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艺:去联合国唱《龙船调》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艺一直很忙,在忙她的“和谐之星”艺术团,自从去年袁艺在维也纳登上联合国大会的舞台之后,袁艺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把中国的文化带到联合国去。
  袁艺出生在鄂西北咸丰县土家山寨的吊角楼里,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10岁那年考进了咸丰文工团,当时还经历了一个小小意外。袁艺从小就非常懂事,由于家境贫寒,她小时候经常上山捡柴。有一次不小心触碰了山上一种有毒的植物,结果脸上长了许多疥疮。袁艺回忆说:“恰巧那时候县文工团来选拔小演员,要不是老师极力推荐,文工团恐怕就不会收我这个‘丑小鸭’了”。
  


  后来袁艺又考上湖北艺校,经过艺校几年的学习回到咸丰文工团。当时进入文工团就等于进了“公家”的门,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条最好的出路,不知多少人羡慕。但袁艺心中怀揣着更大的梦想,在许多人惊讶的目光中,她毅然辞去了“铁饭碗”,只身到北京闯荡。
  初到北京的袁艺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她当过小保姆、去服装厂打过工,直到后来走进中国音乐学院这座艺术殿堂。进入音乐学院后,尽管生活依然艰苦,但是可以在艺术的海洋中肆意畅游,却让袁艺非常快乐。利用课余时间,袁艺去歌厅唱歌、出去教学生,勉强维持着生活。大学四年她没有买过新衣服,所有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袁艺说,回头想来,这些经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教会了她如何面对困难。
  尽管她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把全部精力都专心于学业,但袁艺的成绩却一直很好。大学毕业后袁艺成为武警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她还兼职客串中央电视台《音乐桥》《半边天》等栏目的编导、外景主持人,后来又推出个人专辑《美丽的西兰卡普》,加盟电影《男人河》的拍摄,喜捧中央电视台红绿蓝杯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
  袁艺去联合国演出,完全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次,袁艺和联合国的一位华人朋友闲聊时得知,联合国每次大会上都安排几场文艺演出,许多国家十分珍惜这种机会,争抢着利用这个舞台来宣传和展示本国的文化和艺术。袁艺心想,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中国没有参与,于是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从组织演员阵容、安排晚会节目流程到联系赞助商,一共只花了3个月时间,袁艺就组织了一台像模像样的晚会。
  当袁艺真正登上了维也纳联合国会议中心的舞台,她才意识到这个舞台到底有多大。台下就坐的是为20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政府首脑和近3000位国际财团的高管。袁艺演唱了家乡的民歌《龙船调》,会场内掌声经久不息。
  维也纳之行不仅让袁艺多了一个联合国“和谐大使”的头衔,更加重要的是这次经历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要把中国的文化带到联合国。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袁艺注册成立了“和谐之星”艺术团,在筹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对于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袁艺来说,这些实在不算什么。要成立一家艺术团需要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此前袁艺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事情,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于是,她开始自己学习相关的政策和经济法规,也开始和工商、税务等部门打交道,等到艺术团的手续注册完毕,袁艺已经对相关的工商法规非常熟悉了。
  “和谐之星”艺术团受到了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布朗先生的关注。借来华访问之余,布朗特别提出要接见袁艺。当得知袁艺正致力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时,布朗希望在联合国的众多活动中看到更多的中国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其他文献
每周选载    我这里抬出的三位大爷,虽说几十年来一直被视作鼓吹“洋腔洋调”的洋老爷;可我横过来竖过去看他们,却个个都是可敬可爱,毕其一生在中国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播撒乐种的“土”老头。    几年前,在上海音乐学院郁郁葱葱的草坪上,竖了尊铜像——那是1927年创办学校的萧友梅博士。在中国,竖铜像可是件非同小可的事。因为这么一竖,不是将这位鼓吹“洋乐”的“洋博士”,连同他那“唯西洋是崇”的“学院派堡
期刊
周报评点  由此想到,音乐剧以前人经典为改编蓝本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站在巨人肩上跳舞需要高超的修养与技巧,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反而在巨人和经典面前露出自己的浅拙。      由美国赫伯龙戏剧联盟与迪斯尼联合制作的音乐剧《阿依达》在南京举行的第31届世界戏剧节上首次与江苏观众见面。此剧根据威尔弟的同名歌剧改编,也是迪斯尼继《美女与野兽》《狮子王》之后推出的第三部音乐剧。  歌剧《阿依达》在专业圈内非常著
期刊
院团风景    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将于11月8日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伶赏经典——张国勇的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会,曲目有肖斯塔科维奇的《室内交响曲第一乐章》《d小调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和《第十四交响曲》,(用女高音、男高音、弦乐及打击乐)。音乐会特邀来自俄罗斯的女高音歌唱家叶卡特琳娜·什玛诺维科和男低音歌唱家阿列克谢·塔诺维茨基出演《第十四交响曲》。  张国勇曾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
期刊
现场播报  武汉乐团是一个步入职业化的地方乐团,但实际能力却还未到职业化的标准。乐团的管乐还存在着音准、音响调配、音色统一等问题,弦乐则声音单薄,音量偏弱,小提琴数量少,难以担起支撑旋律的重任,至于整体的均衡性,乐团还有待于耐下心来向细腻程度发展。    国家大剧院秋季音乐会好戏连台,其中10月18日武汉乐团专场音乐会独具特色。  开场作品是美国作曲家巴伯的《造谣学校》序曲。巴伯属于新古典主义作曲
期刊
今年是美国指挥家、作曲家雷纳多·伯恩斯坦诞辰90周年纪念。入秋以来,整个纽约都沉浸在热烈而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在业界,人们甚至将伯恩斯坦与卡拉扬相提并论,并认为乐坛上只有伯恩斯坦可以溶解卡拉扬那种不怒而威的帝王形象。在美国,伯恩斯坦可以说是美国音乐史上永远难忘的一个名字。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伯恩斯坦成为了美国音乐史上最耀眼的音乐大师呢?是他非凡的指挥风范呢?还是他卓越的作曲才能?在伯恩斯坦年
期刊
音教专递    本报讯 10月24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坞小学“启明星口琴交响乐团”为赴“杭州第七届亚太口琴比赛”前的汇报演出在中坞小学礼堂举行。孩子们表演了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小合奏、大合奏等多首参赛乐曲,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的领导、专家对汇报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坞小学是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跟随父“启明星口琴交响乐团”,目前已形成了编制为86人的成熟乐团,乐团聘请白燕生
期刊
现场播报  马勒《第一交响曲》,结构框架明晰,气势也有,但内涵的表现和细节的刻画流于一般,任何事情都是把双刃剑,不过,在我们已经听到了较多名团的现场演出后,作品的新鲜感也许已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大砝码。      从9月12日至10月11日,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共有三支著名的欧洲乐团登台东方艺术中心,献演五场经典曲目,掀起了一股交响热潮。除了艺术节,如此密集的名团亮相,在申城舞台并不多见,也可以说是机会
期刊
教学论坛  作曲专业始终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外部建设差强人意,内部改造难以自慰;课程结构僵化、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专业特色晦暗,教学体系一直未能“与时俱进”地“浴火重生”。    被视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中教学体系最为“完整”、“规范”的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初始于“十里洋场”中的“西乐学堂”以及西北土窑里的“战地艺校”这样一些简陋单弱的早期艺术教育形式,借助新政权意识形态建设所需要的
期刊
名师风采    金秋十月,在桂花飘香的季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91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来到南京艺术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感人的讲座。  周先生开门见山,她说:“声乐这门艺术,光讲不行,主要是要做,还是先听你们唱”。两个上午,原定为12位学生授课,结果超额为17位学生上了课。其中,有青年教师、演员、研究生、本科生,包括男、女、高、中、低各个声部。    周先生每听完一曲,立即全神投
期刊
舞榭戏台    本报讯(记者 张欢)10月25日,北京市音乐干部合唱指挥培训班在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行结业式。来自全市各区县文化馆、基层文艺团队的50名学员们中的10名优秀学员指挥节日合唱团、海文合唱团、双艺合唱团、民族之友合唱团进行表演,展示他们9天学习的丰硕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长期活动的合唱队伍就达3000余支,在街道社区,各种自发形成的群众团队数量更是惊人。参加人数广泛,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