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46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并根据患者病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情志护理、中药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 措施,收到满意效果。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护理教育是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的最好办法。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54-02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并发感染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属于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发病多与湿、热、毒、气血疑滞、阴虚、阳虚、气虚有关,其病变趋势为:脉→皮→肌→筋→骨损害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46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对症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中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47~82岁,糖尿病病程3-15年,溃疡发生2天~8个月,所选病例中按照Wagnr分级法,局部病变Ⅱ级9例,Ⅲ级19例,Ⅳ级16例,Ⅴ级2例。
1.2治疗方法:
1.2.1西医治疗采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伴有感染者,可根据分泌物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感染严重者可联合用药,还可以根据病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肢端缺血症状。
1.2.2中医治疗 ①根据辨证分型用药,以温经通脉,祛瘀散寒;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清营凉血,解毒活血;补益气血,湿阳散寒,除湿通络等方法中药口服,中药外洗配以理疗等。②对于Ⅰ级肢端足部小溃破口患者给予清洗疮口消炎生肌药物外敷,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促进上皮生长。对于Ⅱ~Ⅳ级患者适时切开、减压、引流后以“蚕食”方法去腐生肌换药治疗,保持创面湿润,促进上皮再生。
1.3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5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
2 护理
2.1一般护理根据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特点,宜安置在阳光充足、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保证规律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膳食,戒除烟酒,经常抬高下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坏,规律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低糖、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为原则 。病人大多全身情况较差,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而创面修复又需要足够的营养,除静脉给予支持疗法外,饮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注意营养的搭配,宜清淡不可过食肥甘厚味,以免热盛伤阴,加重病情。
2.2足部皮肤护理:
2.2.1 一般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洗脚,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拭干净,趾缝间避免擦破。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鞋袜应宽松,由于足部皮肤微循环障碍,应注意肢端保暖,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起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水泡较大时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水泡内液体,防止继发感染。水泡干枯后多形成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任其自然脱落,切勿强行剥脱 。修剪趾甲应谨慎,以免甲沟损伤而引起坏疽,当足部出现破溃时,切勿自行处理,更不能涂抹腐蚀性强的药膏,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足部负荷,形成溃疡。定期检查足趾动脉的搏动及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如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发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转为暗紫,甚至紫黑色,提示局部缺血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2.2中药换药中的护理换药前首先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观察创面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及肉芽组织情况,当腐肉较多时应先祛除坏死组织后,用双氧水冲洗创面,也可用三黄洗剂方加减水煎外洗,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每日新鲜煎制,中药外洗后用无菌纱布蘸干创面,以祛腐生肌散和玉红膏换药,注意观察创面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等过敏现象,若出现过敏现象应及时对症处理。当患者伤口较深,创面较大,疼痛较剧时,应遵医嘱适时给予止痛剂,以缓解疼痛。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本组46例患者没有出现过敏及交叉感染现象。
2.3 情志护理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病程较长,伤口疼痛,溃疡长期不愈合,致残率高,本组4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针对以上不良情绪,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需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尊重、理解、鼓励患者,使之正视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和稳定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每次换药可将创面好的消息告诉患者及家属,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2.4 健康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它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死疾病。有效控制糖尿病是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控制糖尿病的进展除药物外,还依赖于患者自身管理和调控,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的顺从性,从而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致死率。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知识层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人施教”“因病施教”,通过强化足部护理教育与指导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从低风险人群着手,中高风险人群为重点预防对象,早期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
3小结
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范畴。其病机为消渴之人喜食膏粱厚味,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湿痰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肢体麻木、疼痛;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邪蕴久毒,热毒结聚成疽。我科通过采用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感染、中药外用等中西医结合方法,并根据患者病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情志护理、中药护理和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正确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程度,主动参与到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中来,争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阎晋平.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4,18(12):2185
[2] 蒋荔平.24例糖尿病足的护理.家庭护士,2008,2(6):306
[3] 司冬芹,王平,梁军.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观察.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7):476
作者单位:300120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54-02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并发感染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属于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发病多与湿、热、毒、气血疑滞、阴虚、阳虚、气虚有关,其病变趋势为:脉→皮→肌→筋→骨损害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46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对症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中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47~82岁,糖尿病病程3-15年,溃疡发生2天~8个月,所选病例中按照Wagnr分级法,局部病变Ⅱ级9例,Ⅲ级19例,Ⅳ级16例,Ⅴ级2例。
1.2治疗方法:
1.2.1西医治疗采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伴有感染者,可根据分泌物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感染严重者可联合用药,还可以根据病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肢端缺血症状。
1.2.2中医治疗 ①根据辨证分型用药,以温经通脉,祛瘀散寒;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清营凉血,解毒活血;补益气血,湿阳散寒,除湿通络等方法中药口服,中药外洗配以理疗等。②对于Ⅰ级肢端足部小溃破口患者给予清洗疮口消炎生肌药物外敷,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促进上皮生长。对于Ⅱ~Ⅳ级患者适时切开、减压、引流后以“蚕食”方法去腐生肌换药治疗,保持创面湿润,促进上皮再生。
1.3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5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
2 护理
2.1一般护理根据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特点,宜安置在阳光充足、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保证规律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膳食,戒除烟酒,经常抬高下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坏,规律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低糖、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为原则 。病人大多全身情况较差,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而创面修复又需要足够的营养,除静脉给予支持疗法外,饮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注意营养的搭配,宜清淡不可过食肥甘厚味,以免热盛伤阴,加重病情。
2.2足部皮肤护理:
2.2.1 一般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洗脚,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拭干净,趾缝间避免擦破。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鞋袜应宽松,由于足部皮肤微循环障碍,应注意肢端保暖,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起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水泡较大时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水泡内液体,防止继发感染。水泡干枯后多形成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任其自然脱落,切勿强行剥脱 。修剪趾甲应谨慎,以免甲沟损伤而引起坏疽,当足部出现破溃时,切勿自行处理,更不能涂抹腐蚀性强的药膏,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足部负荷,形成溃疡。定期检查足趾动脉的搏动及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如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发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转为暗紫,甚至紫黑色,提示局部缺血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2.2中药换药中的护理换药前首先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观察创面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及肉芽组织情况,当腐肉较多时应先祛除坏死组织后,用双氧水冲洗创面,也可用三黄洗剂方加减水煎外洗,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每日新鲜煎制,中药外洗后用无菌纱布蘸干创面,以祛腐生肌散和玉红膏换药,注意观察创面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等过敏现象,若出现过敏现象应及时对症处理。当患者伤口较深,创面较大,疼痛较剧时,应遵医嘱适时给予止痛剂,以缓解疼痛。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本组46例患者没有出现过敏及交叉感染现象。
2.3 情志护理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病程较长,伤口疼痛,溃疡长期不愈合,致残率高,本组4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针对以上不良情绪,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需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尊重、理解、鼓励患者,使之正视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和稳定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每次换药可将创面好的消息告诉患者及家属,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2.4 健康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它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死疾病。有效控制糖尿病是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控制糖尿病的进展除药物外,还依赖于患者自身管理和调控,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的顺从性,从而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致死率。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知识层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人施教”“因病施教”,通过强化足部护理教育与指导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从低风险人群着手,中高风险人群为重点预防对象,早期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
3小结
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范畴。其病机为消渴之人喜食膏粱厚味,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湿痰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肢体麻木、疼痛;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邪蕴久毒,热毒结聚成疽。我科通过采用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感染、中药外用等中西医结合方法,并根据患者病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情志护理、中药护理和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正确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程度,主动参与到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中来,争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阎晋平.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4,18(12):2185
[2] 蒋荔平.24例糖尿病足的护理.家庭护士,2008,2(6):306
[3] 司冬芹,王平,梁军.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观察.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7):476
作者单位:300120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