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高考选择题的重要性在全国高考文宗卷中,政治选择题既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又考察学生一定的综合能力,其分值占本门课分值的50%左右,其考察的难度与非选择题相比一般,是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答上的试题,因此可以把选择题看作是考生基础得分题,是考好政治课的前提。如果选择题考得不好,要想在非选择题中弥补分数是很困难的。本文站在考生角度,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对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特点加以说明,并对其类型和做题方法加以概括,引导高三文科学生对政治选择题进行自主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高三政治选择题;特点和类型;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45-03
1 引导高三文科学生自主分析选择题的条件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选择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针对高三文科毕业班学生或者是复读班学生,最好是在高中所有政治课本第一遍学习完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教师角度来看,至少带过两轮高三,十分熟悉高中政治教材及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对近年高考题进行过系统研究,熟悉其类型和特点,有自己独到的评价;学习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确实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较强的文字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组织能力。
2 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题的系统研究,笔者认为近年高考政治题的类型和特点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其选择题(包括非选择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典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每道试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必须是主干知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因为高考试题数量有限,考察点必须集中在主干知识方面。②试题中题干明确,关键信息突出并且提示多样。③以社会热点焦点作背景材料,在考察知识的同时考察综合能力。
例1(2010年全国文综卷Ⅰ32小题):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人民的尊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③政府工作重心正逐步转移;④政府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通读全题一看考察的是政治常识政府(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方面的问题,以近几年社会焦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背景材料;关键信息是政府,有两处提示,一处是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人民更有尊严”,另一处是 “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两处的主体都是政府。①项主体是人民,与题干政府主体不符合,③项说法错误,答案很快确定是②④项。
(2)综合性。如前所述,高考政治题始终要解决考察知识内容多与试题数量有限的矛盾。为了考察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性,出题专家们必须做到试题的综合性,这在文综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每一道政治试题中很少有单方面的考察,至少是两课以上内容综合,或者是经济、哲学、政治中两部分综合。文综最后一题是地理、历史、政治三门课的综合。甚至有许多选择题已经以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背景材料,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
例2(2008年全国卷Ⅱ32小题):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 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B. 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C. 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D. 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该题背景材料包含经济常识正确消费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但是设问从哲学物质与意识关系角度来考察,是经济和哲学综合的试题。上面的例1其实是政治常识两课内容的综合,阴性信息潜含第一课的国家制度中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显性信息显示第二课中国家机关(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即对人民负责。
(3)时效性与导向性。政治高考题背景材料大多是一年度中国内热点焦点问题,少数是国际热点问题。国内热点焦点材料一般以正面材料为主,负面材料不会出。材料要体现共产党科学执政能力,涉及党和政府威信,以正面导向为主。考生从这一特点出发复习就有针对性,在答题时也不会出现立场错误问题。
(4)规范性。高考试题出题严密,逻辑性科学性很强,一般不会出现材料设问理解发生歧义、前后矛盾的问题。相反,材料和设问中的信息互相照应互相补充;设问问什么,从什么角度回答一般比较明显。因此,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就会抓住题干,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高考试题还具有传统性与原创性结合,考察综合知识与考察综合能力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下面试题类型和做题方法中加以体会。
3 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类型
笔者认为高考政治选择题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1)记忆题。即主要考察记忆知识的试题。近几年政治选择题最前面一两道试题,一般考察经济常识基础理论。这种题难度最低。(2)社会热点焦点题。例如2008年全国Ⅰ卷29、30、31小题和2009年全国Ⅰ卷29小题都是有关当年热点自然灾害问题;2009年全国Ⅰ卷28小题是国际热点金融危机;2009年全国Ⅱ卷26、27是国内热点家电下乡;2010年全国Ⅰ卷32小题即前面例1是国内焦点民生问题。这种题以社会热点焦点为背景材料,结合经济、哲学、政治知识,开始考察能力,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一般。(3)高度综合题。常见的有跨课节知识的综合题。例如2008年全国Ⅱ卷32小题即前面例2是消费与哲学综合;2009年全国Ⅰ卷33小题是国家主席与人大的综合;2010年全国Ⅱ卷31小题是政府与人大代表的综合。这类题集中考察政治常识的比较多,难度一般。还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题。例如2009年全国Ⅱ卷28、29、31小题,2010年全国卷Ⅰ28、29小题,2010年全国卷Ⅱ27、28、30小题。这些题都以自然科技知识与哲学结合;2010年全国卷Ⅱ29小题以庄子的文章和思想为背景材料,就是其它人文知识与哲学结合,这样的题前几年还比较多。我们可以把这两种分别称为自然科技题和人文知识题。这些题中考察的自然科技知识越来越多,体现了新课改全面发展的要求,克服文科学生知识偏科,以考察考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为目标,属于高考题中的选拔题,对于文科考生来说跨学科的综合题容易成为难度题。如果能把这类题攻克,那选择题就有全正确的把握。
4 引导高三文科学生对选择题进行自主分析的方法
(1)概括题干,获取关键信息。一般找材料中的主体和设问的角度。如果材料中的主体有两个以上,那么要搞清楚主体之间的关系,还要从设问角度把握是从哪个主体出发即以哪个主体为主。如前面例1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人民,设问角度明显从政府出发,考察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抓住以上信息答案即出。还有一种情况是材料中主体只有一个,那么其设问一般涉及该主体的性质、原因、措施三个方面的问题。如前面例2材料中有学生、一些地区、教科书三个主体,但是设问只涉及教科书一个主体,问的是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哲学原因,关键信息十分明显。
(2)调动知识,运用排除法选择。在抓住关键信息以后,从关键信息出发回忆调动知识,从最正确或者最错误两个方面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选项。这一步要求考生以知识为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判断能力,我相信大部分文科考生会逐渐培养这些基本能力。
(3)登高望远,从两个角度验证你的选择。①你能看出该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②你能看出该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的类型。还以前面两例来看。例1考察知识点是政治常识两课内容,阴性信息潜含第一课的国家制度中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显性信息显示第二课国家机关(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即对人民负责,考题类型是社会焦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例2包含经济常识正确消费观和哲学常识物质与意识关系两个重点知识点,考题类型是高度综合题。一般情况下考生只完成前两步就可以做出答案来,但是因为每小题分值是4分,错一道题多可惜啊!所以笔者建议你最好用第三步来验证一下你的选择,如果你能完成第三步,该题你十有八九选择正确了。笔者再次祝贺你有全正确的把握!
笔者在高中政治课一线教学二十年,希望能与更多考生和教师同行交流经验总结。但是吸收别人的东西不能太心急,心急往往会走马观花。我希望你能仔细阅读,反复品读,多联系试题理解消化,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但愿我能引导你更上一层楼,实现你的也是我们大家的理想。
【关键词】高三政治选择题;特点和类型;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45-03
1 引导高三文科学生自主分析选择题的条件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选择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针对高三文科毕业班学生或者是复读班学生,最好是在高中所有政治课本第一遍学习完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教师角度来看,至少带过两轮高三,十分熟悉高中政治教材及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对近年高考题进行过系统研究,熟悉其类型和特点,有自己独到的评价;学习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确实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较强的文字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组织能力。
2 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题的系统研究,笔者认为近年高考政治题的类型和特点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其选择题(包括非选择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典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每道试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必须是主干知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因为高考试题数量有限,考察点必须集中在主干知识方面。②试题中题干明确,关键信息突出并且提示多样。③以社会热点焦点作背景材料,在考察知识的同时考察综合能力。
例1(2010年全国文综卷Ⅰ32小题):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人民的尊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③政府工作重心正逐步转移;④政府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通读全题一看考察的是政治常识政府(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方面的问题,以近几年社会焦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背景材料;关键信息是政府,有两处提示,一处是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人民更有尊严”,另一处是 “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两处的主体都是政府。①项主体是人民,与题干政府主体不符合,③项说法错误,答案很快确定是②④项。
(2)综合性。如前所述,高考政治题始终要解决考察知识内容多与试题数量有限的矛盾。为了考察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性,出题专家们必须做到试题的综合性,这在文综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每一道政治试题中很少有单方面的考察,至少是两课以上内容综合,或者是经济、哲学、政治中两部分综合。文综最后一题是地理、历史、政治三门课的综合。甚至有许多选择题已经以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背景材料,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
例2(2008年全国卷Ⅱ32小题):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 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B. 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C. 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D. 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该题背景材料包含经济常识正确消费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但是设问从哲学物质与意识关系角度来考察,是经济和哲学综合的试题。上面的例1其实是政治常识两课内容的综合,阴性信息潜含第一课的国家制度中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显性信息显示第二课中国家机关(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即对人民负责。
(3)时效性与导向性。政治高考题背景材料大多是一年度中国内热点焦点问题,少数是国际热点问题。国内热点焦点材料一般以正面材料为主,负面材料不会出。材料要体现共产党科学执政能力,涉及党和政府威信,以正面导向为主。考生从这一特点出发复习就有针对性,在答题时也不会出现立场错误问题。
(4)规范性。高考试题出题严密,逻辑性科学性很强,一般不会出现材料设问理解发生歧义、前后矛盾的问题。相反,材料和设问中的信息互相照应互相补充;设问问什么,从什么角度回答一般比较明显。因此,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就会抓住题干,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高考试题还具有传统性与原创性结合,考察综合知识与考察综合能力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下面试题类型和做题方法中加以体会。
3 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类型
笔者认为高考政治选择题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1)记忆题。即主要考察记忆知识的试题。近几年政治选择题最前面一两道试题,一般考察经济常识基础理论。这种题难度最低。(2)社会热点焦点题。例如2008年全国Ⅰ卷29、30、31小题和2009年全国Ⅰ卷29小题都是有关当年热点自然灾害问题;2009年全国Ⅰ卷28小题是国际热点金融危机;2009年全国Ⅱ卷26、27是国内热点家电下乡;2010年全国Ⅰ卷32小题即前面例1是国内焦点民生问题。这种题以社会热点焦点为背景材料,结合经济、哲学、政治知识,开始考察能力,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一般。(3)高度综合题。常见的有跨课节知识的综合题。例如2008年全国Ⅱ卷32小题即前面例2是消费与哲学综合;2009年全国Ⅰ卷33小题是国家主席与人大的综合;2010年全国Ⅱ卷31小题是政府与人大代表的综合。这类题集中考察政治常识的比较多,难度一般。还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题。例如2009年全国Ⅱ卷28、29、31小题,2010年全国卷Ⅰ28、29小题,2010年全国卷Ⅱ27、28、30小题。这些题都以自然科技知识与哲学结合;2010年全国卷Ⅱ29小题以庄子的文章和思想为背景材料,就是其它人文知识与哲学结合,这样的题前几年还比较多。我们可以把这两种分别称为自然科技题和人文知识题。这些题中考察的自然科技知识越来越多,体现了新课改全面发展的要求,克服文科学生知识偏科,以考察考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为目标,属于高考题中的选拔题,对于文科考生来说跨学科的综合题容易成为难度题。如果能把这类题攻克,那选择题就有全正确的把握。
4 引导高三文科学生对选择题进行自主分析的方法
(1)概括题干,获取关键信息。一般找材料中的主体和设问的角度。如果材料中的主体有两个以上,那么要搞清楚主体之间的关系,还要从设问角度把握是从哪个主体出发即以哪个主体为主。如前面例1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人民,设问角度明显从政府出发,考察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抓住以上信息答案即出。还有一种情况是材料中主体只有一个,那么其设问一般涉及该主体的性质、原因、措施三个方面的问题。如前面例2材料中有学生、一些地区、教科书三个主体,但是设问只涉及教科书一个主体,问的是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哲学原因,关键信息十分明显。
(2)调动知识,运用排除法选择。在抓住关键信息以后,从关键信息出发回忆调动知识,从最正确或者最错误两个方面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选项。这一步要求考生以知识为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判断能力,我相信大部分文科考生会逐渐培养这些基本能力。
(3)登高望远,从两个角度验证你的选择。①你能看出该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②你能看出该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的类型。还以前面两例来看。例1考察知识点是政治常识两课内容,阴性信息潜含第一课的国家制度中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显性信息显示第二课国家机关(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即对人民负责,考题类型是社会焦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例2包含经济常识正确消费观和哲学常识物质与意识关系两个重点知识点,考题类型是高度综合题。一般情况下考生只完成前两步就可以做出答案来,但是因为每小题分值是4分,错一道题多可惜啊!所以笔者建议你最好用第三步来验证一下你的选择,如果你能完成第三步,该题你十有八九选择正确了。笔者再次祝贺你有全正确的把握!
笔者在高中政治课一线教学二十年,希望能与更多考生和教师同行交流经验总结。但是吸收别人的东西不能太心急,心急往往会走马观花。我希望你能仔细阅读,反复品读,多联系试题理解消化,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但愿我能引导你更上一层楼,实现你的也是我们大家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