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是诗歌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从现代文明意义上来说,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进行“诗化”的强化,让“诗”的内涵隐现在作文中,使文章有诗一般的美丽、诗一般的激情……
以诗般的想象,使文章空灵。没有想象便没有诗篇,同样,没有想象力驱使,任何一篇文章都显得平实、呆板。想象是学生的“拿手活”,可为何在他们的习作中,产生不了“飞翔”的文字?在《皇帝的新装》续写中,皇帝全部死去,不是大臣谋反就是百姓群起攻之,再不就是邻国侵略。成人的思维束缚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用为之不多的生活经历,故作深沉,让人看了不觉心痛。但是孩子的灵光乍现却又是那么真实,那么可贵。有学生这样续写结尾:皇帝找来了那个小孩。他拿出装腔作势的几分威严:“听说你看不见我高贵而美丽的衣服?”“没错,陛下,我看见了您高贵而美丽的身躯。”小孩子说。“住口!你是个不称职的人!”皇帝大喝。小孩诺诺:“可是……我的确没有任何职位啊。”皇帝近乎咆哮:“你,愚蠢!”小孩子无奈地说:“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够了!”皇帝完全不顾尊严,大叫近乎疯狂。皇帝伤心透了,他决定以后只穿那件衣服,他希望有一天,有人能看见它。在这段续写中,学生没有简单地让皇帝死去或改变性格,而是通过想象皇帝和小孩子的对话来描写皇帝的愚蠢。续写语言幽默,神态描写也很到位。小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厚的语言功底尽显无遗。
以诗般的意境,使文章丰厚。只有情的生发,才有意境的突现。作文中的意境是由场境和心境构成的,两者水乳交融。在我们日常作文教学中,场面描写没有被遗忘,但也未见重现,更不见对其作用的张扬。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场面(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非同小可。没有场面(环境)描写的刺激,心境(内因)便波澜不惊。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一个人物、事件的充分表现,要注意环境、对话、动作描写的紧密配合,适时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当心境(情)与场境(景)紧密配合,意境便会产生。(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意外的收获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班上开展了“口算天天练”活动,全班学生轮流自主出题,并且要求学生提前一天出好20道口算题,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闪亮登场”,由出题的学生组织全班同学听算。
班上有一男生性格内向,不爱发言,平时偶尔点到发言,声音之小连他身边的同学听起来都很吃力。这天,轮到他组织同学听算,我微笑地鼓励他,心理却担心着,没想到他竟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大声地报题,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形都在暗暗称赞,并认真进行听算练习,没一点嘈杂声。我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每次上课都兴致勃勃地大声发言,有时甚至还提出令人惊叹的数学问题。这意外的收获引起了我的思考:
首先,舞台的压力和魅力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我最初的设想就是通过“口算天天练”活动,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来加强口算能力,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目的。然而,当我把舞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出题,就好像厨师烹饪前的选菜、洗菜、配菜,经过台前的准备,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急于展示,上台积极主动,有热情,有激情。原先内向、被动的学生一下子开朗起来,学生潜能的绽放出乎我的意料。
其次,舞台的展示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口算天天练”活动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来组织同学听算,爱表现的“小老师”更加兴致勃勃。为了当好“老师”,出题的学生事先要编写20道口算题,还要算出正确得数,才有机会组织其他同学听算。这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还可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最后,舞台表演带给学生成功的快乐。这些“小老师”走下讲台之后,老师的及时表扬和鼓励、同学们的称赞和羡慕、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老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各方面的才能也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赞贤小学)
以诗般的想象,使文章空灵。没有想象便没有诗篇,同样,没有想象力驱使,任何一篇文章都显得平实、呆板。想象是学生的“拿手活”,可为何在他们的习作中,产生不了“飞翔”的文字?在《皇帝的新装》续写中,皇帝全部死去,不是大臣谋反就是百姓群起攻之,再不就是邻国侵略。成人的思维束缚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用为之不多的生活经历,故作深沉,让人看了不觉心痛。但是孩子的灵光乍现却又是那么真实,那么可贵。有学生这样续写结尾:皇帝找来了那个小孩。他拿出装腔作势的几分威严:“听说你看不见我高贵而美丽的衣服?”“没错,陛下,我看见了您高贵而美丽的身躯。”小孩子说。“住口!你是个不称职的人!”皇帝大喝。小孩诺诺:“可是……我的确没有任何职位啊。”皇帝近乎咆哮:“你,愚蠢!”小孩子无奈地说:“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够了!”皇帝完全不顾尊严,大叫近乎疯狂。皇帝伤心透了,他决定以后只穿那件衣服,他希望有一天,有人能看见它。在这段续写中,学生没有简单地让皇帝死去或改变性格,而是通过想象皇帝和小孩子的对话来描写皇帝的愚蠢。续写语言幽默,神态描写也很到位。小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厚的语言功底尽显无遗。
以诗般的意境,使文章丰厚。只有情的生发,才有意境的突现。作文中的意境是由场境和心境构成的,两者水乳交融。在我们日常作文教学中,场面描写没有被遗忘,但也未见重现,更不见对其作用的张扬。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场面(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非同小可。没有场面(环境)描写的刺激,心境(内因)便波澜不惊。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一个人物、事件的充分表现,要注意环境、对话、动作描写的紧密配合,适时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当心境(情)与场境(景)紧密配合,意境便会产生。(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意外的收获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班上开展了“口算天天练”活动,全班学生轮流自主出题,并且要求学生提前一天出好20道口算题,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闪亮登场”,由出题的学生组织全班同学听算。
班上有一男生性格内向,不爱发言,平时偶尔点到发言,声音之小连他身边的同学听起来都很吃力。这天,轮到他组织同学听算,我微笑地鼓励他,心理却担心着,没想到他竟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大声地报题,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形都在暗暗称赞,并认真进行听算练习,没一点嘈杂声。我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每次上课都兴致勃勃地大声发言,有时甚至还提出令人惊叹的数学问题。这意外的收获引起了我的思考:
首先,舞台的压力和魅力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我最初的设想就是通过“口算天天练”活动,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来加强口算能力,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目的。然而,当我把舞台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出题,就好像厨师烹饪前的选菜、洗菜、配菜,经过台前的准备,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急于展示,上台积极主动,有热情,有激情。原先内向、被动的学生一下子开朗起来,学生潜能的绽放出乎我的意料。
其次,舞台的展示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口算天天练”活动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来组织同学听算,爱表现的“小老师”更加兴致勃勃。为了当好“老师”,出题的学生事先要编写20道口算题,还要算出正确得数,才有机会组织其他同学听算。这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还可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最后,舞台表演带给学生成功的快乐。这些“小老师”走下讲台之后,老师的及时表扬和鼓励、同学们的称赞和羡慕、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老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各方面的才能也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赞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