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7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时,课堂教学也受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进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教学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正确认识这一点,对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时代的教学
  教育活动古已有之,但是大规模的、面向所有阶层学生的大众教育却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追溯到两百年前,人类历史的脚步正处于工业化生产蓬勃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化大生产的转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促使国家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学生在学校里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了读、写、算三项技能,“这样他们就能够理解基本指令,进行初步的书面交流,操作简单的办公设施,因此就成了世界上最具技能的大众劳动力”。接受了教育的学生被要求像机器零件似的从事工作,满足了机械式的工业化生产的工作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大众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似乎被证明是对的,被不断推广至教育的各个方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与工业化大生产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当下实施的教学活动也是为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服务的,只是时代背景不同。传统的培养“机器人”的教学活动,是为工业时代服务的;而身处21世纪的信息时代,教学活动自然是要为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这意味着,教学活动不能因循守旧,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运用变为原有的知识传递流程中新增的一个环节,或者是用媒体替换教师,用电子白板替换粉笔和黑板,使教学从教师灌输演变成电子形式的灌输。我们如何能指望,不懂变通、没有创新、落后于时代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呢?
  需要注意的是,新的教学活动绝不是要彻底推翻工业时代以来人类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一切成果。“教学是有教的学”,这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地点、教学媒体等如何变迁,教学活动始终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展开的。“学”是核心,“学生”是主体,没有了“学”,“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变化的只是教学模式和策略,教学的本质从未改变。因此,教师不妨学学“拿来主义”,将人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加以传承和运用,并依托时代背景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寻求更合适的教学模式和策略。那么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和要求有怎样的不同呢?
  1.教学环境不同。工业时代的教学是在教室中进行的,教师利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为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时代则要求教与学能够为学习者创造最优探究环境并获取有效信息。
  2.课程体系有所改变。工业时代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大纲和教材,而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除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有课件库、案例库、资料库等,以及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平台。
  3.教与学的方式不同。工业时代注重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而信息时代则认为学习者是中心,教师、技术和教材都是学习的来源和支持。
  4.教学目标不同。工业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能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能操作工业化生产设备,完成机械的流水线任务即可,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则远高于此,不仅要会读、会写、会算,并在此基础之上新增信息素养,还要“将教育置于社会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求学习者学会学习以应对信息大爆炸和知识急剧更新的需要;要求学习者学会沟通和协作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求学习者学会问题解决和创新以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要求学习者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教师所提倡的信息化教学,绝不能是单纯地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叠加信息环境、信息手段,而是要跳出工业时代的牢笼,参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化地重新审视教学、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其中,初衷是要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也确实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也要警惕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
  1.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微课虽然短小精练,但是却包含着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合理利用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段,就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微课制作过程复杂,需要提前准备,因此,它只能呈现出教师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需求,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学生被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发挥出来,如此一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却在不经意间遭到了忽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从而学会新知识。而微课短小精简,必须将原本系统性的知识碎片化,这样便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网络体系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2.“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提供给在线的学生,课后练习、阶段测试这样的评价环节也可以在线进行,方便操作,效果良好。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或者其他监督人员在场,学生可以在完成测试评价过程中,通过向他人询问或者借助网络用搜索、查询等方式来获得正确答案,这样的成绩是无法说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的。这意味着部分评价成绩是不可信的,学生对基础的、事实性的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并未很好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在线学习的积极性,毕竟不需要努力,直接寻找答案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取得好成绩。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锻炼不了创新能力,连最基本的诚信品质都会大幅下滑。
  因此,教師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和教学方式的运用为辅,真正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活动,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新兴事物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方为正道。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简约教学是基于数学学科特点上的一种教学追求,是生本位课堂的必然体现。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如果我们的课堂简约,环节精炼,那么学生就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进行探究,开展更广泛的交流,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做足功课,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过程有机地整合起来,使课堂教学举重若轻,凸显高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淡淡几笔,勾画出引人入胜
期刊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又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最终目标。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主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快速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借助多变学习内容,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英语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英语学习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运算的基础知识不仅应‘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中的道理,才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迅速地计算。”作为数学教师,我常常为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感到自豪: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规范的动手操作能力,睿智迅捷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常常让我感到担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反思我們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
期刊
小学生对新事物较为敏感,容易接受,对纯粹的感情交流十分喜爱,他们单纯、好奇心强。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期,让他们的情感在课堂中表现得更为活跃,这对掌握小学英语知识大有裨益。教师要想深入地传授英语知识,就必须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沟通,而是让学生全部参与,培养其兴趣和爱好,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一、融洽和谐,建立师
期刊
一天,女儿拿来了《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要我签名:“妈妈,我已把老师布置的作文读完了,好词好句也画好了。”我一怔,指着女儿勾出的好词好句,问她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女儿说:“不知道,胡乱勾的,反正老师也不问。”  女儿的回答,令我陷入了沉思:欣赏作品,不仅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水平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课标面对初中生才首次提出了欣赏作品的最低要求“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渗透就像催化剂,能够把英语课堂感染得多姿多彩。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潜力和兴趣爱好,并用自己的活力和激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让英语课堂生成精彩。  一、激情投入,感染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情绪是会传染的,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教师充满激情、情绪高涨,学生的情绪自然会高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相反,教师若是愁眉不
期刊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相对分散、独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大阅读又没有系统性的课程教学。系统的课程教学需要有规律地进行课程整合,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阅读教学的整合是我研究的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力,整合语文阅读资料,提升阅读能力是我努力的目标。如何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内,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如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修养,通过近几年来的摸索,我不断总结提升,结合我校“生态课堂”模型
期刊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2016春晚上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当优美的旋律结束后,我提出了问题:这首歌弘扬了一种美德,是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答道:宽容。  “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育人们要豁达大度、胸怀宽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宽容有关的故事。”  这是我在讲授思想品德八年级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提升。贴近生活的阅读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生活融入阅读中,既可以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要不断地挖掘阅读内容中那些生活化的元素,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阅读的目标则是为了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趣,从而与人进行
期刊
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也是实现信息交流和展开语言学习的必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有意识地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内容,不断探索优化小学中年级段英语口语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语言核心素养都大有裨益。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小学中年
期刊