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灵活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文从教学进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1]。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具体地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教师为了创造一种“好教学”,自觉权衡学生、环境、课程、自身等因素,利用实践智慧和教学规律,对教学因素进行最优化组合。在这里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实际应势而为,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近几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成绩合格及以上者按10分计。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数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学校录取总分。本以为学生考试及格率会很高,拿到“10分”很容易,但多年来考试的实际情况与理想有所差距,学生和家长往往更重视主科高分的学习。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真正的生物学习时间只能是寄托在课堂上40分钟。毕竟课后花时间学习生物的学生实在是寥寥无几。七年级生物每周三个课时,八年级生物每周仅两个课时,面对紧张的课时合理安排四册课本教学内容是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可以在七年级时尽量的完成七年级两册课本的教学及八年级部分教学,这样便能在八年级上学期完成全部的初中生物教学,下学期时便可利用每周的两节课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二、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堂生物课的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2]。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切实有效地制定本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需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体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要素。比如:学生通过讨论课本“资料分析”的活动能够准确的阐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三、抓住课程重点,注重重点知识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以教材为基础,配合当地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要求”中列举的考点列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根据重点知识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做到“详略得当”,主攻重点。重点知识应强化学生理解。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形式呈现出来,(很多网站视频无法下载,教师可通过录屏软件将起录制下来)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针对重点知识,应设计相关习题当堂演练强化学习效果。
四、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是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关键;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1]。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关键词,并对课件课本中涉及的图片、事例加以提问等,激发学生思考关键词、关键词的含义,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获得生物知识的升华。另外,我们可借助概念图提升概念教学,特别是在复习课中,效率较高。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图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通过概念图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区分易混淆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概念教学中应将具体事实作为铺垫来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理解,学习重心应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1]。课堂上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及概念图应让学生整理到纸质笔记本上,通过书写这一过程加深对知识的认知。
五、生物有效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1]。教学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但这种特殊性觉绝非是因为教学是以间接知识为主的学习过程,更重要、更深刻的是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思维对话不是为了思维而对话,而是经思维对话,学生得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转化为智慧,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以生发,基本的道德素养得以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以逐步实现。
比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细菌》时,可以这样提问:通过观看动画——巴斯德鹅颈瓶实验,除了课本给出的实验结论外,同学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联想我们周围的生活生产有哪些事物是运用到这些结论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分析实验,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的,它能有效的激发思维对话。
教学不是灌输,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必须是双向交流;讲述绝不是转述,教师不能以把知识讲清楚为能事,应该是引导学生大脑的积极运转,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导演”,使学生的情感、心灵都有所触动;必须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内化的基础是思维,师生间的思维对话则是有效的思维引导。
六、生物学有效教学的特点是格物致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通过教学,真正落实格物致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比如再讲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做实验“制作米酒”,通过实验结果——品尝米酒,并提出思考:制作米酒在我们生活中可称为“发酵”,那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实验中运用的酒曲其实是根霉菌,那根霉菌为什么要发酵呢?我们可将发酵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如何快速的实现发酵?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资料查询,切实体会到如何获得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又能做什么,从而达到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就其本质来讲,实际上是人类对所观察或认识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的合理解释或说明[1]。为了使其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和预见性,人们应用了逻辑、数学以及实验的方法,使其形成经过验证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目的就是要在美国建立一个有很高科学素养的社会。它认为良好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知道科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途径,其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认识什么样的东西是科学,什么样的东西不是科学,科学能够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以及科學如何在文化中起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
七、注重教学反馈,用心倾听,攻克学生认为的难点知识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从而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初中生物教学,最关键的反馈是在课堂。为了得到孩子们最真实的心声,老师和孩子应建立一种和谐、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质疑,踊发问,能对知识点和习题答案第一时间提出观点。而教师应怀一颗“倾听”的心,去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以便高效的提升教学。其实有时候老师的“以为”那是“自以为”,而学生的“以为”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标和收获。
学会倾听,是为人师应有的教学技艺。用心去听,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通过积极的鼓励,让智慧火花真正在课堂中“闪光”,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最迷人,最闪光的点。
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当地教育政策、导向、考试说明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进程及策略,抓重点、重突破。教学过程中,善于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忠,万勤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淑娟.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几点思考[J].生物教学,2019,44(1):1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1]。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具体地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教师为了创造一种“好教学”,自觉权衡学生、环境、课程、自身等因素,利用实践智慧和教学规律,对教学因素进行最优化组合。在这里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实际应势而为,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近几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成绩合格及以上者按10分计。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数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学校录取总分。本以为学生考试及格率会很高,拿到“10分”很容易,但多年来考试的实际情况与理想有所差距,学生和家长往往更重视主科高分的学习。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真正的生物学习时间只能是寄托在课堂上40分钟。毕竟课后花时间学习生物的学生实在是寥寥无几。七年级生物每周三个课时,八年级生物每周仅两个课时,面对紧张的课时合理安排四册课本教学内容是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可以在七年级时尽量的完成七年级两册课本的教学及八年级部分教学,这样便能在八年级上学期完成全部的初中生物教学,下学期时便可利用每周的两节课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二、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堂生物课的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2]。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切实有效地制定本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需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体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要素。比如:学生通过讨论课本“资料分析”的活动能够准确的阐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三、抓住课程重点,注重重点知识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以教材为基础,配合当地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要求”中列举的考点列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根据重点知识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做到“详略得当”,主攻重点。重点知识应强化学生理解。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形式呈现出来,(很多网站视频无法下载,教师可通过录屏软件将起录制下来)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针对重点知识,应设计相关习题当堂演练强化学习效果。
四、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是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关键;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1]。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关键词,并对课件课本中涉及的图片、事例加以提问等,激发学生思考关键词、关键词的含义,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获得生物知识的升华。另外,我们可借助概念图提升概念教学,特别是在复习课中,效率较高。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图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通过概念图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区分易混淆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概念教学中应将具体事实作为铺垫来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理解,学习重心应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1]。课堂上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及概念图应让学生整理到纸质笔记本上,通过书写这一过程加深对知识的认知。
五、生物有效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1]。教学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但这种特殊性觉绝非是因为教学是以间接知识为主的学习过程,更重要、更深刻的是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思维对话不是为了思维而对话,而是经思维对话,学生得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转化为智慧,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以生发,基本的道德素养得以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以逐步实现。
比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细菌》时,可以这样提问:通过观看动画——巴斯德鹅颈瓶实验,除了课本给出的实验结论外,同学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联想我们周围的生活生产有哪些事物是运用到这些结论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分析实验,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的,它能有效的激发思维对话。
教学不是灌输,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必须是双向交流;讲述绝不是转述,教师不能以把知识讲清楚为能事,应该是引导学生大脑的积极运转,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导演”,使学生的情感、心灵都有所触动;必须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内化的基础是思维,师生间的思维对话则是有效的思维引导。
六、生物学有效教学的特点是格物致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通过教学,真正落实格物致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比如再讲八年级上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做实验“制作米酒”,通过实验结果——品尝米酒,并提出思考:制作米酒在我们生活中可称为“发酵”,那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实验中运用的酒曲其实是根霉菌,那根霉菌为什么要发酵呢?我们可将发酵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如何快速的实现发酵?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资料查询,切实体会到如何获得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又能做什么,从而达到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就其本质来讲,实际上是人类对所观察或认识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的合理解释或说明[1]。为了使其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和预见性,人们应用了逻辑、数学以及实验的方法,使其形成经过验证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目的就是要在美国建立一个有很高科学素养的社会。它认为良好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知道科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途径,其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认识什么样的东西是科学,什么样的东西不是科学,科学能够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以及科學如何在文化中起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
七、注重教学反馈,用心倾听,攻克学生认为的难点知识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从而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初中生物教学,最关键的反馈是在课堂。为了得到孩子们最真实的心声,老师和孩子应建立一种和谐、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质疑,踊发问,能对知识点和习题答案第一时间提出观点。而教师应怀一颗“倾听”的心,去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以便高效的提升教学。其实有时候老师的“以为”那是“自以为”,而学生的“以为”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标和收获。
学会倾听,是为人师应有的教学技艺。用心去听,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通过积极的鼓励,让智慧火花真正在课堂中“闪光”,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最迷人,最闪光的点。
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当地教育政策、导向、考试说明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进程及策略,抓重点、重突破。教学过程中,善于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忠,万勤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淑娟.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几点思考[J].生物教学,2019,4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