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护理人员5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与通过SCL-90的正常普通人员58名进行对比,分析两组SCL-90的评分结果。结果:通过两组成员SCL-90评分结果比较,研究组各项症状因子的评分及平均分均比普通组要高(P<0.05)。结论:为提高儿科护理的服务质量,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给予缓解、消除。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39-01
随着社会对儿科护理的服务越来越高,其护理人员所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因其护理工作量的变大、护理对象的特殊及患儿家属的不理解,使儿科护理人员比一般科室的护理人员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要大得多。而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更是对其自身的健康、护理质量及患儿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并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降低。所以,探讨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原因,力求护理人员的身心恢复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是本文研究重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护理人员58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0.5±3.5)岁,工龄1~20年,平均工龄(8.5±4.5)年;其中已婚人员37名,未婚人员21名,文化程度:中专22名,大专及大专以上36名。在通过本人知情同意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通过SCL-90的正常普通人员58名进行对比。
1.2方法
本文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1],其主要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灶9项症状因子,共90个有关心理及精神症状的项目,是国际通用的评定量表。每个项目以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偏重症状及严重症状5级评分制来评定严重程度,评分越高证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2]。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使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及严重程度自行填表,发放问卷共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成员SCL-90评分结果比较,研究组各项症状因子的评分及平均分均比普通组要高(P<0.05),说明研究组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3讨论
3.1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
3.1.1因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无法或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的患儿,及心情紧张、焦虑的家属,所以,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之一般科室护理人员要严格得多,所以更容易造成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1.2因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注定儿科的护理工作更为繁琐,工作量更大,又因早、中、晚三班的轮班工作制度使护理人员的生物钟紊乱,也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大。另外,因患儿生性好动,配合力差,容易产生差错,使工作量变大,工作难度增加,且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嘈杂、凌乱、哭闹不止的工作环境下,更容易导致生理及心理的负荷过重。更有部分护理人员情感较脆弱,工作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故而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加大心理压力。
3.1.3部分护理人员未参加心理健康专项教育及训练,缺乏专业心理卫生知识,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就无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并直接影响护患及同事关系。而护患及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使其容易产生强迫、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
3.1.4目前,社会大部分人群仍抱着“医尊护卑”的传统旧观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存在偏见、不理解,对其付出的艰辛认为是理所当然,而患儿家属更是因为自身原因迁怒于护理人员,及职位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所以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导致其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3.2针对护理人员出现的不健康心理的对策
护理人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来缓解并消除,才能为儿科护理作出更好的服务。①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面对困难,并积极的应对困难,要学会从困难中吸取经验;同时要用谅解的态度来面对患儿或家属所表现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学会自我调节,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②护理人员要多扩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如多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遇事保持冷静并灵活应对,从而提高工作热情,摆脱心理困扰[3]。③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专业心理卫生知识,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来放松、纾解心理压力,如多与亲友倾诉、参加集体活动及参与护理人员心理咨询社等。
总而言之,护理人员首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愉悦心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再正确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自强、自尊、自爱为原则,合理、公正的给自己做出评价,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求为儿科护理做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2]邓莹迎,陈康育.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06:765-768.
[3]朱桂菊.儿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04:294-296.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39-01
随着社会对儿科护理的服务越来越高,其护理人员所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因其护理工作量的变大、护理对象的特殊及患儿家属的不理解,使儿科护理人员比一般科室的护理人员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要大得多。而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更是对其自身的健康、护理质量及患儿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并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降低。所以,探讨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原因,力求护理人员的身心恢复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是本文研究重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护理人员58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0.5±3.5)岁,工龄1~20年,平均工龄(8.5±4.5)年;其中已婚人员37名,未婚人员21名,文化程度:中专22名,大专及大专以上36名。在通过本人知情同意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通过SCL-90的正常普通人员58名进行对比。
1.2方法
本文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1],其主要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灶9项症状因子,共90个有关心理及精神症状的项目,是国际通用的评定量表。每个项目以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偏重症状及严重症状5级评分制来评定严重程度,评分越高证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2]。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使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及严重程度自行填表,发放问卷共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成员SCL-90评分结果比较,研究组各项症状因子的评分及平均分均比普通组要高(P<0.05),说明研究组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3讨论
3.1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
3.1.1因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无法或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的患儿,及心情紧张、焦虑的家属,所以,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之一般科室护理人员要严格得多,所以更容易造成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1.2因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注定儿科的护理工作更为繁琐,工作量更大,又因早、中、晚三班的轮班工作制度使护理人员的生物钟紊乱,也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大。另外,因患儿生性好动,配合力差,容易产生差错,使工作量变大,工作难度增加,且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嘈杂、凌乱、哭闹不止的工作环境下,更容易导致生理及心理的负荷过重。更有部分护理人员情感较脆弱,工作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故而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加大心理压力。
3.1.3部分护理人员未参加心理健康专项教育及训练,缺乏专业心理卫生知识,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就无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并直接影响护患及同事关系。而护患及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使其容易产生强迫、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
3.1.4目前,社会大部分人群仍抱着“医尊护卑”的传统旧观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存在偏见、不理解,对其付出的艰辛认为是理所当然,而患儿家属更是因为自身原因迁怒于护理人员,及职位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所以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导致其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3.2针对护理人员出现的不健康心理的对策
护理人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来缓解并消除,才能为儿科护理作出更好的服务。①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面对困难,并积极的应对困难,要学会从困难中吸取经验;同时要用谅解的态度来面对患儿或家属所表现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学会自我调节,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②护理人员要多扩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如多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遇事保持冷静并灵活应对,从而提高工作热情,摆脱心理困扰[3]。③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专业心理卫生知识,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来放松、纾解心理压力,如多与亲友倾诉、参加集体活动及参与护理人员心理咨询社等。
总而言之,护理人员首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愉悦心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再正确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自强、自尊、自爱为原则,合理、公正的给自己做出评价,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求为儿科护理做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2]邓莹迎,陈康育.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06:765-768.
[3]朱桂菊.儿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04: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