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教育和指导为出发点的管理模式正确指引学生的成长成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由两支队伍构成,其一是教师辅导员,其二是学生辅导员。教师辅导员由专职教师辅导员和兼职教师辅导员构成;学生辅导员一般由相对优秀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是他们肩负的重任。同时,他们一线深入接触学生,可随时掌握学生舆情,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和处理工作,进而使校院两级和社会的维稳工作落到实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过硬的辅导员队伍,他们也是学生日常管理的引导者。近年来,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阅历,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高校专职教师辅导员队伍是由一批专兼职教师组成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辅导员主要负责高校各学院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北京高校共有专兼职辅导员近7000名,绝大多数是研究生,少部分有博士学位。《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制定,扎实推进了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近几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北京市重视高校辅导员工作,多部门专题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等问题,重点推行整体水平按照教师和学生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
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育人工作涵盖:抓好学风建设,做好“奖勤助贷”和考核等工作;关注重点人群,如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心理障碍的学生;作为学生和家长、任课教师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接收和反馈学生信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专业和思政教育要求,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团学和党建工作,利用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开展系列教育和学生活动;配合学校和学院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执行“三班”政策,关注班级,强化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具备“三心”,即关心、爱心和责任心,关爱学生,通过走访学生宿舍、课堂等,掌握学生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做到严格落实和执行校院两级规章制度,将学生奖惩制度落到实处,严格处理违反规定的学生;开展“青春榜样”、团校和其他宣扬典型事迹的活动;积极参加学生工作会议和校院两级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参与招生工作,并重点关注学生就业工作,以大三学生实习和大四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为导向落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组织和参加校院两级学生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才能更长远地推进学生工作。
1.较高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备受重视并具有党性的工作,因此,较高的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辅导员起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导向和指引作用,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关系和影响学生思政教育的正确执行。辅导员自身正确的政治立场、社会主义信念和政策理论水平是其必备的合格的政治素养。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和教育学生,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以哲学和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使新时期的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接班人。
2.高尚的道德素质
具备优良的师德是高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是良好的道德素质。辅导员的举止和言行是学生道德规范的榜样。同时,他们也充当学生各种迷茫和困惑的倾听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辅导员道德素质的核心是对学生真正的关心、爱心和责任心,只有将“三心”合理运用在工作中,才能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3.丰富的知识
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时期的特点,因此,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便是过硬的知识素质。在工作中,辅导员的知识素质和知识能力包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辅导员要立足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掌握本专业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最新成果,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有利于开展学生舆情调查,更好地推进学生工作。
4.过硬的能力素质
辅导员自身应具备的能力与高校行政和教学人员的能力有所不同,他们通常具备四方面能力。一方面,卓越的沟通技巧,通过处理学生事件,与学生交流,进而提高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准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工作中最易出现突发事件,如学生打架、偷盗、传销、失踪等情况,遇到此类事件时,应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合理地分析事件,多方面思考,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第三,着力落实规定,严格奖惩的能力,巧妙处理几种关系:批评与表扬、倾听与说服、奖励与惩治的关系。第四,开拓和创新的能力,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保持学生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创新。
三、推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早在1952年,出现了高校政治辅导员这一岗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为试点成为最早设立政治辅导员岗位的高校,随后,不少高校也相继设立了辅导员岗位,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经过61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和进步,最终形成了一支真正关爱学生、能应对学生突发事件、处理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将育人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
新时期,随着高校辅导员学历水平、工作能力逐年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成长,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辅导员流动性较强,对业务学习钻研不够,不善于认真总结经验,导致科研能力较弱等。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应着重加强以下几点:首先,实行辅导员标准化建设,推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任命、培训和管理制度,切实完善选拔程序,确保辅导员质量;辅導员的配备要合理,严格按照教师和学生1:200的比例进行配备;制定符合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辅导员工作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将考核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其次,推进辅导员内涵发展。面对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发展、人际交往呈现出的新特点,迫切要求辅导员有知识、有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学校要根据学生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支持和引导辅导员深造学位,推进个人内涵发展。最后,提升管理水平。建设辅导员队伍,改善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高校专职教师辅导员队伍是由一批专兼职教师组成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辅导员主要负责高校各学院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北京高校共有专兼职辅导员近7000名,绝大多数是研究生,少部分有博士学位。《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制定,扎实推进了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近几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北京市重视高校辅导员工作,多部门专题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等问题,重点推行整体水平按照教师和学生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
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育人工作涵盖:抓好学风建设,做好“奖勤助贷”和考核等工作;关注重点人群,如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心理障碍的学生;作为学生和家长、任课教师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接收和反馈学生信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专业和思政教育要求,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团学和党建工作,利用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开展系列教育和学生活动;配合学校和学院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执行“三班”政策,关注班级,强化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具备“三心”,即关心、爱心和责任心,关爱学生,通过走访学生宿舍、课堂等,掌握学生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做到严格落实和执行校院两级规章制度,将学生奖惩制度落到实处,严格处理违反规定的学生;开展“青春榜样”、团校和其他宣扬典型事迹的活动;积极参加学生工作会议和校院两级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参与招生工作,并重点关注学生就业工作,以大三学生实习和大四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为导向落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组织和参加校院两级学生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才能更长远地推进学生工作。
1.较高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备受重视并具有党性的工作,因此,较高的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辅导员起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导向和指引作用,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关系和影响学生思政教育的正确执行。辅导员自身正确的政治立场、社会主义信念和政策理论水平是其必备的合格的政治素养。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和教育学生,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以哲学和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使新时期的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接班人。
2.高尚的道德素质
具备优良的师德是高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是良好的道德素质。辅导员的举止和言行是学生道德规范的榜样。同时,他们也充当学生各种迷茫和困惑的倾听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辅导员道德素质的核心是对学生真正的关心、爱心和责任心,只有将“三心”合理运用在工作中,才能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3.丰富的知识
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时期的特点,因此,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便是过硬的知识素质。在工作中,辅导员的知识素质和知识能力包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辅导员要立足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掌握本专业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最新成果,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有利于开展学生舆情调查,更好地推进学生工作。
4.过硬的能力素质
辅导员自身应具备的能力与高校行政和教学人员的能力有所不同,他们通常具备四方面能力。一方面,卓越的沟通技巧,通过处理学生事件,与学生交流,进而提高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准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工作中最易出现突发事件,如学生打架、偷盗、传销、失踪等情况,遇到此类事件时,应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合理地分析事件,多方面思考,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第三,着力落实规定,严格奖惩的能力,巧妙处理几种关系:批评与表扬、倾听与说服、奖励与惩治的关系。第四,开拓和创新的能力,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保持学生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创新。
三、推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早在1952年,出现了高校政治辅导员这一岗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为试点成为最早设立政治辅导员岗位的高校,随后,不少高校也相继设立了辅导员岗位,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经过61年的探索和实践中,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和进步,最终形成了一支真正关爱学生、能应对学生突发事件、处理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将育人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
新时期,随着高校辅导员学历水平、工作能力逐年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成长,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辅导员流动性较强,对业务学习钻研不够,不善于认真总结经验,导致科研能力较弱等。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应着重加强以下几点:首先,实行辅导员标准化建设,推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任命、培训和管理制度,切实完善选拔程序,确保辅导员质量;辅導员的配备要合理,严格按照教师和学生1:200的比例进行配备;制定符合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辅导员工作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将考核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其次,推进辅导员内涵发展。面对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发展、人际交往呈现出的新特点,迫切要求辅导员有知识、有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学校要根据学生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支持和引导辅导员深造学位,推进个人内涵发展。最后,提升管理水平。建设辅导员队伍,改善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