,这样才能大致了解课文的概念的内容。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可以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针对农村小学生,所以,本篇文章主要探究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分析;实践能力  其实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大多数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